业绩前瞻:2024H1营收和净利增速仍承压,但增速较Q1或有改善
预计上市银行2024H1营收yoy为-1.4%,归母净利润yoy为-0.3%,增速较2024Q1分别上升0.3pct、0.3pct。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营收yoy分别为-1.7%/-3.3%/+5.7%/+4.3%,归母净利润yoy为-1.5%/+0.9%/+4.1%/+3.8%。
业绩归因:规模扩张动能减弱,息差拖累边际减轻
净利息收入:压力有所减轻,挤水分后量价平衡发展。Q2扩表速度有所放缓,“手工补息”整改下信贷节奏有所扰动。规模扩张:弱化考核+挤水分,增速或边际下降。我们预计2024H1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yoy或为11.0%,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同比分别增长13.2%/4.8%/12.0%/7.0%。净息差:受益于“挤水分”,降幅较Q1或有收窄。监管弱化对存贷增速的考核,更注重收入的考核,银行主动优化信贷结构,减少低质贷款比如低息短贷和票据贴现。更为重要的是,手工补息禁令使得部分银行的存款成本或明显改善。中收:由于震荡市+银保“报行合一”,代销中收或仍增速较低。我们预计上市银行中收增速整体为-6.8%,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同比增速分别为-4.1%/-13.1%/-1.9%/+2.8%,增速环比或有所改善,但对于营收的支撑仍较不足。投资收益:仍为正向贡献因子,但力度较Q1明显减弱。下半年债市走向需关注两方面因素:(1)央行对债市的干预;(2)理财后续整改动作。信用成本:零售端略承压,拨备计提或仍保持平稳。2024Q2部分盈利增长承压的银行,对不良资产的核销处置将会减弱,若前期风险暴露尚未充分,则半年末存在不良额率双升的风险,2024Q2资产质量压力可能主要来源于零售。
监管鼓励优质大市值公司增加分红频率,2023年12月修订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简化了中期分红审议程序。截至2024年7月17日,共19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拟中期分红的计划。根据规定,中期分红的基准是2024年上半年的利润情况,多数银行将上限定为“不高于归母净利润的30%”。根据此前年份的中期分红时间表来看,一般为当年9~11月完成派息。截至2024-07-17,银行板块以5.74%的股息率高居所有板块第一,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
投资建议
我们判断下半年或仍延续低利率的投资环境,可重点评估两条逻辑:(1)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荒”现象加剧,盈利稳+分红高的银行投资价值凸显,受益标的农业银行,推荐中信银行;(2)若随着后续的政策落地,经济预期改善,优质区域性银行或将享有更好的业绩弹性,受益标的成都银行、常熟银行,推荐苏州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2024H1营收和归母增速仍承压,
但增速较Q1或有改善
2024H1上市银行或受益于息差降幅收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速环比小幅改善。预计上市银行2024H1营收yoy为-1.4%,归母净利润yoy为-0.3%。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营收yoy分别为-1.7%/-3.3%/+5.7%/+4.3%,归母净利润yoy分别为-1.5%/+0.9%/+4.1%/+3.8%。业绩归因:
规模扩张动能减弱,息差拖累边际减轻
我们根据业绩预测,对2024H1上市银行净利润yoy进行拆解:规模/净息差/非息/费用/拨备/所得税贡献程度分别为+11.0%/-12.2%/-0.2%/+0.2%/+1.3%/-1.8%,规模扩张的贡献力度有所减弱,但息差对净利润的拖累或减轻,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扩表乏力带来的影响。
2.1、净利息收入:压力有所减轻,挤水分后量价平衡发展
“挤水分”后银行或能同时兼顾量增和价稳,有助于净利息收入降幅收窄。2024年上半年扩表速度或有所放缓,一方面是实体信用扩张有待进一步恢复,另一方面是“防资金空转”监管导向下套利性存贷款“出表”,存款和贷款读数上有一定压力。我们预计2024H1上市银行净利息收入yoy或为-1.2%,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同比分别增长-1.2%/-4.0%/+7.3%/-2.1%。2.1.1、 规模扩张:弱化考核+挤水分,增速或边际下降
Q2扩表速度或有所放缓,“手工补息”整改下信贷节奏有所扰动。二季度或延续实体企业和零售需求偏弱的状态,贷款增速或仍有待提升,金融投资项受到承接国债的影响或增速有所上升。但负债端受到“手工补息”整改等挤水分操作,货币信贷节奏受到一定扰动,叠加监管弱化对存贷规模的考核,银行季末冲量的意愿下降。因此我们预计2024H1上市银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yoy或为11.0%,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同比分别增长13.2%/4.8%/12.0%/7.0%。Q2信贷收支表较明显地反映了“手工补息”禁令后的存款分化。2024年初时大行的存贷增速差较为平稳,基本维持在0%附近,但4月手工补息叫停后,四大行该指标明显下降,4月/5月/6月分别为-2.4%/-3.1%/-4.6%,且降幅逐月扩大。而中小银行该指标在5-6月明显回升,分别为-3.0%/-2.1%,或表明部分大行存款流入中小行,中小行扩表或仍较快,特别是部分优质区域城商行。2.1.2、 净息差:受益于“挤水分”,降幅或有收窄净息差:预计收窄幅度相较Q1明显减缓。存量贷款重定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Q1,重定价压力高峰期已过。再加上监管弱化对存贷增速的考核,更注重收入的考核,故银行有动力主动优化信贷结构,减少低质贷款比如低息短贷和票据贴现。更为重要的是,手工补息禁令出台后部分银行的存款成本或明显改善,我们在《简评“手工补息”》测算上市银行年存款成本率平均或下降5BP。
