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最新最全投研资讯一键即达!
最清晰的目标靶点: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合理回升
针对25年会议提出四项目标,对应“着力实现增长稳、就业稳和物价合理回升的优化组合”要求,相比近四年更清晰落地,特别是物价与居民收入均与通胀挂钩。稳增长诉求增强背后:25年作为二十大中继,落实三中经济部署,完成十四五收官目标考核;美国大选后新中美关系确立之年,经济增长基本盘。
稳增长强诉求下政策“超常规”应对,“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逆周期武器库打开想象空间,跳出猜数字游戏,通过凝聚共识和预期管理,形成杠杆乘数效应,带动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重新扩张。
直面困难挑战:预估越充分,应对越周全
正视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起点。“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对问题的态度客观且紧迫。①直面价格低位:把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对应需要货币财政双宽配合。②新中美关系:不能从所谓‘实力地位’出发压制对方。“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外部局势越严峻,越需扩大内需和寻找一带一路新增长点。
正向激励:从干字当头到守正创新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强化正向激励,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坚决反对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3期《求是》是最好的辅助读本:“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不该改的不改”,“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双宽超常规:打开双宽武器库想象力
货币:最后贷款人-有力度降息-QE扩表。从过去14年“稳健”改为“适度宽松”,上次是08年9- 12月5次降息216BP。“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是对三中“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的落实,参考央行潘功胜8月专访,我们对QE扩表保持开放态度,未来一年货币政策应打开想象力,更大力度降息可期:LPR或降50-100BP,QE扩表等工具亦可期。
财政:购买资产-国有化债务重组-中央政府举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相比近年来常规表述态度更强,参考08年财政表述变化:稳健→积极,推出四万亿刺激占08年名义GDP 13%,赤字率从08年0.1%升至09年2.7%。当前中国政府杠杆率较低,发力空间大,中央政府或为主力。
扩内需重回首位,财政加码支持消费
“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25年财政或加大消费刺激力度,服务业或为政策发力重点领域,“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关注餐饮旅游、文化娱乐、体育消费、航空、院线等。
风向标明确:稳住楼市股市
“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明年针对地产政策有望更加积极。“稳住股市”,更多稳定股市政策可期,包括平准基金在内的创新工具可能落实。
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
关注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未来产业、数字经济(算力、数据要素等)、现代化基础设施、新型工业化等。
其他关注点:民促法、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区域发展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点评来自于新闻通稿的客观梳理,不代表投资建议;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策略】豹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评》
事项:
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自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
评论:
国债、指数基金纳入产品供给,提升个人养老金投资多元性。《通知》提及,在现有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将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推动更多养老理财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研究开发符合长期养老需求的个人养老储蓄、中低波动型或绝对收益策略基金产品等金融产品,合理确定个人养老储蓄的期限和利率。截至2024年12月12日,个人养老金产品达744款,其中储蓄类产品466款、基金类产品200款、保险类产品165款、理财类产品26款。个人养老金产品作为养老金体系的重要补充,资金依旧天然具备安全性约束,但整体风偏较一、二支柱相对进取。探索符合个人养老金风偏需求的产品,投资多元性提升有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吸引力,同时有助于促进个人养老金与资本市场互相哺育。
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活跃账户、有望提高中长期收益水平、助力养老体系扩容。《通知》提及,金融机构依法依规开展个人养老金投资咨询服务,根据个人投资风险偏好和年龄等特点,推荐适当的个人养老金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在与参加人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保护,充分保障参加人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从美国IRAs账户发展经验来看,在养老金投资管理中使用自动加入机制和合格默认投资选择机制,能够缓解养老金资产成为“睡眠账户”或者过度投资侵蚀养老保障的问题,从而提高养老金资产的投资效率。我国个人养老金自2022年11月试点至今,参保人数增长较快,截至2023年底36城个人养老金试点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超过5000万,缴费金额约280亿元。但从投资端来看,实际缴存额中用于投资的资金比例仅约为61%。探索开展默认投资服务,能够提高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效率,中长期看有助于以投资端促进养老金保值增值。
