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ACS早期降脂:PCSK9抑制剂的关键抉择

文摘   2025-02-07 15:01   浙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犹如一颗危险的“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ACS患者面临着冠状动脉事件再发率与死亡率双高的严峻局面,而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又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因素,在ACS的发病进程里扮演着“导火索”的角色。早期快速降脂,已然成为ACS治疗管理的核心要点。近年来,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凭借其独特的降脂机制和显著的降脂效果,在降脂治疗领域崭露头角。我国目前上市的PCSK9抑制剂主要包括PCSK9单抗和PCSK9小干扰RNA(siRNA)类降脂药,它们虽都能抑制PCSK9来降低LDL-C水平,但在降脂速度和作用机制上存在差异。下面,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其中的奥秘。



一、ACS降脂策略的演变



ACS患者的高危处境:ACS患者被归为极高危人群,早期冠脉事件再发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EPICORE-Asia研究表明,ACS患者出院后1年,总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率高达12.5% 。另有研究指出,在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ACS患者中,36%的AMI复发事件发生在出院后的第1个月 。一项纳入82727例ACS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50%的ACS患者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在ACS发病后的前3个月内。这些数据无一不在警示着,ACS患者在早期阶段就面临着极高的事件复发风险。


血脂异常与ACS的关联:血脂异常,特别是LDL-C水平升高,是导致ACS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过往研究已充分证实,LDL-C每降低1 mmol/L,主要血管事件风险就能降低22%,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0% 。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进步和新药的不断问世,大量研究表明,对于ACS患者的血脂管理,LDL-C是越低越好,而且越早控制越好。近期一项研究结果显示,ACS后2个月尽早给予强化降LDL-C治疗,并持续至ACS后第2 - 8个月,有助于降低后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再次验证了早期、强化、持续降LDL-C治疗的重要性。


降脂策略的转变:基于上述研究成果,ACS的血脂管理理念已从单纯的“越低越好”,转变为“越早、越低、越长越好”,即“The ealier the better、The lower the better、The better for longer”。这一理念的转变,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力求在疾病初期就通过强效降脂,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二、PCSK9单抗和siRNA类降脂药的降脂速度差异



PCSK9单抗的快速降脂机制:PCSK9单抗和siRNA类降脂药虽都以PCSK9蛋白质为靶点,通过干预降血清胆固醇的关键途径来降低循环中的LDL-C水平,但降脂速度有所不同。PCSK9单抗进入循环系统后,能直接从下游阻断PCSK9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一旦足够数量的PCSK9单抗进入循环,就能迅速与PCSK9结合,使PCSK9的活性快速降低,从而实现更快降脂。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瑞卡西单抗为例,临床研究证实,瑞卡西单抗给药后,LDL-C最早第2天就开始降低,其中瑞卡西单抗450mg给药后第5天降低LDL-C近40%,给药后第7天降低LDL-C达51%。


siRNA类降脂药的起效特点:siRNA类降脂药对PCSK9水平的影响需要较长时间来累积效应。这类药物注射到皮下后,要先进入血液,再进入肝细胞,最终在肝细胞中寻找并结合PCSK9 mRNA。这一系列复杂的环节,使得siRNA类降脂药进入靶点的过程较为漫长,从而影响了其降脂效率。基于我国人群的临床研究显示,siRNA类降脂药起效以半月/月计,给药30天后,LDL-C才能达到最大降低水平。



三、PCSK9单抗与siRNA类降脂药在降低LDL-C疗效方面的机制差异



PCSK9的合成与分布:肝脏是PCSK9的主要合成场所,但并非唯一来源,像血管平滑肌细胞、胃和肾脏等很多其他组织和细胞也会表达PCSK9。


PCSK9单抗的作用机制:PCSK9单抗靶向作用于PCSK9蛋白,它能结合血浆中的PCSK9,减少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分解代谢,进而降低循环中的LDL-C水平。由于PCSK9单抗能同时抑制肝脏和肝脏外的PCSK9,从理论上来说,它能更全面地抑制PCSK9水平。


siRNA类降脂药的作用机制:siRNA类降脂药主要通过靶向递送至肝细胞,降低PCSK9 mRNA的表达,阻断PCSK9合成,以此来降低LDL-C水平。所以,siRNA类降脂药仅能抑制肝脏产生的PCSK9。ORION - 3研究证实,siRNA类降脂药治疗后,仅约80%的PCSK9得到持续抑制。


两者降脂疗效的比较:目前尚无PCSK9单抗和siRNA类降脂药的头对头研究。不过在二者分别类似的设计试验中,siRNA类降脂药降低LDL-C水平似乎比PCSK9单抗低约10%。基于现有循证证据,《2022 ACC专家共识决策路径:降低LDL-C的非他汀类治疗在ASCVD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共识推荐PCSK9单抗作为PCSK9抑制剂的首选治疗药物。



对于ACS患者的早期降脂治疗,PCSK9抑制剂是重要的选择,而PCSK9单抗和siRNA类降脂药各有特点。了解它们在降脂速度和作用机制上的差异,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更精准的用药决策,为ACS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在未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持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降脂药物和治疗方法问世,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