我们测算:存款挂牌利率调降、降息和手工补息叫停三个事件,合计对于上市银行净息差的影响为+3BP,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为3BP/5BP/2BP/0BP。若再考虑到银行主动下调存款授权上限、降低存款利率报价等因素,息差实际受益程度或更高。存款严监管下,银行也主动降低存款的报价,助力息差降幅收窄。2024年2月某地监管指导理财通过保险投资的协议存款,应计入银行“同业存款”而非“一般性存款”,协议存款迎来规模上限。根据上海国际货币经纪数据,2024年2月19日3年期AAA协议存款的最高报价较前一日下降10BP至3.20%,2月26日进一步下降15BP至3.05%,3月25日罕见跌破3%至2.85%。弱化存贷增速考核+存款严监管导向不改,银行自身有较强动力压降存款成本,故Q2息差降幅收窄的可能性较大。下半年息差或基本平稳,关注存量房贷价格调整的可能性。往年下半年通常发力零售信贷放量,但从上半年社融数据来看,居民信用扩张意愿仍然较弱。再考虑到收入预期受影响、房地产价格调整等因素,零售资产质量近年有一定扰动,银行对于投放低价低质的零售贷款更为谨慎,故下半年息差或基本与Q2持平。但仍要关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可能性,若再次落地,对于息差或有一定拖累。
2.2、 非息收入:投资收益仍能贡献,但力度较Q1明显减弱2.2.1、 中收:代销手续费收入或仍增速较低
中收或仍为负增长,主要由于资本市场震荡+银保实施“报行合一”。我们预计上市银行中收yoy整体为-6.8%,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为-4.1%/-13.1%/-1.9%/+2.8%,增速环比或有所改善,但对于营收的支撑仍较为不足,料主要受到保险“报行合一”监管的影响,银行代销保险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比如招行2024Q1同比下降50%。再加上近年资本市场总体表现平平,再加上信托违约事件出现,银行在基金、信托产品的代销业务较为低迷。理财产品虽销售情况较好,但由于费率较低,对于中收的支撑有限。低费率一直是理财产品特有的“标签”,以2024-04-09《起底“短债理财”》的测算为例,短债理财的销售服务费平均仅13BP,而短债基金为22BP。尽管2024年上半年理财规模的高点接近30万亿元,但预计代销理财带来的中收仍较为有限,对于营收的支撑较弱。2.2.2、 投资收益:上半年增速或总体较高
上半年投资收益或贡献较多非息,后续关注央行对债市的干预。债券市场在“资产荒”逻辑下仍为需求主导,2024Q1部分银行通过债市波段交易实现较多投资净收益,到二季度债市表现基本平稳,再加上监管对于银行买超长债做出窗口指导,预计上半年投资收益增速略有放缓。下半年债市走向需关注两方面因素:
(1)央行对债市的干预,7月8日央行公告称将视情况开展临时正回购或临时逆回购操作,以收窄利率走廊;
(2)理财后续整改动作,比如理财嵌套信托违规进行债券交易的行为被打击后,存量产品是否会以抛售的方式整改。2.3、 信用成本:零售端略承压,拨备计提或仍保持平稳
2.3.1、 关注2024Q2资产质量边际变化
不良额或增长,源于新生不良压力及核销处置减少。截至2024Q1末上市银行不良率1.25%,环比下降1BP,不良率整体保持稳定,但关注到各类银行不良额同比增速均上升。结合盈利指标看,2024Q1国有行拨备前利润降幅扩大,盈利相对承压,或因此减少不良资产核销从而缓解盈利压力;城、农商行拨备前利润增速边际改善,盈利压力相对较小,不良额增速上升主要源于新生成压力,推测主要来自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我们认为2024Q2部分盈利增长承压的银行,对不良资产的核销处置将会减弱,若前期风险暴露尚未充分,则半年末不良额存在增速上升的风险,不良率边际或上升。部分银行关注率承压,或源于客群抵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受《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实施影响,2023年末上市银行关注率较2023H1整体上升,农商行上行幅度最大。2024Q1末上市银行关注率呈分化趋势,部分银行关注率边际上升,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源于部分企业经营压力突显,现金流承压下贷款出现逾期,抬升整体关注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办法》设置过渡期至2025年,故银行对存量业务重分类节奏不同,部分银行或在2024Q1加强了重组贷款的认定因而导致关注率上升。监管因素导致的关注率上升将随时间消化,未来关注率能否企稳,取决于企业经营压力随宏观环境的改善。上市银行之间客群基础差异大,部分银行客户所属行业相对集中,同时小微企业占比高,对系统性风险的防御能力较弱,这类银行2024Q2末关注率或仍承压。
2.3.2、 2024Q2资产质量压力可能主要来源于零售
上市银行对公不良率呈改善趋势。2023年末,样本上市银行对公不良率为1.56%,绝对水平高于全部贷款不良率。其中,国有行对公不良率为1.69%,在各类行中绝对水平最高;样本城商行对公不良率为1.06%相对处于低位。
