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走一走古代考生的“上学”路

文摘   2024-09-02 16:11   江苏  


进入9月,大中小学纷纷迎来开学。告别快乐的暑假,许多学生可能就要面临“开学测验”了。

古代也有假期。《唐六典》中记载:“五月给田假,九月给授衣假,分为两番,各十五日。”“田假”相当于古人的暑假,“授衣假”相当于古人的寒假。

不过,古代大概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假期作业以及危机感满满的“开学考试”的。

考试,这项古老的人才选拔制度,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古代,科举考试是读书人的人生大事。历史上的南京,是读书人聚集地,在南京,“考试文化”的时代遗痕随处可见。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等地名,记录下了科举文化的历史。御道街、蓝旗街、户部街,见证了许多考生入仕的历程。

地名不仅是城市的坐标,更是历史的低语。

今天我们也去走一走这些地方,感受一下古代考生的上学(上朝)之路吧!

这些地方,曾是考场



明朝时,每三年,各省都会举行盛大的“乡试”,民间称之为“大比”之年。考试举办地点称为贡院,而古代首屈一指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就位于南京秦淮区贡院街。

在参加正式的“乡试”之前,考生们必须先通过严格的预试筛选,这是在考棚中进行的。考棚不仅是南京科举考试的重要考场,也是考生们备考与居住的地方。

江南贡院和演武厅,分别负责文科和武科考试,共同构成了江南科举的两大核心考场。

在南京,这些地方与武科举有关:一是演武厅,位于玄武区和平公园东。二是武学园,位于洪武路与中山南路之间。三是科巷,位于大行宫东南,这个“科”指的就是武科举,这里以前是武科营盘驻地。

这些地方,曾住“学霸”



秦状元里因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大士居住于此而得名。秦大士,号涧泉,是一位诗书画皆精的才子。然而,随着岁月变迁,小巷的名称几经更改,曾与银作坊合并为“秦银巷”。1981年,小巷恢复了“秦状元巷”的原名,以为纪念。1995年,随着周边居民区的发展,小巷正式更名为“秦状元里”。

沈举人巷与秦状元里类似,也是以历史名人命名。它位于新街口附近,是明清时期举人沈九思的故居。沈九思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曾在此居家讲学,桃李满天下,对地方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元巷则不同,它的命名源于明代武举状元、抗倭名将尹凤。尹凤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获第一,达成“连中三元”的荣誉,这在科举制度中极为罕见,展现了他的非凡武艺与才华。为纪念尹凤的成就和对抗倭寇的英勇事迹,人们将他所居住的巷子命名为“三元巷”。

这些地方,见证学子入仕



在科举高中之后,学子们的仕途便正式开启。

首先,从御道街出发。这条街道曾是明代皇宫的御道,见证了无数仕子的脚步和他们步入仕途的关键时刻

接着,我们来到蓝旗街,这里曾是清代正蓝旗衙门的所在地。继续前行,东西并列的东箭道西箭道映入眼帘,它们曾是清代两江总督衙署的所在地,箭道之名,似乎还能让人联想到昔日武将们操练的身影。

步伐未停,我们来到南捕厅,这里曾是清代南捕通判的衙署,后来演变为警察局,负责城市的治安与秩序。

户部街,则因明朝户部衙门驻此而得名,户部掌管国家财政,此街也因此与国家的经济命脉紧密相连。


这么看来,你曾经上学走的路,可能也曾有一批批古代学子走过。耳熟能详的地名里,有着“学霸”们的故事。

地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景观,不仅铭刻着街巷的历史脉络,还承载着世代相传的集体记忆与情感。目前,南京已有210个地名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地名为南京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图源网络)

编辑:谭可昕

编审:秦   华

监审:周贤辉



新华夜归人
新闻视觉设计/图片、校对/美文欣赏、夜猫子的心灵驿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