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024年3月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23年12月,中国已有10.92亿网民,其中99.9%的用户都使用移动便携手机来上网,在这之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5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6.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4年3月22日。网址:https://www.cnnic.net.cn/NMediaFile/2024/0325/MAIN1711355296414FIQ9XKZV63.pdf
(发布日期:2024年3月22日;访问时间:2024年3月30日)
[ 2 ] 廖祥忠. 视频天下:语言革命与国际传播秩序再造[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2(1): 1-8.
[ 3 ] 邓建国, 张琦. 移动短视频的创新、扩散与挑战[J]. 新闻与写作, 2018(5): 10-15.
[ 4 ] 本文在更多的具体情况下使用“流行文化”而非“大众文化”来对“社会摇”舞蹈文化进行描述和分类(在宽泛意义上,也使用“大众文化”),尽管“流行文化”与“大众文化”本身具有意义的重叠性,并且,它们的英文也都可以写为“popular culture”。之所以要对此进行区分,是因为“大众文化”的“大众”本身具有多种不同指向的价值意味,在“社会摇”的三个不同阶段中并非都是适用的。“大众”有时指的是具有贬义的“乌合之众”(masses),精英主义者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来对“社会摇”进行审美判断,但本文几乎不采用这种定义;在中国语境内,它则和民主、民众、群众等观念高度相关,在这个意义上,美拍“全民社会摇”时期的“社会摇”舞蹈文化既是“大众文化”,也是“流行文化”;在工业与后工业社会,它指代着消费、娱乐主体,快手、抖音时期的“社会摇”则更接近于这一定义。在“社会摇”舞蹈文化十年以来的三个阶段和发展脉络中,“社会摇”的确一直流行于某些特定人群,尽管这些人群是不同的,但其持续的“流行”却是可以肯定的,故而,本文在更多时候使用“流行文化”一词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对“大众”与“大众文化”更详细的界定,可见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9-11页。
[ 5 ] “全民社会摇”是美拍短视频平台宣传“社会摇”舞蹈文化时的口号,所谓“全民”,按照字面意思来说其实指的就是“所有人”,即是说,美拍时期的“社会摇”舞蹈文化号召所有人的加入。
[ 6 ] 美拍是厦门美图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短视频应用,在诞生前该公司已经拥有可以用来美化、修改图片的火爆应用“美图秀秀”。自国外的短视频平台Viddy于2011年正式上线,Twitter、Instagram等平台也应流而上,2013年,国内的腾讯微视、新浪秒拍等短视频应用也随之出现,美拍的诞生则是2014年的事情了。王晓红,包圆圆,吕强:《移动短视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观察》,《中国编辑》2015年第3期,第7-12页。
[ 7 ] 福州新闻网:《102万人舞出吉尼斯纪录 厦公司推“全民社会摇”》,网址:https://news.fznews.com.cn/dsxw/20141031/54531d8e05770_5.shtml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31日,查询日期:2024年3月30日)
[ 8 ]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7月23日。网址:https://www.cnnic.net.cn/NMediaFile/old_attach/P020150723549500667087.pdf
(发布日期:2015年7月23日;访问时间:2024年3月30日)
[ 9 ] 网址:https://weibo.com/2312920530/B8e9Zy1mq?refer_flag=1001030103_
(发布日期:2014年6月9日;访问日期:2024年1月25日)
[ 10 ] 网址:https://weibo.com/2312920530/B8e9Zy1mq?refer_flag=1001030103_
(发布日期:2014年6月9日;截图日期:2024年1月25日)
[ 11 ] 网站: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b411U7C5/?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发布日期:2019年2月14日;截图日期:2024年1月25日)
[ 12 ] 刘岩. “东北人不是黑社会”——大众文化的城市江湖想象与社会主义锈带的情感结构[J]. 文化研究, 2015(1): 148-157.
[ 13 ] 比如,抖音用户“李11(放飞自我版)”在留学期间就不断发布自己在欧洲不同国家街头跳“科目三”以及其他“社会摇”的短视频,外国人的反应或评论常常是将其视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街舞文化。其2023年4月15日发布的短视频“社会摇”(获22.9万赞)等多个短视频都得到了外国路人的即兴舞蹈参与和围观。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也积极参与“社会摇”舞蹈(比如抖音用户“爱美丽”),TikTok短视频平台中也有许多相关内容。对抖音“社会摇”的观察同样适用于“东北社会摇”,这不仅是因为“东北社会摇”也被外国人视为街舞文化,而且,现下的TikTok与抖音中的“社会摇”文化虽然有了新的形态,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吸收和保留了东北“社会摇”的动作。另一方面,舞蹈艺术家也只是单纯地将其视为一种舞蹈形式,并主动加入到大众中来参与“科目三”。比如,世界街舞冠军肖杰、世界国标舞冠军乔安娜、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杨丽萍舞蹈团队、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学生、戏曲演员的“科目三”等等。
[ 14 ] MORGAN M, DIONNE B. Hip-hop & the global imprint of a black cultural form[J]. Daedalus, 2011,140(2): 176-196.
