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冬季的到来,天气愈发寒冷干燥,不少人发现自己的眼睛变得格外脆弱,稍微用眼一会儿,就感到干涩、酸胀,偶尔还伴有灼烧感或异物感。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很可能是干眼症的前兆。近期,浙江省某医院的干眼门诊就诊人数激增,每周超千人,其中近一半是长期在密闭室内环境、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工作的办公族。那么,眼干就是干眼症吗?哪些人更容易被干眼症盯上?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一、认识干眼症:泪膜失衡引发的眼表危机
干眼症的发病机制:眼睛里,角膜位于眼球最前方,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它就像给眼睛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不仅能湿润眼球,还能锁住水分、保护眼表细胞。当泪膜没办法稳定地待在眼表时,眼表细胞失去保护,就会受到损伤,人就会出现眼睛干涩、疼痛,有异物感、烧灼感,眼红眼痒、视力模糊等症状,这就是干眼症。简单来说,干眼症就是泪膜稳态失衡引发的眼表损害及不适症状。
干眼症的广泛影响:干眼症可不是某一类人的“专利”,它已经成为累及全人群、全年龄周期的眼部疾病。无论是小孩、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有可能被它找上门。而且,干眼症的出现和多种因素有关,了解这些因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二、干眼症的高发人群与成因
全身性因素: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全身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人,身体的免疫和内分泌紊乱,更容易患上干眼症。更年期后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泪液分泌功能下降,也是干眼症的高发人群。比如,患有糖尿病的人,血糖不稳定会影响眼部的代谢和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
眼局部因素:眼部感染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睑缘炎等疾病,会破坏眼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干眼症。一些影响泪液动力学的疾病,像眼睑皮肤及结膜松弛症、泪阜部增生、眼睑痉挛等,会改变泪液的分布和流动,同样会引发干眼。比如,过敏性结膜炎发作时,炎症会刺激眼表组织,影响泪膜的形成和维持。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高温、射线、高海拔、低湿度及强风力等环境因素,都可能成为干眼症的诱因。长期在空气污染重的环境下作业的工人,或是从事冶炼等高温环境工作的人,眼睛长时间暴露在恶劣环境中,泪液蒸发快,更容易患上干眼症。在沙漠地区,空气干燥、风沙大,人们患干眼症的几率就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很多都在悄悄伤害眼睛。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眨眼次数不自觉变少,泪液分泌不足,蒸发却加快,电子设备的蓝光辐射也会通过其他机制导致干眼。焦虑失眠、睡眠不足、户外运动时间不足,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让眼睛“受伤”。一些年轻女性喜欢化妆、佩戴隐形眼镜,同样是干眼的诱发因素。比如,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工作,眼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眨眼次数从正常的每分钟15 - 20次,可能会减少到每分钟5 - 10次,泪液无法及时均匀地分布在眼表,就容易引发干眼。
手术相关因素:眼部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白内障手术等,可能会损伤结膜的杯状细胞、角膜的神经,影响泪膜的稳定,从而引发干眼。不过,多数患者在术后3 - 6个月可恢复。比如,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会改变角膜的形态和神经分布,术后一段时间内,泪液分泌和分布会受到影响,导致眼睛干涩。
药物相关因素:抗抑郁、抗精神病药物、避孕药物、全身化疗药物等全身用药,以及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抗青光眼的药物、含防腐剂的滴眼液和眼膏等眼部局部用药,都可能诱发干眼。比如,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滴眼液,会破坏眼表的微环境,损伤眼表细胞,影响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
三、冬季干眼频发的原因
气候因素:冬季气温低,空气湿度下降,天气多风,泪液蒸发速度加快,眼睛自然就容易感到干涩。北方的冬季,室外寒风凛冽,室内又有暖气,空气干燥,眼睛在这样的环境中,泪液很快就会被蒸发掉。
生活习惯因素:冬季人们在室内活动时间增多,长时间使用暖气或空调,会使室内空气更加干燥,进一步加速泪液蒸发。而且,大家在室内往往会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眨眼次数减少,泪液分布不均,眼睛更容易疲劳和干涩。关灯玩手机也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前来就诊的眼科患者中,尤其是青年人群,容易因关灯看手机引发干眼症,甚至有可能导致青光眼发作。黑暗中,手机屏幕的亮度与周围环境对比强烈,眼睛需要不断调节瞳孔大小来适应光线变化,这会使眼睛更加疲劳,同时也会影响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
四、干眼症的症状与治疗
症状表现:
- 干涩感:总感觉眼睛里有沙子或异物,像被风吹干了一样,缺乏润滑感。
- 刺痛感:眼睛出现轻微到中度刺痛,尤其在用眼过度或环境干燥时更为明显。
- 痒感:眼睛发痒,用手揉眼会加重症状。
- 红眼:眼睛出现红血丝。
- 反射性流泪:眼睛干涩刺激,可能会出现反射性流泪,但这种流泪并不能有效缓解干眼症状。
- 视力模糊:视力短暂模糊,尤其在阅读或看电脑屏幕时更为明显,休息后可缓解。
- 视物疲劳:长时间用眼后易出现视物疲劳,需频繁眨眼来缓解。
治疗方法:
- 轻度干眼症:改善生活习惯是关键,减少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注意眼部休息,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就远眺一下,保持环境湿润。同时配合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通常能有效缓解症状,甚至达到治愈效果。
- 中度或重度干眼症: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如眼部热敷、按摩,促进泪液分泌和眼部血液循环;药物治疗,使用抗炎、免疫调节等药物;手术治疗,如泪小点栓塞术等。经过规范治疗和长期护理,患者有很大机会改善病情,逐步使眼睛恢复到正常状态。
五、干眼症的预防措施
减少电子设备使用:尽量减少使用电脑或手机的时间,不得不长时间使用时,可用“20 - 20 - 20法则”保护眼睛,即每用眼20分钟,眺望至20英尺(约6米)外的远处,维持20秒。调整好显示器与眼睛的距离和位置,建议保持50 - 70cm的距离,位置略低于眼水平线,显示器亮度调节舒适为宜。
选择合适的眼镜: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会使泪液分泌减少,建议戴有框眼镜,40岁以上的人,最好采用双焦点镜片。
注意眼睑卫生:勤洗手,不用手揉搓眼睛,保持眼睑清洁,防止细菌滋生,影响眼表健康。
多眨眼:正常情况下,每分钟眨眼15 - 20次,建议有意识地保持每分钟4 - 6次眨眼睛的频率,补充和更新泪膜,维持眼表湿润。
保持室内湿度:在干燥的环境中,泪膜蒸发率增加,容易使眼睛发干、发涩。可以在房间里放置一台空气加湿器,保持房间湿度在30% - 50%之间。
干眼症虽然不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但却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影响生活质量。了解干眼症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在寒冷干燥的冬季,依然明亮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