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榨季广西糖产量预估
8月,市场对于巴西中南部干旱带来的甘蔗产量表示担忧,各机构纷纷下调巴西中南部24/25榨季的估产,原糖强势反弹至23美分/磅一线。10月,国内广西甘蔗进入糖分累积关键时点。市场对于24/25榨季广西糖产量有着巨大的分歧。
本次调研我们深入到广西蔗区、广东加工糖厂以及糖业终端,了解24/25榨季蔗区的生长情况及糖分累积情况,进而对整体产量进行综合评估。
调研总结:
24/25榨季广西增产明确,糖产量预计同比增产80万吨。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平均增长幅度10-12%,未来种植面积整体仍有发展空间。总体丰产,甘蔗生长情况南北略有差异。预计单产持平,糖分增加,病虫害影响甚微,台风主要发生在崇左地区,影响有限。后期在天气配合的情况下,全广西甘蔗入榨量约5650-5700万吨,广西食糖产量预估 690-700 万吨,比去年618万吨增产约80万吨。
24/25榨季全国糖产量预估为1100-1120万吨。北方甜菜糖增产40万吨,广西糖增80万吨,云南糖增15万吨,广东和海南因受到台风影响糖产量减少10万吨,综合全国预计增产125万吨,增幅17%。
糖浆、预混粉的影响比重加大。在未出台有关政策之前,价差持续存在、终端替代持续发生的情况下,预计明年糖浆和预混粉进口仍有增量的空间。今年四季度进口预报到港比去年略减,但进口的减量可能会被糖浆的增量所弥补。
展望:
短期震荡:郑糖2501近期震荡,主要是基于国内低库存和ICE原糖强势上行的影响。未来若ICE原糖价格在21美分/磅以上波动,加工糖厂进口亏损加大,进口糖源将减少(部分洗船),在广西未有新糖补充背景下,国内价格围绕5800元/吨上下波动。当ICE原糖反应完巴西的减产后,重心回归北半球,关注国产糖、印度和泰国的产量对盘面造成向下的压力。
后市偏空:长周期看,全球增产基调不变,先扬后抑,大趋势向下。国内配额外进口窗口打开,这将是跌势中的常态。随着广西糖开榨,进口糖源以及替代品越来越多,远月锚定为最便宜可交割糖源。
风险点:巴西天气、北半球产量
一、调研背景
调研背景: 广西是全国甘蔗种植的主产区,广东是加工糖厂及终端用糖企业的集中地。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主要是为了了解24/25榨季蔗区的生长情况及糖分累积情况、种植面积以及未来开榨时间计划,了解糖厂甘蔗扶持政策及对产业未来发展的看法。深入广东糖业终端有助于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区域食糖产销概况以及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
广西:增产明确,24/25榨季糖产量预计同比增产80万吨
2.1、种植面积:增产主要来源于种植面积增加,未来仍有发展空间上一个榨季政府对于甘蔗的种植扶持政策力度加大。根据今年4月份广西地区调研可以看到,在政府补贴力度加大,以及甘蔗二次结算联动价等政策的鼓励下,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显著提高。11月的种植面积情况与4月份调研预估情况一致。来宾和柳州等中北部地区的种植面积增加得益于政策补贴和支持,以“退桉还蔗”为主;南宁崇左等南部地区增加以“退果还蔗”为主,种植甘蔗的经济收益比果树更好。同时,糖厂积极配合,充分参与施肥、育苗等过程中,推动了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发展。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平均增长幅度10-12%,按地区分,今年柳州、来宾地区的种植面积增长幅度为8-10%,南宁、崇左地区增幅幅度18-20%。未来种植面积整体仍有发展空间,预计可增长空间5%。中北部因桉树仍有部分未完全退让,因此中北部甘蔗面积增长仍有余地。南部桉树面积较少,果树因经济效益低基本已完全让地,因此中南部面积增长空间不大。整体明年预计将继续延续扩种,在今年的增长基础上面积还有5%的增长潜力,取决于政府的清桉力度和政策支持。2.2、产量:总体丰产,甘蔗生长情况南北略有差异。1) 单产持平:今年全广西的降雨充足,但降雨不均。北部的降雨在4月份和9月份较少,导致前期分叶和有效茎减少,株高持平略减20公分。而中南部地区全年降雨丰沛,因此株高表现比去年高15公分。