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跟朋友们聊天,感觉可以记录一下,我觉得这些对话可以沉淀下某种情绪,或许股市有春暖花开的一天,再回首,应该别有一番风味。
注:本文涉及群聊记录,不确定其他人的意愿,除了我自己和部分熟悉群友,部分群友以代号标示,另外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经常互相开玩笑,有很多老梗在里面,请勿全当真。一早,坐拥七套收租房,每天闲得没事做,江湖人称"七房叔"的刘总以典型的后院风格拉开了群聊的序幕。房叔:很想买xx,但是金尽人亡了,三年了,还没挣到钱,在领导面前硬不起来,家庭和睦第一位。Havid:预期管理很重要,应该跟领导说,股票只是比存银行好一点。另外,跟最近三年的房子比,股票也不见得特别差?年纪轻轻已游历70余国,亲眼目睹IBM由盛转衰的冬哥紧随其后。冬哥:可是,牛皮已经吹出去了,怎么办啊?前几年我跟老婆拍胸脯保证三年翻倍的群友A:我媳妇说,我一直在给她画饼群友B:我吹的是三年50% 也遥遥无期麦克风传给投资腾讯七八年还亏损的前腾讯员工段爷,我们感受一下他这份倔强。房叔:只是保证三年翻倍还好啦,利润都已经提前透支的咋整。D总:只能先降低预期了,哈哈;你们真敢拍胸脯啊,三年翻倍,我都是先降低自己和家里的预期,期望到时能有意外的收获接下来群友讨论:不同的收益率翻倍要多少年。
这里有用的知识点:72法则。
这是一个快速近似计算法则,用72除以收益率就近似于翻倍需要的年限,比如年化收益率是6%,那么翻倍需要72/6=12年,如果年化收益率是8%,那么翻倍需要72/8=9年,其它的类推。
群里也有不少掌管家中财政大权的女将,首先登场的是群友C。群友C:你们都是忽悠自己老婆,我是安抚自己老公!(然后晒出了一张貌似谈委屈实则秀恩爱的截图,吃瓜群众纷纷表示羡慕)姗姗来迟的是龙哥,aka 中概股收藏家,感觉他什么中概股都买过,买过的都亏过,带着一惯的高屋建瓴给群友指明方向。
贺总:别人炒股是为了赚钱,我炒股是为了回本!(我骄傲了吗?)众群友安慰道:股票涨起来很快的,忆往昔,二天内唐股全部涨停。铁匠:闪电落下来的时候要在现场(于是我天天等)Havid:家中领导刚入职场时在地产公司上班,她们公司有一位知心大姐就跟她说,如果有什么人生经验可以传授给她就是:叫你老公不要炒股。D总:要和家里人说:我们不是炒股,我们是投资,是一种很正当的事业Havid:说什么都没用,别人也区分不清你的股是怎么个"炒法",真金白银才有说服力。Havid注:关于不要买股票这个建议,其实也是段永平给普通人的建议,假如现在有一位我敢给建议的那种亲戚,我现在也会是这样的建议。
这一点有些人肯定会觉得很奇怪,是不是我被近期或者最近几年的行情影响了?
