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眩晕需警惕:前庭神经炎的全面解析

文摘   2025-02-07 12:11   浙江  



秋冬季节,感冒频发,很多人不知道,感冒后若出现眩晕、走路不稳等症状,可能不只是身体虚弱,而是前庭神经炎在作祟。这种疾病常常被忽视,却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前庭神经炎。

一、什么是前庭神经炎

1. 概念:前庭神经炎是一种因一侧前庭神经遭受急性损害,进而引发的急性前庭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且持续性的眩晕,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身体不稳,患者容易向患侧倾倒。在临床中,它是较为常见的急性外周性眩晕疾病。
2. 分类:可分为前庭上神经炎、前庭下神经炎和全组前庭神经炎。其中,前庭上神经炎最为常见,这主要和其解剖结构有关。前庭上神经走行骨管长度约为前庭下神经骨管的7倍,且所处空间相对狭窄,使得它更容易因炎症侵袭而出现水肿和缺血。据文献数据,前庭上神经炎的发生比例在55% - 100%,同时累及前庭上、下神经的情况较少见,占比15% - 30%,仅累及前庭下神经的则更为罕见,比例在3.7% - 15.0% 。

二、临床症状

1. 急性期:患者会经历持续且严重的眩晕,常感觉“视物旋转”,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以及身体不稳感。站立时,身体易向患侧倾倒,但不会出现听力下降以及其他脑干小脑症状,头部活动会使眩晕症状加剧。急性期患者为减轻眩晕,常选择健侧耳向下、闭目侧躺,并保持头部不动的姿势。一般来说,数天后眩晕症状会逐渐缓解。
2. 恢复期:眩晕症状消失,但患者多会感觉非旋转性头晕、不稳,或者在头部运动后出现短暂眩晕。此阶段患者通常能独立站立行走,不过部分患者行走时会向一侧偏斜,偏斜方向与前庭代偿状态相关。

三、发病原因

1. 病毒感染:约20% - 80%的患者在发病前几天或几周有过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推测病毒感染前庭神经是发病原因之一。发病前,患者可能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或泌尿系感染病史,涉及的病毒可能为腮腺炎、麻疹及带状疱疹病毒等。
2. 血管原因:耳蜗动脉粥样硬化会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如血管外膜增厚、纤维肌细胞数量减少等,进而继发动脉管腔收缩的血压失调,损伤前庭神经纤维。此外,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管壁增厚等,会导致前庭神经局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得患侧前庭功能减弱。

四、诊断方法

1. 体格检查:
- 自发性眼震检查:在VN急性期,肉眼可观察到自发性眼震,多呈水平或水平略带扭转状。急性期眼震的快相朝向健侧,改变凝视方向时,眼震符合亚历山大定律,即向健侧凝视时,眼震速度幅度增大;向患侧凝视时,眼震速度幅度减小,但眼震方向和类型不变。常见的前庭上神经炎患者,会出现单向水平略带扭转向上的自发性眼震;全前庭神经炎患者的自发性眼震则为水平扭转性,通常无向上成分。
- 床旁甩头试验:向患侧水平甩头时,单侧VN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补偿性扫视眼动;向健侧水平甩头时,常无或仅有轻微的补偿扫视。严重的双侧VN患者,可能出现包括垂直方向在内的6个方向的补偿性扫视。不过,当病变部位局限,或补偿性扫视仅在头动过程中出现(隐性扫视)时,床旁甩头试验可能表现正常,此时需借助视频头脉冲试验确定。
- 原地踏步试验:VN患者在原地踏步时,可观察到向患侧偏斜大于30°。
2. 前庭功能检查:
- 视频眼震电图检查(VNG):VN患者急性期可记录到自发性眼震;扫视试验通常正常;平稳跟踪试验一般为1型或Ⅱ型跟踪曲线,不会出现Ⅲ型或跟踪曲线;凝视试验中,患者通常无凝视性眼震。
- 冷热试验:VN患者急性期表现为患侧前庭功能减退(CP异常)和方向优势(DP异常),缓解期代偿后仅CP异常;固视抑制指数均正常。但不累及外半规管的前庭下神经炎患者,冷热试验可能无异常。个别患者病史符合VN,但急性期冷热试验正常,1周后复查才出现患侧异常,所以病史符合时应动态观察。
- 旋转试验:VN患者急性期和非代偿期旋转试验可能出现异常。
- 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单侧VN患者可出现患侧增益异常、显性扫视性眼震、隐性扫视性眼震等;双侧VN患者可出现双侧增益异常和扫试性眼震。
- 主观视觉垂直线(SVV)和主观视觉水平线(SVH):VN患者急性期可出现SVV和SVH异常。慢性前庭损伤时,SVV和SVH敏感性下降至43%,但特异性仍维持在100%。
- 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VEMP)检查:VN患者可出现VEMP异常,其中前庭上神经炎可出现眼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oVEMP)异常,前庭下神经炎可出现颈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cVEMP)异常。

此外,必要时还应进行听力检查、内听道和/或头颅MRI扫描等辅助诊断,以排除桥小脑角肿瘤、脑干出血或急性脑梗死等其他疾病。

五、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前庭炎症反应,改善外周前庭功能,还能促进中枢系统的代偿。
- 抗眩晕药物:即前庭抑制剂,不过这类药物会延迟中枢代偿的建立,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 促进前庭代偿药:使用疗程需与前庭代偿时间相匹配,一般为3 - 6个月。
- 抗病毒药物: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前庭神经炎。
2. 前庭康复治疗:通过前庭系统的适应、习服以及视觉、本体觉系统的替代机制,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功能,提高患者前庭觉、视觉和本体觉对平衡的协调控制能力,加速机体前庭功能恢复,从而消除症状。研究表明,每天进行前庭 - 眼反射适应训练,持续6个月可显著增加保留的前庭眼反射增益。前庭康复治疗可能通过提升视觉、本体感觉等多个系统整合功能,纠正外周前庭输入信息的不对称,达到改善头晕症状及恢复患者社会功能的目的。目前,前庭康复治疗因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成为治疗前庭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3. 患者教育:确诊后,医师应向患者说明该疾病通常会良性转归,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告知患者前庭康复训练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鼓励其尽早开始床旁前庭康复训练。

六、预后情况

大部分VN患者预后良好,复发率低。即便未经治疗,病情通常在发病数天至数周后也会自行逐渐缓解,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慢性化。眩晕、恶心、呕吐和步态不稳等症状,在发病一至数天后会显著改善,并在随后数周内逐渐恢复正常。症状的改善主要得益于中枢代偿,而非患侧前庭功能的恢复。尽管上述症状因代偿而消失,但有些症状,如头部或躯体运动时出现的不适感,像运动性视觉模糊、视振荡等,可能长时间或终生存在。

了解前庭神经炎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感冒后出现异常症状时,及时察觉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保障自身健康。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