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全球城市的多维比较

学术   2024-10-04 08:30   北京  
    本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志强教授在第二届(2024)国际城市规划比较论坛上做的题为“全球城市的多维比较”的报告全文,欢迎分享。
吴志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报告通过讲述吴院士在海外学习和回国任教后在城市规划教育与实践的国际合作工作中的生动故事,强调了个人表达、个人交往中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信赖与友谊才是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的核心。

微观视角:规划实践案例

柏林老城

中国政府和德国政府曾签订一个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我入选该计划后到柏林工大就读,按学校当时的要求与大三学生一起上课。我参与的第一个课程设计是柏林老城一个地块的规划,就在柏林墙附近。这一段柏林墙比较粗糙地拉了直线,将东柏林的一部分隔在西柏林境内,导致东、西柏林警察都无法进入(东柏林的警察在墙的另一边,而西柏林的警察则因为这片土地属于西柏林而不敢妄动),因此这里成为一块缺乏管理的国际“飞地”和“法外之地”,很多难民在此聚集。
我们对照地图到每家每户进行记录,以下是我的手稿图纸。很多建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炸毁,因此地块中有许多空缺。

其中一处是铁路公园的改建规划。这里原本是城市地铁,但由于柏林墙的修建被截断,地面因而被空置下来。我设想东、西德将来会统一,在这里设计了德国统一后人民欢聚的场所。一周后,我凭借这个方案的48张图纸直升为柏林工大的博士研究生,也由此开启了同济大学和柏林工大学生之间的等同学历。我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带来了柏林工大与同济大学之间的信任。
在1987年铁路公园这个区域还是很破旧的,但到1997年,这里成为两德统一的大广场。实际上,德国人在80年代并没有提出过假设德国统一进而设计的方案,但我们中国人的positive thinking(正向思维)会想到,有一天德国会统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


巴黎老城

1988年,我的博士导师带我们去巴黎参与了旧城改建的工作。这片旧城非常衰落,我们做了大量调研,针对每一个房间来研究其历史文化,甚至调查了曾有哪些名人在此居住。


汉堡港口

我回国十年后,我在柏林工大的“师兄”邀请我参与汉堡港的港城改建规划。这个项目召集了各个国家的学者开展汉堡国际设计工作营,汇聚了全世界的新想法。


德国赫斯巴赫

我曾在赫斯巴赫这个德国小镇生活了3年,写博士论文。这里地处巴伐利亚州,具有典型的德国传统文化。我住在小学和图书馆隔壁,曾受邀给孩子们讲授中国历史文化,带孩子们感受大都市的流行音乐,孩子们还经常来我家做客。当我离开时,全镇的人都来欢送我,这么多年来我也与邻居和孩子们保持着联系。随着移民不断增加,镇里新建了市政厅,新居民和原住民之间藉由各种设施和文化活动,通过个人之间的交流相互融合。这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案例,但同样能带给我们启发。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和城市的要素对等流动”,中国乡村振兴需要新的思想、资金、产业和生活方式。我们现在面临情况就像早期的德国,农村的孩子外出读书,离开就很难回来,实际上造成大量农村人才的流失。德国也曾经历这些情况,他们如何解决的?德国农村把每家原本面积较大的宅基地划分为两块甚至更多,外来人口可以在切分出来的土地上合法建造房子并落户农村。这样大量的社会精英、资本和科技会被反向带入农村,形成双向流动。
城乡要素对等流动对中国农村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双向流动,中国农村就会被抽空。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到在未来吸引人才进入新农村的做法,农村的新不只是新房子,而是农村的新思想。中国乡村振兴要有新的思想、资金、产业和生活方式的进入,这才是真正的新农村。风貌虽然是历史的,但是很多人融入了新的农业社会。这些经验对我在规划过程中思考中国问题有很大启发。

中观视角:全球超大城市比较

我的团队正在对世界超大城市做比较研究,针对九大核心议题出具了九份报告,包括经济转型、科技创新、战略谋划、老城复兴、商业活力、生态低碳、数智治理、安全韧性、区域协调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并且在比较中建立人与人的联系。


城市规划在促进城市安全、合作、数字治理、生态低碳技术和创新战略中有着关键影响。在创新城市的研究中,我们探索了上海如何源源不断地保持创新力。一位美国学者曾派他的学生来研究上海的创新力。这位学生时任纽约市副市长,而当时纽约在全球城市创新力排行榜中总位列第二,在伦敦之下。我带他观察并一同探讨了上海不同的创新模式,在他回去一段时间后纽约超过伦敦排在了第一。
过去我们认为是宏观抽象的事情,实际上都是人与人之间清晰的、相互信任的交流促成的。近年来上海在全球创新排行榜中突飞猛进,这个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世界海洋财富的分布、微中观的科技创新园区等。在研究过程中,除了建立模型,还能认识到研究对象中的人真正的想法,并回归规划专业的本源。
时间关系,我的交流就停在这里。城市规划的核心是抓住问题的本质,按照规律来办事。城市规划真正的主题是创造美好的人居环境。城市规划者要回归本源,促进人与人进行充分的交往和沟通,为所有居民平等地创造美好的公共空间和生活。


报告整理:马诗瑶.

论坛实录 | 第二届(2024)国际城市规划比较论坛——规划转型:危机与新范式


规划中国
规划中国是由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http://www.china-up.com)主办的集微博、微信、播客等新一代移动媒体于一身的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