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去 | 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说叙利亚万年历史

文摘   2024-09-14 13:43   江苏  

文明的眼睛






最近,“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说叙利亚万年历史”特展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展出。



说到叙利亚,我们可以联想到已经持续多月的巴以冲突,正处于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带”古叙利亚附近。古叙利亚内部并未形成强大而稳定的政权,但巴比伦、亚述、波斯、马其顿、罗马、阿拉伯……这些人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国都在叙利亚留下过足迹,各种文明在此交流融合,可谓文明的眼睛



01
叙利亚文明简史





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叙利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的99件(套)珍贵文物,展品包括石器、陶器、泥塑、雕像、青铜器等,为观众讲述叙利亚万年文明史以及中叙两国交往交流的故事。



/ 展厅内部

步入展厅,沿着时间轴线走进叙利亚的悠久历史。展览分“曙光”“变革”“争霸”“融合”“对话”5个单元,横跨叙利亚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以及希腊、罗马和伊斯兰时代,展示叙利亚从史前到伊斯兰时期长达50万年波澜壮阔的文明史。


手斧
祭拜者雕像
格里芬浮雕
滚印

本次展览中的文物涵盖石器、青铜器、雕像等多个类别,包括具有代表性的手斧、祭拜者雕像、滚印、楔形文字泥版、源于埃及神话的羊头狮身斯芬克斯雕件、亚述官员壁画、格里芬浮雕等,这些文物的丰富、多样,体现了叙利亚“文明的眼睛”的特点。

02
东西方丝路支点

作为“文明的十字路口”的叙利亚,因为丝绸之路,也与万里之隔的中国建立了联系。



中国史书先后将在古代叙利亚地区建立的国家称为“条支”“大秦”“大食”等,《史记·大宛列传》载:“条支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从西汉到之后的罗马及阿拉伯—伊斯兰时期,两地始终往来不断、互通贸易、交流文化,并持续至今。


早在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在中亚住了十多年,曾对叙利亚有所耳闻。东汉甘英出使大秦,抵达安息(伊朗地区)西界,准备渡过西海(波斯湾),经叙利亚到达大秦,由于听说海路险远,于是折道返回。他虽没有到叙利亚,却丰富了对叙利亚一带的认识。


左图:罗马神话中女神维纳斯       

右图:楔形文字泥板  



2世纪末,叙利亚著名作家巴尔特萨纳曾描述过中国的社会风貌:“在产丝之国(即中国),法律禁止谋杀、卖淫、盗劫……”后来的倭马亚王朝(661—750年)曾先后派出十多个使团来到唐朝的长安城。



叙利亚文化对中国的宗教影响,首推景教。景教在唐代又称“大秦景教”,起源于古叙利亚地区,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派。唐贞观九年(635年),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景教由此在中国传播,持续时间长达二百余年,中唐功臣郭子仪等也颇信奉。

中国与西亚因丝绸之路而建立起商贸往来,而叙利亚正是西亚丝绸贸易的重要地区,叙利亚的帕尔米拉、杜拉欧罗巴等地作为丝绸之路的中继站和分水岭,将丝路贸易向西北延伸到欧洲,向西南通往埃及。因此,在叙利亚的帕尔米拉等地出土了与中国相仿的丝绸织物。







由于贸易的往来,叙利亚的各种异物也不断被运往中国,诸如火浣布(石棉布)、夜光璧、宝石、蜜香纸、水晶柱(玻璃)、海西布(呢绒)、红海的珊瑚和珍珠、波罗的海或西西里岛的琥珀等,都成为叙利亚商人贩往中国的货品。

03
文明的眼泪


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内战爆发,国家陷入混乱,尤其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出现以来,叙利亚的文物惨遭“乱世劫难”。





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

“伊斯兰国”曾悍然摧毁叙利亚帕尔米拉古城内巴尔沙明古神庙,这座古神庙始建于公元17年,供奉的是腓尼基人的暴风雨之神,罗马帝国时还曾经扩建过,已有2000年历史。这些早期人类文明的瑰宝,在“伊斯兰国”眼中却是“邪恶”。


动荡不安的局势下,叙利亚领导层担忧战争可能摧毁他们的文明和辉煌。2019年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契机,叙利亚相信中国是一个安全的地方,提出提供文物到我国进行展览,叙利亚的文物从此踏上“流浪”之路。



南博“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特展

2019年南京博物院“接力”展出来自阿富汗的231件(套)古代珍贵文物,并以“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为展览主题,用文物展现特殊地理位置下古代阿富汗与世界文明交融的面貌。阿富汗文物出国展与叙利亚文物出国巡展背后有着相似的辛酸背景。


近40年来,阿富汗一直处于战火之中,国民颠沛流离,阿富汗的国家博物馆也未能幸免于难。更有阿富汗巴米扬山谷1500多年的巴米扬石窟佛像,在2001年3月2日被塔利班残忍炸毁。在这种情况下,让文物遗珍远离战火,出国巡展成为保护的最好方式。



由于中东失序,西亚文物损毁和盗窃的厄运仍未结束。站在叙利亚“文明的眼睛”展览前,我感到的却是“文明的眼泪”。文物不语,却承载了文明的精彩纷呈,叙利亚是“文明的十字路口”,正是不同文明间的互动、交融、结合与演替,最终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共同发展的强大动力。社会学家费孝通总结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

END


 文/图/编:杨  铖

 编审:秦 华          监审:周贤辉

(部分图源网络)

新华夜归人
新闻视觉设计/图片、校对/美文欣赏、夜猫子的心灵驿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