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公园、幸福生活——当前城市公园体系规划建设的变化与趋势

学术   2024-10-09 18:06   北京  

      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刘宁京在“2023年度中规院学术交流会”上做的报告。感谢作者授权发布,感谢会议主办单位总工室等部门提供的资源支持!


刘宁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01

新时期公园建设发展新要求

1.1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一个城市的宜居就是整个城市是一个大公园,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这一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公园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公园作为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保障,为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它不仅是美丽城市建设的动力引擎,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多元场所。



从相关数据来看,2023 年全国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绿地约 3.4万公顷,建设 “口袋公园” 4128个,绿道 5325 公里;全国 846个市县、6174个城市公园开展绿地开放共享试点,轮换共享草坪 1.14万公顷。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公园已成为城市中最具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宜居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人民群众日常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





1.2 百姓对公园建设新需求
▪ 公园类型的多样化需求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公园规模总量不断增加。从二十年数据上看,全国总 GDP 每提升 1%,城市建成区公园绿地增加1.81万公顷(全国总量86.85万公顷);全国人均 GDP 每增长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就增加0.25平米(全国人均 15.29 平方米/人)。尽管经济发展与百姓对公园的享有相匹配,但百姓渴望更多样化的公园类型。例如北京海淀新建设的 AI 主题公园以及首钢遗址公园,这些新颖的公园类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北京海淀AI主题公园

 北京首钢遗址公园

▪ 便捷舒适的公园服务需求

2023年,我国老龄化人口比例已超 20%,公园成为老人、儿童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由于公园已成为日常活动的重要空间,人们对公园服务便捷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更高。公园游憩服务人群更加多元化,亲子活动、文化感知、自然教育等成为重要活动内容。
▪ 健康适宜的公园场地需求
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显示,91.0% 的儿童青少年、87.2% 的成年人和 53.6% 的老年人认为体育健身对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每周至少参加 1 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 67.5%。而且国内相关数据表明,在运动健身中多投入 1 元钱,就可在医疗中减少 7 至 8 元支出。因此,百姓对健康的重视促使其对公园健身空间的需求增大,需要在公园中有更适宜的场地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 开放活跃的公园场景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恩格尔系数逐步降低,百姓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游憩文化消费需求显著增加。公园成为新时期发展新经济、培育新消费、植入新服务的重要场景,需要更开放活力的活动。像上海草莓音乐节、北京朝阳沙滩狂欢节等活动,已经成为百姓喜爱的公园活动内容。



上海绿舟草莓音乐节

北京朝阳沙滩狂欢节


1.3 国家对公园建设新要求
系统构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大城乡公园绿地建设力度,形成布局合理的公园体系。提升城乡绿地生态功能,有效发挥绿地服务居民休闲游憩、体育健身、防灾避险等综合功能。

▪ 开放共享——《关于开展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公园草坪、林下空间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搭建帐篷、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亲近自然的户外活动需求,是扩大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新空间的重要举措。

▪  儿童友好——《 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中提出明确要求,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儿童优先、普惠公平”“安全健康、自然趣味”“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构建关爱儿童成长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打造自然趣味的开敞空间体系、建设适宜儿童出行的道路交通系统、营建保障儿童安全的成长环境等。

▪  体育健身——《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是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02

城市公园规划和建设新变化

2.1 实施公园体检评估——更关注百姓实际需求
▪  发现公园布局短板和问题
在传统规划中,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人均公园面积等指标推动了公园绿地建设。但新时期已跨越 “有没有” 的阶段,在现有公园绿地评价指标基础上,结合大数据分析,提出公园分布均好度、人均公园保障度、公园周边活力值三个指标。通过可量化、可感知的指标数据,查找城市公园布局不均、供给不足问题,推动公园绿地的系统性建设。



▪  了解公园服务需求和问题
公园体检评估不仅要借助新技术,还需要了解每个城市百姓对公园类型的需求,进而完善公园分类、布局和功能。例如,通过公众调查评估,依据百姓郊野游憩、特色游憩发展需求,扩展完善城乡公园分类构成;依据百姓公园使用偏好和出行能力,针对性完善公园服务布局;依据百姓公园使用模式和游园活动需求,有效提升公园服务功能。


