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网络文化的人应该知道,近几年里,一种记录流浪生存的视频在各种视频网站上日渐流行开来。其中既有已经坐拥大量粉丝的视频作者,去寻找寄生于烂尾楼和网吧的“大神”,也有流浪者本人在网上开设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赛博文化奇观,它的流行正是青年“丧文化”的副产品。
青年观众对这种文化产品的消费心理,当然并不单一,除了一种底层奇观带来的精神抚慰之外,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年观众坚信他们在这些流浪者和他们的流浪生活里看到了自由与抗争。这种抗争针对的正是日渐严丝合缝、程序固定的现代生活及其伦理,杀心成焚(也即《我曾是一名饲养员:流浪东北的日与夜》作者苍海)的观众中的大多数恐怕都是后者。
B站UP主左奇以杀心成焚为原型创作的动画短片
尽管我对于这种赛博奇观兴趣寥寥,但在漫长的耗费于视频网站上的时间里,杀心成焚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的推荐页面。
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个测评末世物资的流浪视频作者,偶尔教观众如何“开宝箱”。看完了《我曾是一名饲养员》以后,我在视频网站主动搜索他,打开他的主页,使劲翻到底。在无数的野外做饭视频中,他的身边总是有两只狗,偶尔他会戴着小丑的面具出镜,劈柴,或者做点别的。而这个戴着小丑面具的形象,也成了杀心成焚粉丝制作的二创视频封面里最经常出现的样子。这当然让人想起Todd Phillips的电影《小丑》。
杀心成焚社媒主页
不过,《我曾是一名饲养员》在本质上展现出了与《小丑》不太一样的气质,尽管两者拥有许多相似之处。相比于一个犯罪都市故事,《我曾是一名饲养员》更像是一个城市武侠故事集。
《我曾是一名饲养员》中所有故事的本质都挪用了武侠小说的基本逻辑,主人公出现在各种危难时刻,解救弱小者。写动物的故事不过是将故事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从人置换成了动物,而主人公仍然是那个仗义疏财、路见不平的都市侠客。更进一步地,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总是动用暴力来解决事件,极少诉诸法律。正像陈平原在《千古文人侠客梦》里谈论武侠小说时提到的,武侠小说实际上在世俗世界之外并置了另一个江湖世界,这个江湖世界无视世俗世界的“法律”,它拥有属于自己的已经道德化了的“法律”,其唯一宗旨就是扶危济贫、惩恶扬善。
《我曾是一名饲养员》
很显然,这也就是《我曾是一名饲养员》这本书绝大多数时候所遵守的律令。最具有象征意义的一处当然是在《耍猴人》中。主人公刚刚从一款名为“热血江湖”的游戏里回到现实之中,很快就解救了一个在网吧里被小混混威胁的小孩。在制伏并惩罚了小混混以后,他更是拿出了一部分刚刚卖游戏装备获得的钱给小混混。这是一个绝对浪漫化与理想化的侠客形象,胆识过人、武艺高超,视金钱如粪土。何况主人公同样是不幸者,这样一个落难侠客的形象,必然唤起读者众多的回忆,我们一定在许多地方目睹过类似的人物,譬如《新少林五祖》中李连杰饰演的洪熙官。
在《新少林五祖》中李连杰
在落难侠客形象塑造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一篇是《老海》。尽管《老海》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的朋友老海过刚易折的故事,但它同时也向读者阐明了主人公为什么会走向流浪之路的缘由。
他正是为了朋友老海变卖了家中的房子,然后开始流浪之旅。这使得他不被归类为那些被戏称为“大神”的流浪者们,后者总是伴随着各种暧昧不明的灰色叙事,比如滥赌、好吃懒做、偷奸耍滑。面对这样的人,观众总是可以简单地留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慨,就完成一次短暂的自我心灵疗愈。然而面对杀心成焚笔下的主人公,读者大概只能悲叹于何以好人都沦落于不幸里。
《我曾是一名饲养员》目录
我想杀心成焚大概也察觉到了一种危险,这种通过人物简单粗暴地分隔出泾渭分明的善恶观的行为,会导致主人公走向一种泥塑的神圣化,它富有魅惑力,但同时也极其脆弱。正因如此,杀心成焚才会一再在叙事中提到,主人公流浪的原因除了他的仗义疏财,同时还有他的眼高手低。