今年整体甘蔗呈现有效茎下降的特点,北部的单产低于南部,综合考量甘蔗长势,单产预计同去年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崇左地区甘蔗受到干旱而减产,今年该地区甘蔗恢复性生长为全广西的产量恢复做出了主要的贡献。2) 糖分增加,整体开榨时间提前:总体田间锤度测量偏高,北部糖分高于南部。因今年全年雨水多,前期存在甘蔗糖分降低的担忧。但10月份后降雨逐步减少,昼夜温差明显,光照充足。调研结果显示,整体田间锤度表现优于去年,糖分预计增加。地区表现上,北部的糖分高于南部。北部的降雨少于南部,但北部温差大,北部的平均锤度在17-18,高于去年2个点,南部的平均锤度为15.9-19.3,属于正常水平。今年10月的天气和去年不同,广西没有出现持续阴雨,后期的光照条件和温差表现利于糖分累积,因此今年的糖分相较于去年更高,甘蔗成熟时间更早。部分高糖品种已接近成熟,部分糖厂预计11月上旬开榨,大部分糖厂预计11月20日左右开榨,去年开榨时间为12月1日。3) 虫害问题发生在局部,影响有限:黑穗病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虫害,农务在虫害方面进行了及时的防控,农药用量增加,加大力度防止病虫害的扩散。此外,虫害也和品种高度相关,目前南宁、来宾地区虫害略为严重,其他地区甘蔗长势没有受到虫害影响。整体虫害的影响微小。4) 台风影响有限,主要发生在崇左地区:今年台风“摩羯”过境,从影响面积上,崇左甘蔗倒伏比例80-90%,重度倒伏20%,中度和轻度倒伏占比80%。影响评估:重度倒伏的甘蔗单产和糖分会受到影响,中度和轻度甘蔗后期生长可修复。可能会存在不生长而糖分累积较快(成熟度高后未能及时入榨而导致退糖)、侧芽生长吸收养分、蒲心以及田间鼠害等情况。对于造成单产下降的具体数值难以评估,影响0.2吨/亩-1吨/亩不等,还需持续关注后期田间管理以及甘蔗恢复的情况。在政策扶持下,农民甘蔗种植积极性高,为今年的丰产打下了基础。得益于降雨充沛,广西增产成为定局。地区分布上看,桂南地区甘蔗株高表现优于桂北,但糖分桂北优于桂南。后期在天气配合的情况下,全广西地区甘蔗种植面积增加100万亩(+10%~+12%),全广西甘蔗入榨量约5650-5700万吨,全广西食糖产量预估 690-700 万吨,比去年618万吨增产约80万吨。24/25榨季全国糖产量预估为1100-1120万吨。北方甜菜糖增产40万吨,广西糖增80万吨,云南糖增15万吨,广东和海南因受到台风影响糖产量减少10万吨,综合全国预计增产125万吨,增幅17%。
三、糖浆和预混粉影响比重加大
虽然从口感和质量上糖浆比白砂糖欠缺,但因价格优势,糖浆抢占了白砂糖的市场份额。从企业配方上也可以看到,部分终端企业更改了配方中白砂糖和糖浆的比例,白砂糖的占比有所减少。企业用糖习惯在逐步发生改变。今年4月份《关于调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区外加工贸易食糖管理措施的公告》发布,自 2024年7 月 1 日起实施,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区外加工贸易食糖的管理措施予以调整。该政策实行后,我们了解到,保税区的糖浆预混粉已经停止生产。原保税区糖浆厂已转移至泰国。目前国内90%的糖浆来源于泰国,从泰国运输至国内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糖浆保质期60天。9月,糖浆港口价约为3750-3800元/吨,到厂价约4000元/吨,国内的糖浆报价与供给、进口成本价密切相关,不会紧密跟随白糖市场价格。23/24榨季糖浆、预混粉的进口创下近年的新高,累计进口达214.79万吨,折白砂糖量约为156.26万吨。在未出台有关政策之前,价差持续存在、终端替代持续发生的情况下,预计明年糖浆、预混粉进口仍有增量的空间。在今年下半年泰国开榨后,预计糖浆供应量将会增加,今年四季度进口预报到港比去年略减,但进口的减量可能会被糖浆的增量所弥补。总结:
24/25榨季广西增产明确,糖产量预计同比增产80万吨。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平均增长幅度10-12%,未来种植面积整体仍有发展空间。总体丰产,甘蔗生长情况南北略有差异。预计单产持平,糖分增加,病虫害影响甚微,台风主要发生在崇左地区,影响有限。后期在天气配合的情况下,全广西食糖产量预估 690-700 万吨,比去年618万吨增产约80万吨。
