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欢迎惠赐原创佳作,文体不限,唯求朴实、真诚,不唱高调,观照现实。平台可开通赞赏,赏金全归作者。
邮箱:13973582906@163.com
微信:a906007(东耳) L412720223(楚木)
无所不在的“装”
装,亦称装逼,网络流行语,意思是以卖弄、做作获取虚荣心的自我满足甚至欺骗性质的行为,向别人表现出自己所缺少、不具备的气质。
装,亦称装逼,网络流行语,意思是以卖弄、做作获取虚荣心的自我满足甚至欺骗性质的行为,向别人表现出自己所缺少、不具备的气质。也指向别人假意掩饰自己的才能,却实际上给别人暗示,别人真上门求助,却毫不留情、不给予别人帮助(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才能)。
几年前本人曾写过一篇题为《无所不在的“装”》的短文,记述了三个真实的段子:第一个是作家韩寒怒怼某位有名无实的作家,怼得他无言以对、斯文扫地。
第二个是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参加一个笔会时,有位作家问他是否读过苏联某作家的作品。郑渊洁诚实地承认他没有读过,那位作家很感惊奇:不读这位名家的作品,你怎么去写作?轮到郑渊洁发言时,郑渊洁说,我正在读苏联作家库斯卡娅的作品,各位都看过吗?多数作家都点头表示看过。“这个名字是我自己编的!”郑渊洁一句话,狠狠地打了那些作家的脸。
第三个是末代皇帝溥仪在解放后买票游故宫,他指着墙上光绪皇帝的照片说:“这不是光绪帝,这是醇亲王。”故宫工作人员不满地说:“我们是专业研究历史的专家,是你懂历史还是我们懂历史?”溥仪不卑不亢地说:“我是不懂历史,但醇亲王是我爹,我爹我还是认识的!”
在现实生活中,此类不懂装懂、不会装会、不行装行的事例还有很多,装大爷、装内行、装专家,必要时还要装孙子,甚至有的人既装大爷,又装孙子,也装专家,要看自己所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
“文革”期间,全国上下大搞人民公社、生产队,讲究集体劳动、吃大锅饭。某村有位生产队长,总爱在上衣口袋上别几支“钢笔”。那时候,一身板正的中山装,在上衣左上方口袋别一支自来水钢笔(钢笔头露在外面),似乎是知识分子或高层领导的标配,是文化人的象征。但此位队长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多高的官职,天天带着本队农民在田间劳动,一身衣服泥污点点、皱皱巴巴,竟还别上两三支“钢笔”,显得不伦不类。不过人们并未在意。
偶然有一天,有人因事需要签名,向他借笔,他支支吾吾不肯借,别人都不知是什么原因。后来趁他脱下上衣劳动时,有人翻了他的兜,这才发现,所谓的三支“钢笔”,只是三个钢笔帽,没有笔身!这“钢笔”只是他附庸风雅的装饰、装逼的道具。此位队长后来被人戏称为装B队长,至于是“装笔”还是“装逼”,人们不得而知。
大约1996年左右,我在乡镇工作,经常与各村支书、主任打交道。某村支书姓张,家境殷实,育有一子,平日游手好闲,刚刚初中毕业,软缠硬磨非让老爸给他买部手机。那时农村的条件还相当落后,固定电话尚未普及,手机一般只有乡镇书记、副书记才有,经常见乡镇领导或大企业家手拿手机侃侃而谈、颐指气使,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派,倍显尊贵。支书爱子心切,给他买了一部崭新的手机。
小张同学喜不自胜,爱不释手,天天在伙伴们面前显摆。那时的手机,价格贵、体积大、功能少、信号差,且不能上网,还不如现在的老年机,不过在当时那可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令小张同学遗憾的是,众多小伙伴都没有手机,无人能够与他对话,让他倍感孤独。他既无工作,又无业务往来,一天到晚没有一个来电,手机的优越性无法体现。后来他想了一个“好”主意,他将于某日某时去参加某项集体活动,于是提前宴请了几个同学,约好让他们到时轮流给他打电话,以便让他引起人们的关注,使他有一个扬眉露脸的机会。不久前,我在一场酒桌上与年过四十的小张同学邂逅而遇,觥筹交错之间,谈起当年那段往事,不禁哑然失笑。
以上几个事例,都是在“装”,却无伤大雅,除了增加笑料、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并无什么损害。而一旦位高权重的领导装逼,则往往会贻害无穷。
九十年代初,全国各地农村都在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某县领导也苦思冥想,总想出点政绩、搞点特色,最终不知听了哪位砖家的建议,决定在全县强力发展棉粮间作套种。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小麦及夏粮与棉花的播种、收获时间不同,生长周期不同,对肥、水的喜好及病虫害的防治也不同,小麦喜水,棉花耐旱,并且田间管理也相当麻烦。即便要推行,也该先搞试点、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但该领导一意孤行一抓到底,作为一项铁的政策强力推开,乡镇干部被迫天天在田间地头盯着,强逼着农民按要求播种,典型的牛不喝水强按头。乡镇干部牢骚满腹却敢怒不敢言,广大群众怨声载道却无济于事,甚至有的群众为了支应公事,在播种时不放种子。先后折腾了好几年,给全县干部群众造成极大的负担和经济损失,随着该领导的调离,才不了了之。
时至当下,装逼的依然大有人在,只是形式不同、目的不同。有的人为形势所迫,言不由衷,偶尔装装倒也无妨;有的人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做一些出格的行为,也可以谅解。但有些特殊岗位的人,如身居高位的领导、为人师表的老师,必须格外注意,不要因为自己的“装”而劳民伤财、误人子弟。不管哪种形式的“装”,都不要妨碍他人、危害社会,否则终将会自食其果!
郭昌林,山东德州某机关公务员。
邵阳日报:一部另辟蹊径书写非遗文化的长篇小说——读刘一纯《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