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荒山之恋》(中篇小说),《十月》1986年第4期。双月刊。《小城之恋》(中篇小说),《上海文学》1986年第8期。月刊。《锦绣谷之恋》(中篇小说),《钟山》1987年第1期。《荒山之恋》一稿完成于1980年3月19日,二稿完成于1986年4月3日;《小城之恋》一稿完成于1986年5月9日,二稿完成于1986年5月31日;《锦绣谷之恋》一稿完成于1986年9月12日,二稿完成于1986年9月27日。
[2] 王安忆后来明确指出,“三恋”是思想实验性的创作。“但在这里我却要做一个不同的实验,就是将一对男女放在孤立的环境之中,他们需要面对什么?于是,排除一切外在因素,余下的,只有性。面对性,他们又将命运如何?《锦绣谷之恋》多少有凑数了,觉得已经写了‘两恋’,不妨再加一‘恋’,阵容整齐一些。《锦绣谷之恋》的实验性更强,我企图让一个人独立完成一场爱情。”,王安忆、张新颖:《谈话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67页。
[3] 关于八十年代早期性话语的演变,参见蒋晖的论述,《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文学卷)第十二章,韩毓海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4] 关于弗洛伊德学说引入中国的历史情况,以及在八十年代的巨大影响,参见尹鸿:《徘徊的幽灵:弗洛伊德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或陈厚诚、王宁主编:《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第一章《精神分析学批评在中国》,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
[5] 1989年上映的电影《顽主》出现一幕反讽式场景,一对普通市民男女在相亲现场,讨论起俄狄浦斯情结。这表明精神分析理论已经渗入一般城市青年的话语系统。
[6] 短篇小说《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作者张弦,曾获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改编成电影公映后引发更大轰动。
[7]【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