增加领取情形、完善领取方式,强化个人养老金参与人的利益保障。《通知》提及,除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等领取条件外,参加人患重大疾病、领取失业保险金达到一定条件或者正在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可以申请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同时参加人可以选择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有权变更领取方式。据第一财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表示,个人养老金在试点地区覆盖面仅达到四分之一,且主要靠机构营销驱动。我们认为,居民参与个人养老金意愿较低,除了消费者教育不足、税优敏感性问题等,部分原因也在于账户流动性较低。《通知》通过增加紧急领取情况、完善领取方式,提高了个人养老金使用的灵活性和流动性,贴合居民实际需求,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同时也是对个人养老金补充保障职能内涵的延伸。
投资建议:截至2023年底,我国养老金体系总量约13.59万亿。其中,基本养老保险规模为7.8万亿(占比57.5%),二支柱合计5.7万亿(占比42.3%),三支柱起步较晚,当前规模仅280亿,占比0.2%。我们认为,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覆盖面扩大或将持续带来三支柱扩容;另一方面,多元化投资产品引入、实施默认投资服务、增加领取情形和完善领取方式等进一步促进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完善,丰富养老金体系内涵,有助于提升居民参与热情,并从投资端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风险提示:个人养老金落地进度不及预期、长端利率下行、权益市场波动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金融】保险行业重大事项点评:个人养老金全国推广落地,三支柱提速发展可期》
2024年“资产荒”推动信用利差极致压缩,随后在央行卖债、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推出、风险偏好提升、机构赎回等因素扰动下有所回调。展望2025年,政策面、基本面对债券市场走势的影响可能放大,债市利率或整体呈震荡下行态势。信用债市场预计以流动性利差定价的变化为主,扰动因素较多、波动较大,可能难以呈现今年的趋势性压缩行情,但同时向上走阔的空间也相对有限,信用利差或表现为小幅震荡收窄的态势。票息策略是可跨越波动周期的稳健选择,但低收益环境下明辨趋势,积极参与交易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2025年信用债市场环境展望:扰动因素多,利差或震荡收窄
1、从宏观条件来看,扰动因素多,流动性溢价难极致压缩,或围绕近年来中枢水平波动。未来一年政策面、基本面对债券市场走势的影响可能放大。震荡市场中,机构有较高的流动性诉求,配置信用债需要一定利差保护,流动性溢价难以大幅压缩,或跟随债市整体行情围绕近年来中枢水平波动。
2、从信用溢价来看,化债与稳地产政策加码,信用风险持续缓释,有助于等级利差进一步收窄。10万亿化债政策出台,短期来看城投债安全性提升;长期来看,主体分化或更明显,但2025年退平台对城投债定价影响或较小。此外,伴随稳地产政策持续出台,行业有望逐步筑底,带动地产、建筑、钢铁等相关产业主体经营能力改善,产业债利差也有望进一步压缩。
3、从机构行为来看,明年“资产荒”可能边际缓解,但信用寻找相对高票息的需求仍强。供给端来看,利率债显著放量会影响供需格局,信用债供给增量仍相对有限。需求端来看,理财与债基的规模预计进一步增长,信用债配置需求仍在,但增速下降且波动上升,赎回负反馈、股市资金分流等仍是配债需求的重要扰动因素。明年资产荒或边际缓解,但供需结构仍偏利好,信用利差有望进一步压缩,同时也需关注赎回和风险偏好等阶段性影响。
4、从违约风险来看,债市供给格局约束及“稳增长”政策下,2025年违约率或维持下行趋势。高风险行业及主体出清已接近尾声,信用债供给格局以国有企业为主,民企占比逐年下降。在此趋势下,叠加财政和货币政策发力,市场流动性宽裕,经济预期回暖,明年信用债违约率及规模预计不会出现明显反弹。
2025年信用债投资策略:可围绕化债政策与需求端力量的不确定性展开,一方面关注票息机会,另一方面可在波动中参与交易博取资本利得。近年基金和保险在年末存在抢跑行为,今年内也可积极关注其操作变化,提前布局。
1、票息策略:逢高配置相对高票息品种做底仓,赚取绝对收益。结合收益率、流动性与信用风险来看,可重点选择中短端品种下沉。从高息资产可挖掘空间来看,弱资质城投债>城农商行二永债>央国企地产债>周期产业债>券商保险债。
2、交易策略:品种优选银行二永债与流动性较好的普信债。对比今年以来各信用品种成交换手率,二永债作为“利率放大器”仍是相对成交最活跃的品种。普信债可结合成交情况筛选高流动性个券布局,长久期普信债今年先“热”后“冷”,关注增量配置资金、风险偏好与利差保护水平等因素变化再入场交易。
3、负债端差异:1)负债端稳定性偏弱的机构在信用债久期配置上不宜过度激进,可重点选择中短端高票息品种做底仓配置。具备一定交易属性的机构,可择机参与3-5y二永债等品种波段交易,对于5Y以上品种,银行二级资本债可适当参与,长久期普信债需待收益率出现大幅调整、赔率较高时再入场布局。2)负债端稳定性高的机构,可配置部分优质主体长久期信用品种做底仓赚票息,但简单拉久期收益增幅也相对有限,可在波动中做波段赚取资本利得机会。
板块主线:1)城投债:化债组合拳落地,下沉策略确定性大,控久期下沉资质以增厚收益;2)大金融债:适当下沉增厚收益,二永债交易价值可重点关注;3)产业债:主体资质分化明显,结合基本面关注中短端下沉机会。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偏差、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赎回潮”扰动。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固收】明辨风云,稳健行舟——2025年信用债年度投资策略》
公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