▪ 落实公园服务需求和问题
公园体检不是简单的数值、表格或框图,而是要将公园对百姓的服务有效落实。三亚白鹭公园已建立三十年,依据其现状体检评估情况,提出基础服务保障完善、全龄友好服务升级、生态科教互动展现、景观游赏风貌提升四大方面、40余条具体内容,构建公园更新提升的体系框架。老旧的白鹭公园因此焕发出新的活力。



2.2 推动公园体系规划——更有效衔接规划建设
公园体系规划重点服务于人、服务于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建设规划的属性,主要内容包括明确公园体系的分类构成、规划布局、建设要求,制定公园体系发展目标和公园服务提升重点等内容。


▪ 落实公园类型级配功能要求
科学划分公园类型,针对公园不同用地类型和资源禀赋,结合新时期发展,将乡村公园、口袋公园等纳入分类体系。系统构建公园级配,根据服务人口规模和服务距离要求,构建公园的级配,包括不同类型、适宜规模、设施要求和服务半径。完善公园服务功能,依据公园自身特征和百姓使用需求,完善公园的休闲游憩、健身康体等服务功能,并结合不同类型和规模进行配置。


▪ 突出公园自身特色和功能服务
在综合服务上,可以提供不同规模面积的各类公园,以适应不同人口密度居住区需求。在专类服务上,可以根据公园功能和特色进行划分,以突出不同公园专类使用的需求。在生态服务上,可以根据公园位置和环境进行划分,以满足百姓回归自然空间的需求。


▪ 更好实现不同公园不同交通方式可达
传统公园级配侧重于类型规模和服务半径,但百姓对于服务半径的理解是自己 5 分钟能否到家门口的口袋公园,10 分钟能否进入社区公园,15 分钟能否进综合公园,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到达(步行、骑行、公交或私家车)。新时期的公园体系将可达距离、可达时间以及可达方式有效整合,成为满足百姓对公园使用便捷可达的支撑。



2.3 建设百姓需要公园——更多彩公园绿地类型
▪ 建设“一远(郊野公园)一近(口袋公园)”,满足百姓回归自然空间和日常便捷使用的需求。口袋公园空间虽小,但能为百姓提供贴身服务,满足大生活需求。


▪ 建设“一老(康养公园)一小(儿童公园)”,满足老人幸福安享、儿童快乐成长的需求。注重儿童使用的安全性、适应性、创造性、教育性,实现亲子互动、环境友好和社区融入。同时,注重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身心健康、文化娱乐以及社会交流,建设康养园、草药院、棋牌苑等类型。


▪ 建设“一文(文化公园)一体(体育公园)”,满足文化传承发扬、全民健身康体的需求。文化公园能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凸显区域文化特质精神,承载城市记忆百姓乡愁。通过开展“国球进公园”等活动,推动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丰富群众健身活动空间,满足市民多样化健身活动需求。


▪ 建设“一动(动物园)一静(植物园)”,满足保护物种资源、开展科普教育的需求。动物园既可以促进动物保护、科普教育,也为百姓提供了生动有趣的休闲娱乐活动。国家植物园是战略植物资源储备库,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生态文明的象征,国际责任的践行担当。



2.4 实现公园开放共享——更幸福公园生活场景
▪  观念的转变,积极征求民意
《广州市公园开放草坪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在第一版管理指引中提出 多项限制性要求,降低了游客体验感。第二版管理指引结合百姓需求,从 “坚持开放城市公园的草坪,加强开放草坪的管理养护,加强周边环境和秩序管理” 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优化完善。这表明开放共享首先要转变观念,一方面公众要参与到公园绿地开放过程,另一方面公园管理者要转变为服务者。

▪  活动的丰富,构建共享场景
在公园开放共享过程中,要构建丰富多彩的场景体系,包括儿童友好、老年康颐、康养疗愈、露营休闲、文化创意、科普教育、风景打卡、户外运动等多种场景。通过构建共享场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乐享的幸福生活。


▪  空间的拓展,挖掘存量绿地
2022年,上海在《上海市单位附属绿地开放共享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中提出,新建绿地贯彻开放共享理念,现有绿地鼓励开放,“十四五” 期末计划开放约 100万平方米空间、改造成 35个以上口袋公园。在苏州河三年行动计划中,贯彻 “绿色、开放、共享” 整治理念,贯通苏州河两岸岸线,推进城市更新及用地转型,建设生态廊道,提升生态质量,打造世界级滨水区。