高频数据反映工业营收缓慢恢复,压力主要来自房地产。工业企业营收增速从2021年起呈下行趋势,自2023年公共卫生事件后缓慢恢复,2024年内仍呈慢修复态势。但企业所得税增速仍处负区间,或主要源于服务业经营压力。服务业中,房地产行业在央行于5月集中发布房地产新政策后,其开发投资及商品房销售增速于6月仍处低位,尚未看到房地产行业整体回暖迹象。对公不良压力处于可控区间。2023年末,上市银行主要对公行业中,制造业、租赁及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不良率较2023年中期整体改善,但部分国股行房地产及建筑业仍承压力。我们认为各家银行对于房地产风险暴露的节奏存在差异,部分银行前期暴露较充分,另一部分银行仍有部分项目处于暴露周期中。展望2024Q2,上市银行对公资产质量或仍趋于稳定,部分银行房地产不良率或边际上升,但整体风险仍处于可控区间。上市银行零售不良率呈上升趋势。2023年末,样本上市银行零售不良率为0.94%,绝对水平低于全部贷款不良率,但不良中枢自2021年中期以来持续上升。其中,国有行零售不良率为0.77%,绝对水平在各类行中处于低位;股份行零售不良率为1.30%,绝对水平及边际压力均较高;农商样本数量有限,但仍反映其零售资产质量承压的态势。年内个人还款能力承压。我们认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速或反映个人还款能力及意愿情况,源于居民收入在满足必须消费品支出后,剩余部分方流入限额消费品,故其同比增速下降反映了居民收入在满足日常支出后,剩余部分增长放缓,同时对未来收入预期下降或对居民还款意愿产生影响。2024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同比呈下行趋势,其中6月份同比负增长0.60%。还款能力及意愿的降低抬升了零售客户的违约风险。
年内零售资产质量压力或延续。2023年末上市银行零售贷款中,按揭不良率低且平稳,部分城、农商行受经营区域房价下降影响略承压,但整体风险可控;信用卡贷款主要由国股行投放,其中股份行边际压力较大,或反映其信用卡客户部分为套利客户,整体客户质量弱于国有行;个人经营贷城、农商行投放较多,其中农商行客户分散,单笔贷款金额小,资金流向监测难度大,存在违规套用经营贷置换按揭流入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我们认为2024Q2上市银行零售资产质量压力或边际上升,股份行信用卡业务及农商行个人经营贷为主要压力来源。2.3.4、 拨备计提或整体保持平稳
上市银行贷款拨备指标高位略降。2024Q1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43.39%,环比下降14BP;拨贷比为3.05%,环比下降2BP,拨备指标较前期高位略降,但存量拨备整体充足,抵御风险能力仍强。各类行中,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及拨贷比分别为363.00%和3.95%持续处于高位,股份行分别为223.50%和2.73%相对较低。
拨备计提压力整体平稳。上市银行信用成本整体稳中有降,但2024Q1资产减值损失/总资产边际上升,压力主要集中在国有行和农商行,或主要来自表外业务计提压力增加。年内我们认为影响银行计提拨备的主要因素有三点:(1)零售资产质量压力上升或造成拨备多计提;(2)利润指标承压下,银行核销减少或缓解资产减值损失压力;(3)信贷规模增长有限,存量拨备仍充足,故补计提拨备提升拨贷比及拨备覆盖率的动机较弱。综上我们认为2024Q2上市银行资产减值损失整体保持平稳,或仍对盈利形成反哺,但反哺力度有所减弱。中期分红:
高股息资产投资价值延续
监管鼓励优质大市值公司增加分红频率,已有19家上市银行拟中期分红。截至2024年7月17日,共19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了拟中期分红的计划,中期分红的基准是2024年上半年的利润情况,多数银行将上限定为“不高于归母净利润的30%”(监管规定上限为归母净利润的100%)。由于后续制定 2024 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将扣除已派发的中期利润分配金额,因此中期分红并不意味着增加分红总金额或提高分红比例,而主要是从增加分红频次的角度提振投资者信心。监管已简化了中期分红审议程序:年度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制定实施。2008年10月9日,证监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提出上市公司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且允许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不经审计即可实施半年度现金分红。此外,为鼓励上市公司中期分红,证监会、交易所于2023年12月修订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允许上市公司在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审议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时,在一定额度内审议批准下一年中期现金分红条件和上限,授权董事会后续制定具体方案,无须再次提交股东大会即可实施,这是对中期现金分红程序的简化。但如果年度股东大会未进行授权,上市公司仍可于半年度董事会时审议中期分红方案,但董事会审议通过后,还应当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实施。
半年董事会审议通过具体方案后,须在两个月内分红,预计为9~11月份派息。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在6月30日前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并自股东大会对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作出决议后的2个月内完成权益分派。比如8月底董事会审议通过具体分红方案,则应当在10月底前完成中期分红的派息。2003年至2023年间,共有9家银行实现过一年内多次分红,中期分红时间主要集中在9~11月份。
