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善:苏仙岭上觅仙迹

文摘   2024-09-06 00:01   湖南  


本刊欢迎惠赐原创佳作,文体不限,唯求朴实、真诚,不唱高调,观照现实。平台可开通赞赏,赏金全归作者。


邮箱:13973582906@163.com

微信:a906007(东耳)   L412720223(楚木)



苏仙岭上觅仙迹

  文丨王炳善



这些树中的老人啊,他们看着我们一步一个石级地爬坡,同样也曾看着秦少游踉踉跄跄的步伐,看着张学良坐在轿子上痛苦无奈的眼神。从北宋到民国,从西安事变到现在,人们经历了多少风雨,可他们却觉得日子并没有什么两样。秦少游走了,张学良来了,只不过一个宿于山脚,一个住在山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郴州的苏仙岭名列中华第十八福地,恐怕就有这个原因。

这是一个阴雨霏霏的下午,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岭下的“郴州旅舍”这座北宋时修建的房子,至今朱颜看不出有风雨侵蚀的痕迹。只是喜好朋友的主人已不能拱手迎接,他化为一尊铜像,蹲在屋舍不运的白鹿洞前,正低首长吟。

翠竹在外含泪,古木在门前摇头,我想那郁缠绵的《踏莎行》就是这种氛围之下的唱。“郴江本是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少游在这“旅舍”中的长叹,让同样贬滴在南蛮之地的苏东坡痛惜不已。“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大书法家米将它们书于铜像前的石壁之上,秦观有灵,定当终日把玩。

从“三绝碑”而上,石级是越来越陡了,两边的路树也是越来越大了。看它们那庞大的树冠,真有力顶一切的架势。它们不言不语,可心底却像翠绿的叶子一样透亮。这些树中的老人啊,他们看着我们一步一个石级地爬坡,同样也曾看着秦少游踉踉跄跄的步伐,看着张学良坐在轿子上痛苦无奈的眼神。从北宋到民国,从西安事变到现在,人们经历了多少风雨,可他们却觉得日子并没有什么两样。秦少游走了,张学良来了,只不过一个宿于山脚,一个住在山巅。

十几年前,我在岭旁的一所学校读书,每逄晴朗的假日、定当登山远眺。“五岭逶迤腾细浪”,我想毛泽东定是在苏仙岭上产生的灵感。
群山如波,阳光似浪,可惜现在都躲藏在浓雾之中。能够大大方方迎接我们的,仍是那副“爱国无罪”、“兵谏有功”的对联。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屈将室”已更名为“囚禁室”。

也许是时候已近黄昏,我们仿佛是置身于雾海之中,且一股一股的浓雾仍不断向我们袭来。我指着一棵巨树,告诉同行的阳律师,别看它在雾中藏头藏尾,可确实是树中的伟丈夫。当年张将军满腔怒气无法发泄,我们的这棵大桂树却敞开胸怀,让一颗一颗的子弹在心中开花。如今将军的怒火早已在海峡那边云散,桂树呢也仍有滋有味地活着。

真让人感叹啊,我们踏上楼梯,走进展览馆,那些精心装裱的图片向我们讲述一个一个震动近代历史的故事,还有那雕花的木床,木床上沉沉的军毯,那镂纹的桌椅,桌椅上深深的印痕,也无不在倾诉着当年将军蜗居的闷气。这时我的眼光落到了那颇为神气的铜像之上,一双炯炯射光的眼睛,多少年了,还是被紧锁着的眉头重重压着,它怒气冲冲地盯着那棵曾让他千枪万击的古树,让我觉得“屈将”二字,似乎更能传递出这个纪念地的神韵。

坐到火车上,我才记起没带友人去看苏仙的水井和棋盘,还有那登仙的云梯。哎,寻来觅去,我怎么忘记了苏仙岭上的苏仙呢。(本文原发《邵阳日报》副刊)


王炳善,男,隆回县人,湖南志涛律师事务所律师,隆回县政协常委。


八月精彩原创

刘明彰:土豆花开

清风:我想抱抱那个倔强的老太太

伍玉求:未曾淡化的思念

萧鹤洲:这一年

吕友德:苦酒

肖舜旦:人间瑶池——国家大剧院印象

轶明:那年穷百姓家的理想和幸福

曾经的经典《夜走灵官峡》为何移出教材,重读或有所思

莱珂:我在那里——写在毕业之际

纵横阡陌:高考过后,谁的压力最大?

纵横阡陌:在老公面前,我独自过了属于我的生日

任展宏:花果岛的来人

彭明生:我的父亲(人间大爱,泪目)










魏源风
大处明世事,小处说人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