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7 日,苏逢锡医生团队在美国期刊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在线发表题为《太极拳对乳腺癌患者身体机能和健康的影响》(Effects of Tai Chi Chuan on physical function and health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这是以苏逢锡专科门诊部作为通讯单位的首篇SCI文章,影响因子2.75。
(作者:尤秋婷,陈彦博,杨豆豆,申时雨,陈怡,翟颖琳,曾敏华,王明义,康涛,苏逢锡),原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520-024-09118-6【点击即可查看】
今天,小编就来给各位分享一下这篇研究的内容。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太极拳对乳腺癌患者身体机能、血液代谢标志物、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试验,共纳入 37 例完成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受试者入组前进行评估,包括基础信息收集及测量、运动能力测试、血液学检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S)填写。
研究结果
本次运动干预方案共 12 周,每周进行 3 次太极拳运动,每次训练持续 60 分钟(热身运动 10 分钟 + 40 分钟太极拳 + 10 分钟冥想放松),干预前后的项目数据对比如下:
体重、BMI及腰臀比
参与者的体重(p=0.981),体重指数(BMI)(p=0.913)和血压(收缩压p=0.374,舒张压p=0.299)保持稳定;运动干预后脉率(p= 0.011)和肺活量(p= 0.062)略有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者的腰臀比显著降低(p< 0.001)。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在进入试验前的腰臀比大于 0.8,但超过一半的参与者在干预后获得了理想的腰臀比(亚洲女性理想的腰臀比为 0.65~0.8 )。
温馨提示:P值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虚线区域为该测量内容的理想范围。
运动功能方面
参与者在运动干预 3 个月后,坐立前伸(p<0.001)、双手握力(p<0.001)、颈、肩关节最大活动度(颈关节前屈、左右侧屈、肩关节左右内收、后伸p<0.001)均增加。
臂围方面
较入组前,参与者双上肢臂围(肘横纹处、肘横纹上 10 cm及腋窝等不同部位)均明显减小,表明太极拳有助于缓解淋巴水肿。
睡眠、心理方面
较入组前,参与者在运动干预 3 个月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从睡眠时长、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和辅助睡眠药物使用情况多个维度进行评估)显著下降,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
焦虑和抑郁在运动干预后保持稳定(PSQI p=0.021,焦虑p=0.631,抑郁p=0.182)。
研究结论
本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经过 3 个月的〖太极拳〗干预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淋巴水肿。因此,我们强烈建议乳腺癌患者进行太极拳锻炼,以改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旨在为读者分享和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
1
END
1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工
作
人
员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