银行板块的股息率仍高居榜首,具有较好的配置价值。截至2024-07-17,A股上市公司中银行板块股息率以5.74%高居榜首,其次为煤炭、石油石化、通信、纺织服饰等。上市银行中,共有25家股息率仍大于5%,A+H股银行中H股股息率均大于6%,配置价值仍然较高。我们认为“资产荒”背景下高股息逻辑仍然通顺,银行板块行情或将持续较好。二季度实体需求恢复总体较弱,银行资产获取仍有一定压力,但考虑到“手工补息”禁令等严监管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息差降幅的收窄,银行业绩总体保持平稳、边际略有改善。我们判断下半年或仍延续低利率的投资环境,可重点评估两条逻辑:
(1)低利率环境下,“资产荒”现象加剧,盈利稳+分红高的银行投资价值凸显,受益标的农业银行,推荐中信银行;
(2)若随着后续的政策落地,经济预期改善,优质区域性银行或将享有更好的业绩弹性,受益标的成都银行、常熟银行,推荐苏州银行。
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反映在实体企业贷款需求较弱,银行面临更大的资产荒压力,扩表速度放缓的同时新发贷款利率继续下降;部分企业经营情况恶化,导致贷款偿还能力不足,银行资产质量恶化;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手工补息”禁令落地不及预期,部分银行“水分”未完全挤干,导致存贷套利现象仍然存在,息差仍有较大的下降压力。
免责声明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证券经营机构,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是发送给开源证券客户的,属于商业秘密材料,只有开源证券客户才能参考或使用,如接收人并非开源证券客户,请及时退回并删除。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只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客户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报告为做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本报告中所指的投资及服务可能不适合个别客户,不构成客户私人咨询建议。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若本报告的接收人非本公司的客户,应在基于本报告做出任何投资决定或就本报告要求任何解释前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报告可能附带其它网站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对于可能涉及的开源证券网站以外的地址或超级链接,开源证券不对其内容负责。本报告提供这些地址或超级链接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客户使用方便,链接网站的内容不构成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客户需自行承担浏览这些网站的费用或风险。
开源证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进行证券交易,或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开源证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刘呈祥
银行业首席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曾任职于民生银行总行、方正证券、西部证券,对于银行资产负债配置、流动性、资本管理、金融监管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紧跟行业动态,擅长从银行经营角度开展深度分析。
丁黄石
银行业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本科,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招商银行总行、长安银行总行、中银国际证券,聚焦个股及银行资产质量方向研究。
朱晓云
银行业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西部证券。聚焦金融监管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研究,对银行资本管理、自营投资具有较为深入理解。
吴文鑫
银行业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金融学硕士,曾任职于西部证券,主要聚焦商业银行经营、行业监管政策以及银行理财动态等方面的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挤水分”后量价平衡发展,关注红利策略扩散——上市银行2024年中报业绩前瞻
分析师 刘呈祥 首席分析师 S0790523060002开源银行团队· 欢迎关注我们
银行经营视角的专业深度研究
【开源银行】2023H1业绩前瞻:业绩曙光渐进,看好优质区域行韧性【开源银行】多重约束下的理财增长:缩久期、稳收益、拓渠道——2023年银行理财回顾【开源银行】规模收缩,低波资产更受青睐——2023H1理财半年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