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4日,是国际抗癌联盟发起的“世界癌症日”,如今已走过26个年头。这一特殊日子,承载着提升大众对癌症关注、促进全球抗癌合作、加速癌症研究与防治进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使命。2025 - 2027年主题“United by Unique”,强调以人为本、团结一心,共同对抗癌症。在这个特殊的全球性健康宣传日,深入了解癌症防控、筛查知识,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守护家人健康的关键。
一、严峻的癌症现状:数据背后的警示
全球与中国的癌症负担:2024年12月,权威医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显示,肺癌再次占据全球第一大癌的位置。而中国在癌症新增病例与死亡病例方面,均位列世界首位。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达482.47万,男性世标发病率高于女性;死亡人数为257.42万,男性世标死亡率同样高于女性。在全癌种发病人数中,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等位列前十;死亡人数方面,肺癌、肝癌、胃癌等排名居前。这些冰冷的数据,揭示出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
癌症发病率上升的原因:尽管医学技术飞速发展,抗癌药物和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癌症却愈发猖獗。这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密切相关。长期的精神压力、不规律的作息、不健康的饮食等,都为癌症滋生创造了条件。比如,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正常功能;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增加了肥胖风险,进而提高患癌几率。
二、癌症可防可控:三级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消除病因,从源头预防:一级预防作为癌症预防的基础,核心在于鉴别、消除危险因素和病因。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等,能有效降低患癌风险。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显著减少肺癌发生几率;合理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少盐多淡等原则,能维护消化系统健康,预防消化道癌症。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二级预防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癌体检和癌症筛检普查是重要手段,针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能大幅提高早期诊断能力。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筛查肺癌,超声结合钼靶能有效检测乳腺癌,胃肠镜则是消化道癌筛查的利器。定期体检,能在癌症萌芽阶段及时发现并治疗,提高治愈率。
三级预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三级预防针对肿瘤患者,通过规范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中、晚期肿瘤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多学科协作,结合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命,减轻痛苦。
三、日常生活中的防癌要点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防癌的基础。戒烟限酒刻不容缓,吸烟与多种癌症相关,过量饮酒会损伤肝脏,增加肝癌、食管癌等发病风险。平衡膳食,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减少加工食品、油炸食品摄入。适量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保持心情舒畅,学会释放压力,避免长期焦虑、抑郁情绪。
关注致癌因素:癌症虽不传染,但一些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菌、病毒会传染。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相关,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肛门癌等有关,肝炎病毒与肝癌关联紧密。保持个人卫生,推行使用公筷,避免交叉感染,降低感染风险。
远离身边的致癌物:生活中存在许多明确致癌物,如甲醛、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等。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超标,会增加白血病、鼻咽癌等风险;发霉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毒性极强;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在体内可能转化为致癌物。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发霉变质食物,减少油炸、腌制食品摄入。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特定癌症的有效手段。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预防宫颈癌、肛门癌等多种癌症;乙肝疫苗能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降低肝癌发生风险。建议符合条件人群尽早及时接种,为健康筑牢防线。
保持乐观心态:情绪对健康影响深远,乐观心态是预防和抗击癌症的良药。良好情绪能维持身体内分泌稳定,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学会调节情绪,通过旅游、阅读、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选择个体化防癌体检:根据个人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生活习惯等因素,选择个体化防癌体检项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胸部低剂量螺旋CT、胃肠镜等;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定期进行乳腺超声和钼靶检查。
四、癌症筛查攻略与癌前病变预警
癌症筛查攻略:肺癌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者,每年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乳腺癌高危人群,40岁以上女性每年进行乳腺超声结合钼靶检查;结直肠癌高危人群,50岁以上人群每5 - 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肝癌高危人群,有乙肝、丙肝病史者,定期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胃癌高危人群,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家族胃癌史者,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宫颈癌高危人群,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进行宫颈涂片和HPV检测。
6种常见癌前病变:
- 消化道肿瘤:胃癌发展通常经历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到胃癌的过程,慢性萎缩性胃炎、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需警惕;肠癌方面,腺瘤性息肉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癌变风险高,从息肉到癌变平均5 - 15年,肠镜切除可预防。
- 肝硬化与肝癌:肝癌发生多遵循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者是高危人群,如出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需警惕癌变。
- 肺结节与肺癌: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癌前病变,结节越大恶性可能性越大,直径小于0.5厘米恶性可能性小,大于3厘米时90% - 95%为恶性。
- 乳腺非典型增生与乳腺癌:乳腺癌发展经历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到浸润性癌,乳腺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癌前病变。
-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与宫颈癌:宫颈上皮细胞在HPV持续感染后,从非典型增生到癌变需10年或更久,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分三个级别,级别越高越易癌变,接触性出血是重要症状。
- 交界痣与黑色素瘤:交界痣多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癌变可能性高,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颜色改变、体积增大时需及时就诊。
癌症虽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了解癌症知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积极进行癌症筛查,及时干预癌前病变,我们就能在抗癌道路上掌握主动权,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