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瞧!这个病毒,大人小孩都不放过

文摘   2025-02-07 09:13   浙江  



在过去,有句俗语流传甚广:“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 。这里的“痘”指的是天花,而“疹”,说的就是麻疹。曾经,麻疹和天花一样,令人谈之色变。它传染性极强,号称“见面传”,传染性约是流感的5 - 6倍。可别以为麻疹只爱找小孩子的麻烦,近年来,成人感染麻疹的病例越来越多,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一、认识麻疹:病毒界的“强传染性代表”

病毒特性: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属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乙类传染病。麻疹病毒归属于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而且只有一个血清型。它的基本再生数(R0值)在12 - 18之间,这意味着在没有免疫力的人群里,每一个麻疹患者平均能把病毒传染给12 - 18个人,传播能力超乎想象。不过,麻疹病毒也有“弱点”,它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干燥、日光、高温的环境下很难生存。紫外线、过氧乙酸、甲醛、乳酸和乙醚等都能轻松杀灭它,在日光照射或者流通的空气中,短短20分钟它就会失去致病能力,在56℃的环境里,30分钟就能被灭活。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人是麻疹病毒唯一的宿主,所以麻疹患者就是唯一的传染源,尤其是急性期的患者,传染力最强。从皮疹出现前5天,一直到皮疹发生后的5天,患者都具有传染性,其中前驱期的传染性最强。如果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传染期还会延长。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就会散布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就可能被感染。另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比如患者用过的毛巾、玩具等,也有可能造成感染。人群对麻疹普遍易感,没有免疫力的人一旦暴露,显性感染率能达到90%以上。

二、麻疹的发病特点与症状表现

发病季节与人群变化:麻疹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但冬春季节是高峰期。在过去,麻疹疫苗还未广泛使用时,麻疹流行非常频繁,差不多每隔1 - 2年就会流行一次。后来全面开展计划免疫工作,麻疹的流行强度明显减弱,我国也逐渐接近麻疹消除水平。可近年来,麻疹病例数又略有回升。现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儿童发病情况控制得比较好。但成人随着年龄增长,体内麻疹抗体水平逐渐下降,感染麻疹的比例明显升高,成人麻疹病例越来越常见。

典型症状过程:麻疹的典型症状可以用“烧三天、疹三天、退三天”来概括。

- 潜伏期:通常是7 - 21天,一般为10 - 14天。在这个阶段,病毒在体内悄悄潜伏、繁殖,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 前驱期(出疹前期):一般持续2 - 4天。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喷嚏、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同时还会流泪、畏光,眼睛结膜充血。起病后的2 - 3天,口腔内会出现麻疹黏膜斑(柯氏斑),这是麻疹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很强的临床诊断意义。

- 出疹期:一般在发热3 - 4天后开始,会持续3 - 5天。皮疹最先出现在耳后、发际、颜面部和颈部,然后逐渐蔓延到躯干和四肢,最后到手掌和足底。皮疹是淡红色的斑丘疹,大小不一,用手按压会褪色,严重时还会融合成片,但疹间的皮肤是正常的。

- 恢复期:出疹3 - 5天后,患者的全身情况会逐渐改善,皮疹按照出疹顺序慢慢消退。疹退后,皮肤上会留下棕褐色的色素沉着,还有糠麸样的脱屑,大约1 - 2周后会完全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既往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感染者,临床表现不太典型。可能只是中低热,甚至没有发热症状,呼吸道症状也比较轻,口腔里可能没有柯氏斑。皮疹可能在发热当天就出现,出疹顺序和分布都不太典型,皮疹比较稀疏,出疹期也短,很少有脱屑,一般也不会留下色素沉着。

三、预防麻疹,从这几方面入手

疫苗接种:目前,对麻疹患者主要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还没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所以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在本市,免疫规划使用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一共要接种3剂次,孩子在8月龄、18月龄和6岁时各接种1剂。每年还会针对适龄儿童和重点人群开展2轮麻腮风疫苗查漏补种,确保人群的免疫水平。

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如果必须要去,一定要佩戴口罩。平时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降低病毒浓度。还要定期晾晒被褥,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

增强免疫力:保持均衡的饮食营养,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等食物,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像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坚持一定的次数和时间,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感冒,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麻疹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特性,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不能对麻疹掉以轻心,让我们一起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慢性病科学预防
本公众号专注哮喘、慢阻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偏头痛、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扩等慢性病的预防,并科普营养学知识、运动知识、减肥知识等,全面打造受众整体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