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创证券客户中的金融机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信息。
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最新最全投研资讯一键即达!
事 项
以美元计价,11月出口同比6.7%,彭博一致预期8.7%,前值12.7%;11月进口同比-3.9%,彭博预期0.9%,前值-2.3%。
主要观点
核心观点:11月出口数据虽然不低,但仍然不及市场“抢出口”预期下的共识预测(8.7%),进口也意外回落,如何理解?
首先,从出口美国与整体出口增速差来看,或已有一定“抢出口”迹象。
但是,“抢出口”受几方面因素影响或导致其在整体出口表现上没那么强,包括:“抢出口”更多可能在重点商品(体现在结构而非整体出口上),需求周期和“抢出口”周期没有形成较强向上共振,非美地区关税或已开始冲击出口(欧盟电动车关税),订单到出口可能存在一定时滞,已有301关税可能抑制相关商品“抢出口”幅度等。
同时,进口的意外回落可能也受“抢出口”强度的影响(特别是加工贸易)。其他影响因素可能还包括:进口景气指标(PMI进口指数)到进口增速回升之间或也存在一定时滞;油价负增或影响了原油进口增速。
往后看,综合全球制造业PMI未来产出预期指数大幅回升以及采购量指数/产出指数指示的“抢出口”强度来看,后续货物需求提前释放带来的产出提升空间或仍然可期。
一、如何理解“抢出口”背景下外贸数据不及预期?
第一个问题,11月有“抢出口”迹象吗?
首先,从出口整体看,似乎没有,出口环比增长动能在减弱。11月出口同比6.7%,环比1.05%,远低于历史同期平均6.4%左右,三个月平均环比0.42%,低于10月的0.97%。
其次,从对美国出口看,似乎不明显。11月出口美国环比1.38%,三个月平均0.04%,低于10月的0.69%。
再次,从出口美国与整体出口增速差来看,可能有迹象。11月对美出口同比8%,高于整体出口同比(6.7%)约1.3个百分点。2018年Q4,对美出口同比平均高于整体出口约1.9个百分点。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抢出口”效应看起来不够强?
首先,“抢出口”效应或更体现在结构层面。重点商品的出口商“抢出口”意愿或更强。比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11月出口同比16.2%,前值15.7%)。
其次,当下全球贸易需求周期和“抢出口”周期没有形成较强向上共振。1-11月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均值持平于荣枯线50%,2018年全年平均约为52.9%,处于扩张区间。其中,美国1-11月Markit制造业PMI均值50.1%,2018年平均为55.4%。
再次,非美地区的关税落地或已开始冲击出口。比如欧盟纯电动乘用车关税对汽车出口的影响。根据乘联会,11月我国乘用车出口量同比5%,环比-10%,其中新能源车出口量(占出口总量20.2%)同比-6.3%,环比-33.3%。
此外,已有加征关税可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抢出口”幅度。根据2018-2019年经验,已有加征关税基础上再加关税驱动的“抢出口”幅度不及首次加征关税。(详见《2018关税复盘与2025前景推演:特朗普新关税主张对出口影响几何?——出口扫描系列·复盘篇》)。
最后,从订单到出口或存在一定时滞。11月中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有所回升,为48.1%(前值47.3%),订单的回升可能逐步体现在往后月份。结合S&P Global的调查,11月美国制造业PMI采购量指数/生产指数比值升至2018年加征关税以来除疫情时期外最高水平(图5),“四分之一的美国制造商表示增加了采购量以应对关税的影响”。叠加全球制造业PMI未来产出预期指数大幅回升(图6),或指向后续货物需求提前释放(“抢出口”)的空间仍然可期。
第三个问题,进口为何不及预期?可能受几点因素影响:一是从进口PMI回升到进口回升可能存在一定时滞。二是“抢出口”强度有限或影响当期进口。特别是与加工贸易关系密切的品类,比如集成电路。三是油价负增或影响原油进口增速。
二、进出口分项数据,详见正文
风险提示:美国关税落地进程超预期,外需波动超预期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宏观】如何理解“抢出口”背景下外贸数据不及预期?——11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创新链”渐趋明朗。不同于光伏、新能源、半导体等垂直产业链,医药行业多以横向细分为主。但伴随着2018-2020年CXO公司密集上市;2020-2022年Biotech、生命科学服务公司密集上市,医药内部的“垂直产业链”逐渐浮现。创新链从上游提供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的生命科学服务到中游提供研发生产外包的CXO到下游的创新药是一脉相承。“创新药 - CXO - 生命科学”垂直型产业链渐趋明显。创新药对CXO的外包率不断提升,2023年达50%,而生命科学服务的客户结构中,70-80%为医药工业端。从产业链条内部的需求占比看,已呈现较高的相关比例。
生命科学服务板块发展复盘:
2020年前:多重因素共振,开启中国创新药崛起大时代,催生了生命科学服务行业并造就了生命科学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2020-2022年中:新冠大脉冲,资金加速涌入生物医药领域,需求高景气,生命科学服务板块跨越式发展,引发上市热潮,并带来供给的大幅增加。
2022年中以来:生命科学服务板块由热转冷进入景气下行阶段,生命科学服务行业供需关系大转变,供需关系不匹配造成产业内卷,板块承压。
当前,生命科学服务板块或周期见底:
见底标志1:股价平均跌幅70%+,去泡沫彻底
见底标志2:资金配置比例极低,不拥挤
见底标志3:多项需求指标出现改善迹象
见底标志4:供给侧陆续出清
见底标志5:多项财务指标企稳
见底标志6:资产去水分
见底标志7:现金流回款改善
生命科学服务板块利润端向上弹性巨大:
收入增速有望由负转正并趋势向上。净利率提升空间巨大:1)当前净利率水平极低;2)当前板块内仍多为加杠杆式经营,整体产能充裕,一旦收入重回增长区间进入投入回报期,毛利率较大提升空间+三费率较大压缩空间,有望带来极大利润弹性。
部分公司率先迎来报表端修复:
1、阿拉丁:内生稳健增长,外延持续赋能
2、皓元医药:前端快速增长,后端企稳,利润端明显修复
3、毕得医药:产品结构优化+精细化管理效果显现助力走出盈利水平谷底
风险提示:1、全球/中国生物医药投融资项目和金额复苏节奏低于预期,需求传导速度低于预期;2、供给出清速度慢于预期;3、价格竞争加剧;4、地缘风险。
具体内容详见报告《【华创医药】创新链系列研究:生命科学服务板块或周期见底》
行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