[ 15 ] 刘诗宇指出,当今学界对“东北文艺复兴”的关注多在主流、精英文学与文化层面上,而“东北文艺复兴”也自发地流行于网络文化和大众文化,他还系统地梳理了网络文化、大众文化层面的诸种“东北文艺复兴”作品,并且认为“东北文艺复兴”实则是一种“阶级趣味”和文化选择,这一观点可谓对“东北文艺复兴”研究具有重要补充作用。不过,刘诗宇认为“社会摇”并不起源于东北(2011年,百度贴吧就有“天津社会摇”的短视频;2014年,也出现了美拍的“全民社会摇”),并认为“由于东北地区强烈的‘社会人’情结,‘社会摇’就被移花接木,甚至张冠李戴地安插在了‘东北文艺复兴’之中”,这个观点或许还可以进一步商榷。虽然其他地区也有“社会摇”,但都没有像东北“社会摇”那样持续流行,而是很快消退。而且,“社会摇”只有与东北地区的历史耦合起来,才表征了更为深厚的文化意味,此后抖音的各类“社会摇”变体也多以东北社会摇而非其他地区的“社会摇”动作为改编和摹仿对象。刘诗宇:《是“东北”,还是一种曾经黯淡的“阶层趣味”——论互联网文化与“东北文艺复兴”》,《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3期,第76-83页。
[ 16 ] 滕威.“杀马特”:另一种穷人的困境[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6(5): 60-67.
[ 17 ] 顾明敏. 城乡接合部的文化表征:土味美学及土味文化再思考[J] .新闻爱好者, 2020(5): 58-62.
[ 18 ] 李宁. 非主流网络文艺的审美文化探析——以“喊麦”与“社会摇”为中心的考察[J]. 艺术评论, 2018(8): 32-40.
[ 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网信办依法约谈“快手”“火山小视频”直播短视频平台》,2018年4月6日。网址:https://www.cac.gov.cn/2018-04/06/c_1122644271.htm?appinstall=1
(发布日期:2018年4月6日,查询日期:2024年3月30日)
[ 20 ] 抖音中大量包含“社会摇”短视频的话题有:“科目三”(554.2亿次播放量)“丝滑小连招”(239.2亿次播放量)、“中区摇子”(14亿次播放量)、“摇子”(23.4亿次播放量)等。凭借“手势舞”发家的抖音中,“手势舞”话题的播放量为1171.2亿次,可见抖音中“社会摇”文化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
[ 21 ] “科目三”舞蹈的起源说法众多,如广西小伙通过驾照考试“科目三”后的即兴舞蹈、在KTV唱歌时的即兴舞蹈以及婚礼时的即兴舞步等,但与这一说法相配套的“科目三”并非本文所说的“科目三”,而是2022年以歌曲《想某人》为背景音乐的“科目三”,2022年,抖音已经出现从“科目一”到“科目十”的“社会摇”舞蹈。已然覆盖2022年《想某人》式“科目三”并在2023年火爆出圈的,是以《一笑江湖》为背景音乐、有固定动作的“科目三”,本文所讨论的2023年的“科目三”一般认为是由四川的“乡村小明【科目三完整版视频本人】”于2023年改造而成。此方面更详细的梳理,见Bilibili弹幕网站up主“德里克金毛”发布的视频《【硬核解析】从火爆全网到骂声一片,社会摇是如何发展的?》,网址: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L411v7jt/?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7e7ee9a4444988c1ed0c8d7910be80e1(发布日期:2023年4月23日;访问日期:2024年1月29日)
[ 22 ] 本文在宽泛的层面上使用“情感”一词来指代人们的内心感受,并未意图对“情感”(emotion)与“情动”(affect)进行严格的概念区分。
[ 23 ] MAFFESOLI M, BOURSEILLER C, Qui êtes-vous, Michel Maffesoli? Entretiens avec Christophe Bourseiller[M]. Paris: Bourin Editeur, 2001: 75.
[ 24 ] 伊娃·易洛思. 冷亲密:情感资本主义的形成[M]. 汪丽, 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23: 144.
[ 25 ] 刘润坤. 抖音手势舞:媒介平台形塑舞蹈影像新范式[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23(1): 147-153.
[ 26 ] 刘润坤. 从<江南style>到<科目三>[N]. 文汇报,2024-1-10(10).
[ 27 ] 网址:https://www.douyin.com/video/7162847932754988296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6日;截图日期:2024年1月25日)
[ 28 ]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杜章智,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7: 191.
[ 29 ] 韩炳哲. 他者的消失[M]. 吴琼, 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3.
[ 30 ] 网址:https://www.douyin.com/video/7317508685494766911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8日;截图日期:2024年1月25日)
[ 31 ] 戴锦华. 凝视·舞台与屏幕:现代性的扩张与溃散[J]. 当代比较文学,2022(1): 3-32.
[ 32 ] 汪晖. 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阶级政治的衰落、再形成与新穷人的尊严政治[J]. 开放时代, 2014(6): 6、49-70.
[ 33 ]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等:《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2023年5月,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q3OvkehdSuXv32NpkM_11w
(发布日期:2023年5月18日,访问日期:2024年2月17日)
[ 34 ] 王芊霓. 污名与冲突:时代夹缝中的广场舞[J]. 文化纵横, 2015(2): 74-81.
[ 35 ] WILLIAMS R. Culture and Society: 1780-1950[M]. New York: Anchor Books Doubleday & Company, 1960: xv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