还真不是,这是我长期思考后认同的,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讲过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实验:无知之幕。假如在我们进入股市之前也存在一个无知之幕的话,也就是说你进入股市之前,你不知道你会成为什么类型的投资者,获得什么样的收益(亏损),但是你知道这个即将进入的股市"有70%的人亏损,20%不赚钱,只有10%能赚钱"。
我想,明智的选择确实就是:直接不参与。这就是段永平表达的(大意):要么就不要投资,要投资就想办法成为价值投资者。
紧接着,@觉神和旅居美帝跟我们日夜颠倒的@Kelly等女将纷纷登场,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赚到钱在家人面前才有说服力。
这一段有用的信息是,家里负责资产配置的人,总体压力是会大一些,尤其是另一半如果没有相同的价值观,也缺乏相应的知识,在行情低迷的时候,感觉像是腹背受敌,而且大家也同意,买股票赚过钱,就比较容易说服家人。
看来要想投资成功,除了正确的理念,长期低成本的闲置资金,还得加一个:理念相同或者完全不管事的伴侣。
话锋一转,群友纷纷表达了最近几年收益率很差(如果不是亏损的话)。
Havid:有些朋友公开不太好意思说,我知道挺多人是三年不赚钱的,甚至不少五年的,作业没抄好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2020年行情好,很多人开始变得信心足,然后加大投入,结果一跌,收益率还好看,收益额就大幅回撤了。此时,走过很多路,但也走过弯路的冬哥适时出来安慰大家了。
冬哥:我从2020年到现在,还是赚钱的。但从2000年到现在,是亏钱的。感谢老唐,帮我挽回了不少亏损。也可能有人没看懂,上面这段话难道不应该是闻者落泪才对吗关于最近几年不赚钱这一点,群里的人其实都是在调侃,在过去无数个大跌的日子,群里都淡定的很,更不用说现在这种还不算太差的市场。但我也目见耳闻,有一些人开始动摇,私下开始“嘀咕”,甚至有一些已经"慢慢走散了",下面这一大段是几天前我看到有人写了"从2016年到现在不赚钱,再也不相信xx了"时,在后院圈子发的一个小感慨。
看了今天的摸你贴,想起之前在看《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提到的:
对一个制度来说,如果把历史给的第一次机会搞砸了,后人就会认为这是一个被证明过的错误答案。
对于一个观念来说,也是如此。
院长也说过:大家都凡人,再踏实的理念和逻辑,都没有账户真金白银有说服力,除了时间,没有人能帮你。
入市的时机,钱到位的节奏,抄作业的层次都有可能造成:相信价值投资,也没有投机的想法,但是三五年不(怎么)赚钱。
好可惜,如果此时动摇转身,认为这是一个被证明过的错误答案,可能需要兜兜转转很久才能回来,从微信小圈子,知识星球到这里,有些人就是慢慢都走散了。
大家懂的都比我多,我就不弄斧了,有的只是感叹,回想起老巴在《格雷厄姆和多德都市里的超级投资者》回应"价值型投资人"越来越多会"加剧竞争"这个问题:
我要告诉你们的是,自从50年前,Graham和Dodd的《Security Analysis》出版后,价值型投资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可是,在我自己运用它的这35年期间,没有迹象显示人们正转向价值投资法。这也许是人类的本性吧,人们总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在过去的这30多年,学术界的各种研究正是与价值型投资背道而驰的。我相信这种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已经有船环绕了地球一周,但相信“地球是平的”的人却会越来越多。因此,市场上仍会出现价格与价值的巨大差异,而学习Graham & Dodd的人们将会继续从中受惠。
几乎所有人都不认为腾讯买错了,因为腾讯的基本面没有发生什么大的变化,但有一部分人认为:腾讯买贵了。
由于大家买入腾讯价格并不相同,所以“买贵”很难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但是引申的结论大家都是认同:再好的公司,买贵了都很难获得好的收益。这让我想起了:好公司不是好股票的唯一情形就是估值过高。回到我自身,我跟因为不用搬砖而睡过头的@杨总看法一样,我既不认为腾讯买错,也不认为腾讯买贵,而是认为我们确实很难预估具体到某家公司身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波折,公司层面的,行业层面的,政策层面的,不一而足。几年前认为500可以买和现在认为400才可以买(随便举例,不要在意数字),这两件事并不矛盾,新的判断反映了新的事实。但是有些朋友在600以上买了之后再也无力加仓,确实是个问题,而且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退一步讲,有些朋友可能没有意识到:一套投资体系对应的是一个投资组合,而不是一只具体股票,组合一定是比个股重要的。所以即使日后认为买腾讯确实是看错了,也不应该感到太稀奇。再回到我自身,我看过的收益率统计数字,一直不支撑我对于股票投资收益有过高的畅想,如果你认为巴菲特能做到,老唐能做到,所以你也能做到,那我只能说:你为人比较乐观。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基本面(价值)投资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所以即使你对过去三年的结果不满意,你有其它更好的选择吗?你要对比的不是亏钱与不亏钱,而是其它方法是不是会亏更多的问题。写到这里,突然间想起今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上的这个段子,我脑海里立即构建出两个将近两百岁的老人在对话的场景,笑得像个傻子。
哈哈,毕竟,别的咱们也不会啊!
最后,李录之前讲过:低迷期要有信仰,热闹时要有常识。 我们平常所有漫无目的的阅读,其实都是为了培养信仰和常识,而现在,可能正是需要信仰的时候,而我认为,信仰最终也来源于常识,下面这张图是去年10月份市场最风声鹤唳时的纪录,当时腾讯跌破200港币,现在显然要好得多。
后记:写完本文发现今天股市涨了,但感觉又不像是白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