杀心成焚的这种警惕,与其说是一种写作的自觉,倒不如说是作为一名资深互联网用户的警觉。
在网络上,我们看过太多造神与毁神的运动。但很显然,他的提示并没有得到自己观众和读者的重视,如果浏览一下视频和书籍的评论,绝大多数粉丝仍然只看到了那被浪漫化了的流浪江湖。这并不能责怪任何人,这就是一种无法被更改的逻辑,正如曾经绝大多数看了《古惑仔》的青年观众,都沉醉在江湖道义之中,并将其视作浪漫生活的标杆。
网友关于杀心成焚经历的评论
当然,这个被浪漫化了的江湖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奏效,尤其是当受难者由人变为了动物以后。
在《胖狼》中,主人公因为同为饲养员的“鬼见愁”对怀孕老狼的虐待而异常愤怒,冲进他的宿舍打翻了一屋子他供奉的佛像。从前文的叙事来看,主人公对“鬼见愁”的惩罚算不上严重,但是他却生出了一个疑问,因为一只动物去伤害一个人,究竟谁是善谁是恶?这个疑问向所有读者揭露了浪漫江湖的背面,在快意恩仇的背后,留下的究竟是荡气回肠,还是纠缠伤害。
《我曾是一名饲养员》内文
尽管所有故事的结局总是美好的,但是遗留的问题确实显而易见,即一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究竟能不能成为一种普遍的规则。此外,这种私人的道德律令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发生效应也同样值得深思,譬如《小月》中主人公为了制止校园霸凌所使用的各种手段,其实都是在动用社会关系。如果主人公不认识同样是地痞流氓的“四龙”,这场校园霸凌究竟应该如何收场,或许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相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再见,龙哥》中。
正因如此,《流浪汉》的结尾变得有些摇摇欲坠,主人公试图告诉大家,本地烂仔想要收买他的武力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只是江湖绝非一个私人的领地,在这个享有自己规则的世界里,即便是最正义的侠士也必然享受过它的负面所带来的便利。于是乎,几乎每一个故事里,都有这样一个人在劝告主人公,要控制脾气,停止将武力作为唯一的武器。这大概也是杀心成焚作为作者试图劝告被江湖打动的读者的,毕竟那个根据道德律令构建的江湖,自始至终都是遥远的想象。
《我曾是一名饲养员》封底实拍图
在这些江湖的故事之外,杀心成焚似乎也格外热爱讲述主人公如何与另一个同样孤独的人建立关系,《小月》《卡车马戏团的兴衰》《仓鼠养殖场》《耍猴人》《流浪汉与马车》等等都是这样的叙事。严格来说,《卡车马戏团的兴衰》和《仓鼠养殖场》在当下大概是不会流行的叙事,因为故事主要发生在年轻美丽的女孩和主人公之间。这样的叙事里总是带着极其浓厚的经典男性幻想,这当然会让一部分读者感到不悦。正因如此,相比之下,我也更喜欢《耍猴人》和《流浪汉与马车》这两个关于老人的故事。
在《耍猴人》这个故事中,叙述者不再单纯作为一个记录者,他还同时作为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进入了一种古老生活形式的微观消亡史中。而《流浪汉与马车》中的这种消弭同时也伴随着养马人巴特尔的死亡。于是,在它的结尾,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异常伤感的场景,主人公从屠宰场救出伯牙乌,飞驰在马路上,然后恍惚里似乎看到了巴特尔骑马的身影。这真是两个堂吉诃德式的形象,它沿用了当下网络青年文化中对于堂吉诃德的解读,他不再是一个朝着风车进攻的滑稽骑士,而是一种荒诞的力量,一种绝望的抗争。
插画里的堂吉诃德形象
这种关于构建关联和堂吉诃德式骑士的叙事模式,不仅仅存在于这本小说集里,同时也存在于杀心成焚的视频中。
在他发布的众多视频里,有一个奇怪的短视频,他记录了自己是如何与流浪伙伴老狼相遇的,这个故事也一直流传在各个视频的评论区中。在杀心成焚寻到了一处安身之地后,突然出现的老狼装作管理人员将他驱逐。随后杀心成焚回到原处想要拿回自己的东西,却看到老狼躺在了那里,于是他们结伴流浪。后来老狼忽然消失,没有留下任何解释,但似乎这样的消失才是正常的。
在我漫长的县城生活里,我遇见过许多流浪汉。相遇的时刻,他们要么在垃圾房里睡觉,要么正在大街上的垃圾桶里翻找食物。某个时刻,他们也突然全都消失了。我总是会想,他们流浪去了何处,又是从哪里流浪而来?据说,老狼来自一个破产欠债的富裕家庭,而在相关视频里,观众们都称呼他为“骑士”。
