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见 如 故 乡
罗 田 是 老 家
从小说到电影 《青云之梦》
聚焦中国“八品乡官”
作者|张 隽
罗田文联: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聚焦“三农”主题,创作优秀影视作品,是党和国家赋予广大影视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影视作品要主动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责任。电影《青云之梦》根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刘心明创作的长篇小说《八品乡官》(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改编,影片由导演过《百团大战》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张玉中执导,杨骏、李艳秋、周征波、徐囡楠等主演。
▲《青云之梦》海报
据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阳继波介绍,原著《八品乡官》聚焦中国基层治理,讲述以大别山地区凤山县青云镇党委书记郑浩为代表的一班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直面基层工作中的冲突与问题,体现出对基层社会中法、理、情的深刻思考,展示了新时代广大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克难奋进的精神风貌和深厚的爱农情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乡镇基层干部处于新时代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 ,承担着国家政策落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的重要职责。在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电影《青云之梦》中,我们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据悉,《青云之梦》是湖北电影制片有限责任公司策划,自主开发题材,自筹资金,全面主导艺术创作与拍摄过程的一部精品力作,影片曾荣获中央组织部第16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湖北省委、省政府颁布表彰的“湖北省第十一届屈原文艺奖”。
▲《青云之梦》剧照
据张玉中导演介绍,自己在创作过程中主要抓住了三个重点:一是如何做到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农村工作政策性非常强,既要充分的艺术化和寻求创新,另一方面也要足够真实,这是创作中的难点;二是达成创作的自觉,要在明晰的故事线下表现好信息量庞大的当下社会,也要不落俗套的将扶贫政策有机融合到故事当中;第三就是现实与理想的照应,对于如何用人物和故事体现我国在解决三农问题上的自信,《青云之梦》剧组也进行了一定的深入开掘。
《青云之梦》拍摄完成后,院线上映就引起了电影行业的关注。为此,该片摄制组于2021年4月在京举办专家研讨会。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出席会议并讲话。童刚表示,《青云之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山川的秀美、民风的纯朴、基层干部的执着和坚守,还看到了攻坚脱贫的不易和美好的前景。影片很接地气,生活气氛浓郁,而且内容十分的详实,信息量很大。湖北电影制片厂和罗田县政府紧扣时代主题,把这段记录我们自己奋斗的经历通过影片展现出来,确实做了一件好事。这部影片恰逢其时,正好呼应当前攻坚脱贫的主题,紧扣了时代的脉搏,聚焦了现实的重点题材。
▲《青云之梦》剧照
曾经在大别山区当过近多年乡镇党委书记的作家刘心明告诉记者,正是依据自己这段弃文从政的经历,才写出了第一视角的《八品乡官》,这部小说“约占九成取材于真人真事”,引起了很多关注,其中包括一群电影人。他们上到大别山巅,下到田间小陌,与乡镇干部、农民群众同吃同劳动,同思同呼吸。能将《八品乡官》改编并拍成一部以乡镇干部为主角的电影,这在电影行业中也是少有的。
电影《青云之梦》是当下中国主旋律影片的重要成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乡村振兴的电影样本。湖北来日方长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新民告诉认为,电影《青云之梦》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绿色发展”等国家话语作为时空背景,由个人个案的具象视点映射至家国天下的现代社会,由点及面,具体而微,完成了从个人到国家伦理价值建构的电影化呈现。影片以其精湛的表演、精巧的技术和精致的剧本为我们打开了“小正大”电影的探索与发展之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次脱贫攻坚工作的视听语言表述,是一部有格局、有气质的当代史诗。
▲《青云之梦》剧照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今,我们从脱贫攻坚跨入了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基层干部的不懈奋斗,广大基层干部更应大显身手,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擦亮为民造福的时代底色。刘心明告诉记者,影片《青云之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拓宽了电影题材的可能性,更在于紧扣时代脉搏,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等问题上的决心与信心。
作者简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