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需要打“氨基酸”补充营养吗?

文摘   健康   2024-12-19 20:01   广东  


临床上,我们观察到把「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当作“补品”来输注的人不在少数。


身体虚弱、太瘦了、胃口差……就主动前往医院让医生给自己挂瓶“氨基酸”,认为输注“氨基酸”可补充营养,调节机体功能,对身体有益无害。


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我们就带各位重新认识一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氨基酸是什么?


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生存的关键物质,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就是氨基酸。


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按照人体自身能否合成,大致可以分为 3 类[1]


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本身无法合成的,需从食物中得到补充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可以自身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条件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在创伤、感染及某些消耗性疾病状态下, 一些自身虽然能合成但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例如正常情况下谷氨酰胺为非必需氨基酸,但在创伤或患病期间谷氨酰胺为必需氨基酸。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必需和非必需的概念不是从营养价值来评论,而是指人体自身能否合成。就完成代谢功能而言,所有的氨基酸都是需要的,每一种氨基酸都有其特定的生理功能。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就是通过静脉输注来补充氨基酸的药品,是目前肠外营养中主要的蛋白质供给形式,临床上主要用于蛋白质摄入不足、吸收障碍等氨基酸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患者,以及用于改善手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就可以打“氨基酸”了吗?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既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能补充蛋白质,改善营养状况,那么在身体虚弱、胃口不好、体重减轻时输注“氨基酸”不是正好吗


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话,那就大错特错



首先,顺序反了

营养不良,首选「肠内营养」


输注“氨基酸”属于“肠外营养”疗法,即通过胃肠外(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素。


与之相对应的,是“肠内营养”,即通过消化道提供营养素,根据给予方式分为口服和管饲。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均衡饮食,就可以从中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


如果存在营养风险和(或)营养不良,正常饮食不能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此时,应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即经口服用肠内营养制剂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来补充营养。


如若无法经口进食或口服营养补充无法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时,可考虑管饲营养,即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空肠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药物等。


无法实施肠内营养,或希望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时,才考虑进行肠外营养

临床上,一般更推荐以下患者使用“肠外营养”[2-5]


无法正常进食,或无法通过消化道吸收营养物质的患者,如大型手术、广泛小肠切除、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等。


患有严重疾病、损伤的患者,如肠梗阻、明显肠缺血、高流量瘘、严重肠道出血、腹腔间室综合征、颅脑外伤、严重创伤、严重烧伤等。


由于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无法达到机体需要目标量的营养不良患者



其次,仅输注“氨基酸”不够


我们人体正常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消化分解为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由氨基酸合成)、水、常量元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是最重要的三大营养物质。


氨基酸只有在确保人体内的能源物质,如葡萄糖、脂肪乳等供给充足的情况下,才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如果仅输注“氨基酸”,氨基酸将以能量的形式消耗掉,造成浪费[6]


因此,如果患者确实需要输注“氨基酸”,往往需要混合葡萄糖、脂肪乳一起输注;必要时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加入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素。


最后,输注“氨基酸”有风险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一种通过静脉输注的药品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作为高渗溶液,存在着一定的输注风险,可引起恶心、呕吐、寒战、心悸、头晕、发热、胸闷、静脉炎等症状。据统计,输注“氨基酸”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4.55%[7]


且部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含有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容易诱发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哮喘、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因此

我们不能因为“氨基酸”可以补充蛋白质,认为它对身体有益无害,而在没有任何指征的情况下随意使用。



总结

1.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以通过均衡饮食来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素。


2. 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病友,首选肠内营养;如果存在无法进食,或消化道功能障碍等情况时,才推荐肠外营养。


3. 单瓶输注“氨基酸”效果微乎其微,往往需要混合葡萄糖、脂肪乳等营养成分一起输注。


4. 输注“氨基酸”有一定风险,不推荐在没有任何指征的情况下随意使用。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
[2]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13) : 946-974.
[3] 广东省药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临床药学实践共识(2022年版)[J/OL].今日药学:1-13[2022-12-12].
[4] 广东省药学会.肠外营养临床药学共识(第二版)[J].今日药学, 2017,27(05):289-303.
[5]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指南 [J] . 中华外科杂志,2017,55 (11): 801-829.
[6] 高纯,等.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9, 6(2): 183-189.
[7] 李文武,王长之,马雪皎,刘超,刘伟,张惠霞.2004-2013年5703例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6,27(9):1166-1169.

声明:本文旨在为读者分享和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



1

END

1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 我要不要打「静脉人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

▶ 科普丨“万能补品”人血白蛋白,乳腺癌患者要不要打?

▶ 膳食餐盘丨一份合格的乳腺癌“营养餐”长啥样?


yi

作者丨林允夏子
审核丨蔡阳阳医生、尤秋婷医生
图源丨Pexels、千库网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