另一位B站视频UP主也曾为杀心成焚做过一个视频,已经获得了240万的播放量,它的标题写上了“中国堂吉诃德”与“流浪骑士”的字样。在杀心成焚的流浪视频和专栏文章里,青年们正在眺望一种精神力量,它关于一个弱小的人在庞然大物面前如何保留勇气、正义与善良。
本期视频目前播放量已近260万
这样一种伴随着无尽叹息的微弱光芒,过去我们似乎总是能在关于大工厂时代落幕的东北文学中目睹到,有趣的是,杀心成焚同样来自东北。
正如《漫长的季节》那样,《马大帅》也成了《我曾是一名饲养员》中几个故事的重要元素。《胖狼》中《马大帅》是主人公与胖狼独处时的背景音,《龙哥》里关于洗浴中心的部分情节,也很明显变形于范德彪在维多利亚国际娱乐广场的剧情。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马大帅》的再创作以及“彪学”的构建,是当下流行文化中的“东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流行文化中的“东北学”却不可遏制地走向了一种纯粹的怀旧情绪,尤其是将《马大帅》配以各种做旧滤镜与经典电影台词的视频。
《马大帅》剧照
在《虚无》里,记录了无数死亡的杀心成焚也流露出一种伤感的底色,但是在大多数时候,他仍然不知疲倦地劝告读者好好生活。
在这个意义上,《我曾是一名饲养员》真正靠近了《漫长的季节》,正像辛爽挪用了Oasis的Don’t Look Back In Anger,告诉所有观众,“往前看,别回头”。
《漫长的季节》剧照
杀心成焚也在《土狗老白》的最后说,“整活的年代过去了,大家要好好生活才是正道。”或许不了解流行文化的人并不能够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事实上它与《土狗老白》后半段讲述的网络直播故事息息相关。
“重工业烧烤,轻工业直播”在当下已经成为了对东北的一句调侃,或许这又不仅仅是调侃,在快手野蛮生长的时候,确实有过太多的东北人依靠短视频与直播进入观众的视野。那些视频曾经被认为低俗与疯癫,但是在当下,这些视频被一个个挑选出来,其中一个系列,被命名为“东北往事”。
“整活”正是对那个时代一个最为精辟的概括,虽然它的本义是做各种出格行为来哗众取宠,但是在今天它已经获得了另一种解释。在“东北往事”的再创作视频里,总是可以看到“整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的评论或标题,青年们正在通过它们发泄自己的数字乡愁,缅怀一个并不遥远的时代。这个不遥远的时代,似乎与今天这个习得性丧气的时代截然相反,它亢奋、狂热、头破血流。可是,这又如何呢?它已然逝去,我们能做的,大概也只剩下好好生活。
也许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我曾是一名饲养员》并不算出色,人物设定和情节走向略显雷同,这些故事的诞生地也是被许多网友戏谑为“分享你现编的故事”的知乎。在豆瓣众多的评论中,也有人作为杀心成焚的粉丝,评论这些文章更像是故事会。不过,这并不能损害它什么,我相信这世界上或许就无需那么多在“文学性”上自恋的作品。对于最为普通的读者来说,有故事就足够了,关键在于这些故事能不能够满足他们对于不一样的生活和品质的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早已经在知乎上俘获了一大批读者的《我曾是一名饲养员》,大概已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原名“《我曾是一名饲养员》:流浪者的江湖”
梁钺皓 文
《我曾是一名饲养员:流浪东北的日与夜》
苍海 著
★专栏《饲养员的前半生》全网超400万人阅读
★人气网络作家“杀心成焚”化身“苍海”,推出首部纪实文学作品集
★15篇动物与人的生存故事,写尽平凡世界中的残酷与温情
★陈年喜、梁鸿感动推荐!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文景”,感谢公众号授权海螺转载。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期编辑 | 甘甜
推荐阅读
周敏 | 劳动、性别与伦理的再想象:对网络小说“种田文”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