上海音乐学院绿地开放共享

苏州河滨水绿地开放共享

▪  服务的互动,解决实际问题
合肥市六部门印发了《合肥市幼儿园 “三件套” 规划建设导则》从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学径组织、标志标牌、配套设施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城市 “规建治” 一体化,持续完善城市各类公众服务配套设施,解决百姓实际问题。至 2023 年底,合肥市已有 50 余所新建幼儿园配备了 “三件套(游园、公厕和家长等候区)”。



03

公园绿地服务惠民的新实践

3.1 大院内  新场景——提升社区宜居品质
大院社区在空间上既是开放社区又有封闭管理;功能上既是办公场所也是居住空间;设施上既需自给自足又需开放共享;环境上既绿地充足又缺乏活动场地;人群上既老龄化明显又集聚有娃家庭。因此,应以“人的感受”为重点进行老社区的改善,在价值导向上,关切“人的体感”,关注“人的视觉”,关系“人的行为”,关怀“人的需求”,关心“人的参与”。



具体做法上,没有大拆大建,而是通过细小改善。在原有道路上完善步行系统,将 1 米的步行道拓展到 1.5 米,在景观上提倡营建自然的生态花境,使原生的本地植物有自然生长的空间。在空间上实现绿地开放共享,在保持林荫空间的基础上,将百姓的活动引入进去。



在场景完善上,强调全龄友好的落实。建设社区亲切宜人学径,完善标识系统,局部绿篱后退。打造适老化场地,场地无高差,全要素无障碍。建设社区儿童友好口袋公园,通过安全分龄保证儿童游戏健康安全;实现看护友好体现亲子友好社区环境;建设社区课堂在游戏过程中增长知识。


3.2 道路旁微更新——链接城市生活空间
崇雍大街的改造通过崇雍议事厅、崇雍公众号、崇雍工作坊、崇雍小程序、崇雍展示厅、公共参与五大计划,广泛听取了崇雍大街在地的居民、商户、管理部门多方意见,发动社区居民同管共治。


在优化交通空间方面,划分各类步道空间。通过不同的绿化方式和道路铺装将街道划分为通行带、设施带、过渡带等功能空间,满足百姓对公共空间的多样使用。


在塑造社区活力空间方面,面对空间少的现状,一是小型节点,依靠建筑转角、灰空间,打造出协调周边区域的微景观;二是较大节点,结合功能需求,设置全龄友好、社区交往游憩的微空间,包括老年友好、儿童友好空间,并且即使空间局促也要保留社区居民互相交流的空间。

老年友好空间

儿童友好空间

3.3 校门口巧心思——解决百姓实际需求
大兴五小的学校周边有三个大型社区,人口密集。而校门外的绿化带是无法进入的灌木丛,空间局促。上下学高峰期校门外大量家长聚集,道路拥堵。针对以上情况,必须在小节点用到巧心思。


一是强化儿童友好设计,巧妙利用 “云朵” 的弧形形态,消解可能会伤害小朋友的锐角设施和空间。二是铺设儿童彩虹步道,根据功能流线布局新增绿地或置换现状绿地。将绿地和交通功能有机结合。三是整合校门前的空间,增加家长等候座椅及廊架,同时也为周边小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体现和谐的理念。



04

小 结

城市公园体系的规划建设在新时期面临着众多新要求、呈现出许多新变化,并且在服务惠民方面有了诸多新实践。从百姓需求的多样化到国家政策的引导,从公园规划建设的变革到具体的服务惠民实践,都表明城市公园正朝着更加多彩、更能提升百姓幸福生活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城市公园体系的规划建设,让城市公园在城市发展和百姓幸福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致 谢

感谢中规院风景分院王忠杰、束晨阳、韩炳越、吴岩等专家领导对本报告的指导。

感谢风景院绿地所、设计所成都、三亚、北京等项目组各位同事对本报告的支持。

感谢《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和《百姓公园使用需求报告》研究组同事多年的持续深入研究。


报告整理:马诗瑶.

公园让城市更健康

绿色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公园城市建设规划编研实践的相关思考

中规智库 | 成都市公园建设发展2.0 百姓公园使用需求研究报告

中规智库 | 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2022年)全文发布

中规智库 | 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2021年)全文发布



规划中国
规划中国是由中国城乡规划行业网(http://www.china-up.com)主办的集微博、微信、播客等新一代移动媒体于一身的互动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