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从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一旦脾虚,各种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今天,咱们就来给大家讲讲“脾虚”的一些调理的技巧。
脾虚后可出现运化功能下降、气血生化不足、水湿停留等情况,主要症状如下:
对于脾气虚者,饮食调理上应以健脾益气为主,可以适当进食补益脾气的食材,比如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黄芪、白豆蔻、五指毛桃、莲子、芡实、薏苡仁等。
同时,饮食宜清淡、新鲜;勿暴饮暴食、不规律饮食,避免食用不干净、生冷的食物以损伤脾胃;忌辛辣酗酒、肥甘厚味以防蕴湿生热。
穴位按摩
推荐 3 个常用的健脾穴位:神阙、足三里、中脘。
神阙
即我们的肚脐眼,按揉神阙穴具有调理脾胃、收降浊气的功效,自古即是保健要穴。
可以用手掌按揉本穴 5 分钟,以酸胀温热为度,每日 2 次,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
▲ 图源:有来医生
足三里
是补脾胃的要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约自身 4 横指宽)。常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增强体质,缓解疼痛。
▲ 图源:有来医生
中脘
在上腹部,脐中上 4 寸处,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可以用手掌揉此穴 5 分钟,以酸胀透热为度,每日 1 次。
▲ 图源:有来医生
穴位贴敷
脾虚者可用温通驱寒的中药(如丁香、小茴香、肉桂、青皮、乌药等研成细末)进行穴位贴敷,在热力与药力的双重作用下,贴敷穴位使得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故能达到温经通络、健脾和胃,祛湿驱寒、行气止痛的功效。可选神阙、中脘、天枢、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
雷火灸
雷火灸是传统艾灸的“PLUS版”,由沉香、乳香、没药、干姜等多种中药配制而成,将灸条点燃后悬置在体表的穴位上,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脾气虚的患者可以灸疗中脘、神阙、胃俞、脾俞、足三里等穴位,能健脾益胃,扶正祛邪,祛除寒气。
此外,脾虚者应顺应自然,起居有常,季节交替注意保暖以防寒湿等外邪侵袭;日常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练习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等运动,扶助正气以提高机体防御外邪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精神调摄、情绪宁静,保持乐观态度、豁达胸怀、良好心态,切勿忧思恼怒、移情易性,以最大限度减少情志失调对脾胃功能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声明:本文旨在为读者分享和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
指
导
医
生
1
END
1
推荐阅读
◆ 中医丨睡不好、消化不良、颈肩腰腿痛……来试试“火龙罐”吧
◆ 中医丨防病治病的“拔罐”,乳腺癌患者能做吗?
◆ 中医丨祛除邪气、疏通经络……小小刮痧板,养生作用大!
工
作
人
员
求分享
求点赞
求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