24/25榨季全国糖产量预估为1100-1120万吨。北方甜菜糖增产40万吨,广西糖增80万吨,云南糖增15万吨,广东和海南因受到台风影响糖产量减少10万吨,综合全国预计增产125万吨,增幅17%。
糖浆、预混粉的影响比重加大。在未出台有关政策之前,价差持续存在、终端替代持续发生的情况下,预计明年糖浆和预混粉进口仍有增量的空间。今年四季度进口预报到港比去年略减,但进口的减量可能会被糖浆的增量所弥补。
展望:
短期震荡:郑糖2501近期震荡,主要是基于国内低库存和ICE原糖强势上行的影响。未来若ICE原糖价格在21美分/磅以上波动,加工糖厂进口亏损加大,进口糖源将减少(部分洗船),在广西未有新糖补充背景下,国内价格围绕5800元/吨上下波动。当ICE原糖反应完巴西的减产后,重心回归北半球,关注国产糖、印度和泰国的产量对盘面造成向下的压力。
后市偏空:长周期看,全球增产基调不变,大趋势向下。国内配额外进口窗口打开,这将是跌势中的常态。随着广西糖开榨,进口糖源以及替代品越来越多,远月锚定将为最便宜可交割糖源。
风险点:巴西天气、北半球产量
王真军:招商期货产研业务总部农产品团队负责人、产业研究发展部总经理助理,曾就职于国内某大型现货企业负责期货套期保值工作。在多年的研究和投资工作中,逐步形成了较系统的商品投研框架体系,并对商品的定价和投资策略有较深刻地认识。拥有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编号:F0282372)及投资咨询资格(证书编号:Z0010289)。
马幼元:招商期货产研业务总部农产品团队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硕士。从业至今一直从事饲料养殖产业链研究及投资策略开发,多次组织产业链深度调研,在业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对饲料养殖产业链投研有独到见解。大商所十大投研团队团队成员、期货日报及证券时报最佳农副产品分析师。拥有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编号:F03106620)及投资咨询资格(证书编号:Z0018356)。
李依穗:招商期货产研总部农产品团队研究员。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曾就职于海外知名国际贸易商及券商,从事国内外研究以及投资管理工作,与农产品产业链保持密切联系。拥有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编号:F03121918)及投资咨询资格(证书编号:Z0020997)。
研究报告提示及声明
特别提示:本公众号不是招商期货有限公司(下称“招商期货”)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招商期货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相关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相关期货及衍生品合约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招商期货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招商期货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招商期货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招商期货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
一般声明:本公众号仅是转发招商期货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招商期货网站(http://qh.newone.com.cn/)所载完整报告。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招商期货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招商期货所有,招商期货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招商期货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