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自己的话

文摘   科技   2024-02-04 13:25   中国香港  


去年四月,苹果官网上线了一本书《Make Something Wonderful》, 这是一本免费的电子书,可以自由下载。书的内容是按时间线排列的乔布斯各种演讲、访谈、备忘录以及电子邮件的文字记录。
正如乔布斯的遗孀在序言中所说:
The best way to understand a person is to listen to that person directly.

我认为这本书胜过我之前看过的关于乔布斯的所有解读类文本。

我顺着时间线看下来,突然间有一种感触,想起早前关于尼采的一个评价:

任何人都可以否认尼采哲学的任何一个论点,可是没有人能够否认,他真诚地思索过人生,他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位真诚的探索者。

交叉信息源显示乔布斯的刻薄、难相处很可能是事实,但你很难否认他真诚地活过,他是自己人生哲学的践行者。

那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呢?

Think of your life as a rainbow arcing across the horizon of this world. You appear, have a chance to blaze in the sky, then you disappear.

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人生就像雨后的彩虹,你出现,(有机会短暂)闪耀,然后消失,旅程本身就是目的。

人生如虹。

听起来又像是心灵鸡汤,但我好几次心情郁郁时想起这句话,想起这句话背后的那个演讲,又感到一丝慰藉:人生短暂,开心一点。

乔布斯是个很复杂的人,很多人说他没有共情的能力。但是当他组建了家庭,有了小孩,担心被裁员工回到家里很难面对自己的家庭,你又明显感觉到他是有"柔软"的一面。

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

People are package deals; you take the good with the confused.

下面记录几点我早前没怎么意识到的点:

1. 乔布斯给自己写了很多邮件

他把给自己写邮件当成了备忘录的功能,我转念一想,邮件确实很适合当备忘录,邮件是办公环境的高频应用,情景熟悉,工具称手,搜索、分类、关联也都是现成的功能,这跟我们现在很多人把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或者"发消息给自己"作为备忘录是同样的思路。


很多人一直在研究采用什么"生产力提高"工具。


像记笔记一定要用Flomo,事件提醒要用什么工具,记账要用什么工具,阅读记录要用什么工具,其实工具都是为流程服务的,你的流程是什么决定了什么工具最适合你,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你。


我前两天还在推特看到一句话,深表认同:


新人学习英语、自媒体、编程等技能,最好的方法不是"效率最高的科学方法",而是"找到能让你学下去的方法"。


其实投资也是如此,最理性但考验人性的方法不如让你吃得下睡得香的方法,适合别人的方法未必适合你。


即使大家都是搞价值投资,大家的难度也是不同的,你有没有别人稳定的现金流,你的钱真的是长期都不会动用的闲钱?


2. 苹果自己做零售的原因


主要有两点,一是不容易掌握经销商库存积压情况,这对电子产品来说很致命,二是经销商渠道提供的客户体验达不到他的要求。


第二点你可以理解为苹果自己做硬件的一种延伸,乔布斯在发布会上曾经引用过艾伦·凯(Alan Kay)的名言:


那些极度在意自己软件(使用体验的)人,应该自己开发硬件。


本质上来说,苹果自己做零售是想控制提供给消费者的体验,而不是从什么成本的角度考虑这些问题。


3. 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确实不值得价值投资


在2000年的时候,乔布斯给自己写了一封邮件,描述了苹果这家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标题就是"苹果为什么而存在"。

邮件中都是些很宏大很cool的东西,乔布斯说苹果这家公司赚取利润的唯一原因是:可以让这家公司持续去做这样cool的事情。

看到这封邮件的时候,我在想:那苹果的股东能得到什么?参与感?

我猜测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应该没有进行任何分红,后来查了一下,事实如我所猜测。

这听起来有点像现在的特斯拉,Elon说这家公司的使命是"推动人类向绿色能源转变",赚取利润只是为了让这件事能继续下去。

完美体现了Elon自己说的:钱只是数据库中的一条记录,是允许你去做某件事的通行证。(大意如此)

类似的还有Google,两位创始人在的年代,经常搞一些"登月级别"的创新项目,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利润表现,作为职业经理人的劈叉哥上台之后,砍掉了很多这种项目,员工抱怨说Google变得缺乏想象力,但报表确实更"好看"了。

现在我也就理解了当年段总所说的,库克时代的苹果更值得投资,乔布斯本身为苹果带来的更多是一种创新的文化而不是创新本身。

库克时代的苹果,更注重股东回报,像回购和分红,都是价值投资者欢迎的股东回报方式,我猜测这也是老巴在2017年才看上苹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吧。

注意:投资的视角其实有很多种,我从精力投入产出比的角度选择了"价值投资",但是也没有优越感,不觉得市场中有多少傻子,而上面这个观点是从价值投资的视角看才成立的。

我最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腾讯的分红这么少,那么投资者最终得到的是什么?如果需要等到其他人"接手"才能实现所谓的“价值兑现”,是否意味确定性其实没有那么高?

最后,发一个红包封面,知道大家没有兴趣,只要是不通过这种方式发出来,我自己都领不到,哈哈哈

上回的那个做得不太好,因为微信对于封面设计有诸多限制,我也不了解他们的规则,来回几次才过审,这个是视频动态版,还加了挂件,摸清了他们的规则之后一次就过审了,审美方面,作为IT直男,表示已经尽力了。


哈读
顿悟只发生在有积累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