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观察》| 重构国际传播的新逻辑

文摘   2024-09-30 13:39   江苏  
在天地之间,人的身影绘就了一幅“在世”(Being-in-the-world)的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沉浸于与他人共呼吸的情境之中。马克思主义洞察了这一奥秘,高声宣称: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交织,如丝如缕,织就了个体存在的纹理。


“传播”这二字,其深远之意,不止于物之往来、信息之交流,更在于灵与肉的共鸣。它是一场永恒的仪式,社会关系的塑造与维系,皆源于此。共通,是群体与社会之纽带,无传播,无共通,群体与社会便如无源之水,干涸而空洞。

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试图从群体的纷繁表象中筛选出最璀璨的星辰,以此绘制出群体构成的认知图景。这一过程,映照了每个时代的个体与集体对于恐惧、希望、关切与期待的深刻体验。正是这些情感的驱使与价值的认同,将个体与周遭的人们紧密相连,形成了稳定而持久的联合体。

人类的未来,不仅仅是社会结构变迁的果实,更是情感与认知交织的产物。在共通的网络中,自我与他者相连,通过事实、观念与情感的共鸣,进行着异与同的对话。这是一种双重尊重的舞蹈:对自我——超越局限,在共享中避免孤独;对他者——欢迎、承认与接纳,共同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未来。

传统的国际传播体系,充满着“文明冲突”的阴影,“你”与“我”,“你们”与“我们”,这种战争和冲突的隐喻一直主导着西方的国际交往理论与实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就是希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改变既有的国际传播的理论目标和实践向度,以和美与共的理念重构国际传播的新逻辑。因此,我们提出全球共通倡议,从理论上,创新国际传播的自主知识体系;在实践中,探索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的可能性。这包括:

全球共通:在数字时代,探索国际对话的理论范式与实践框架,分析国际传播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特别是在数字共通理论的指导下,汇聚全球学术共识。

事实共享:在人工智能时代,研究新闻事实核查与舆论生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这是新闻的生命线,也是国际传播中最易受损的部分。

价值共振:在跨文化交流中,研究价值共同体的构建,传播的内核在于价值观的竞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层面上,求同存异,以维持平衡。

情感共鸣:在国际对话中,探索情感的互通,数字传播的情感转向是国际传播需要直面的核心问题,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测量传播效果的情绪性反应和国际差异,为提升传播效能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测试。

让我们共同致力于这一宏伟的倡议,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共通的人类未来贡献力量。


(《传媒观察》2024年第9期卷首语。作者吴飞为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王宇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江苏省十强社科期刊

第三届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新华夜归人
新闻视觉设计/图片、校对/美文欣赏、夜猫子的心灵驿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