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晏阳春:我的中师同学是教授

文化   2024-09-24 08:21   湖北  


展示罗田风物 | 倾听罗田心跳  | 传播山水文化 | 亲近美丽家园



一  见  如  故  乡         

罗  田  是  老  家         


 




我的中师同学是教授

 


作者|晏阳春





罗田文联: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浠水师范8203班出了两个教授,其中一个是我的闺蜜朱再清,这是大家万万没有想到的。


师范三年,她和我们一样按部就班学习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还有师范特别重视的体育音乐美术,按部就班勤练“三字一话”。我们聆听班主任鲁平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教诲,得到陈珞老师兄长般的关爱,接受郭浩老师心理辅导,我们跟随语文何平华老师赏析名著、练习写作,学习到语文教学的“探究法”;跟着和蔼可亲的数学老师周慕文学习代数几何,跟着地理老师毛进军 “畅游”祖国的山川河流,领略各地风土人情;跟着政治老师黄兴南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跟着音乐王镇中老师、夏晖老师学习简谱;练习风琴;学习指挥;跟着体育老师万仲兵在操场上跑跑跳跳,强身健体;跟着洛祚斌老师学习素描水粉画,学如何审美……师范三年,她和我们一样,按学校要求,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全能的小学老师而努力学习,储备知识,增强能力,强身健体。这其间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她,曾为物理补考而揪过心,也曾为体育补考而落过泪。


▲ 本文作者(右)和朱再清教授(左)


不一样的是,她喜欢英语。当年我们师范没有开设英语课,她对英语念念不忘,就每天利用晚上的时间听《英语900句》,自学高中英语,一直坚持三年。1985年师范毕业分配时,我们大部分同学都分到农村的小学任教,她因为会英语被分到胜利镇的乡中学教英语,一教就是八年。八年中,她送了几届毕业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把一批又一批学生送进了重点高中。这期间,她通过成人高考录取到华中师范大学地理专业,“五年抗战”参加函授、面授学习,取得师范大学地理专业本科文凭。


1993年为了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她调到了省城武汉,在一所部级重点大学从事院系教务管理工作。这是当时我们乡村教师羡慕的工作,工作轻闲,没有什么压力,可她感到深深的失落。没有了English,没有了讲台,没有了学生,她感觉就像一棵大树被拔了根。每当她走过大学教室,看到教授们激情飞扬的讲课身影,听到他们沉醉投入的讲课声,她,更加失落,更加向往。


▲ 朱再清教授


她,一个中师生,一个函授本科生,要想登上大学的讲台,谈何容易啊!这样的失落跟随了她整整一年,令她寝食难安。一天,她鼓足勇气向丈夫陈老师说,她要考研,要重返讲台。陈老师很是吃惊,很不理解,说:“现在的工作清闲,又能照顾孩子,工资待遇也不比教书少,何苦折腾呢?”她坚定地说:“教书是我这个师范生的初衷,是我喜欢的职业。我有师范练就的基本功,有英语功底,还有地理专业基础,其他的我可以自学,我还可以去蹭课,不懂的不是还有你这个老师吗?放心,孩子,我管,不会影响你的工作的。再说,我们的鲁平老师,师范时他教我们化学,教得相当好,化学成为我们最喜欢的科目。从浠水师范调到武汉后,鲁老师改专业教历史,据说他现在是历史名师(鲁老师退休前是历史高考命题人,享受政府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三十多岁能做到的事,我二十多岁,为什么不能尝试呢?”


在她的软磨硬泡下,丈夫终于同意她考研并且积极支持,帮她规划专业方向,找来参考书,主动分担家务。她则白天利用碎片时间背英语单词,有时还蹭听专业课。夜深人静的时候,哄孩子睡下,复习高等数学、英语阅读写作,还有专业课,不懂的做上记号,再向丈夫和其他教授请教,周六周日去泡图书馆。就这样历时两年的准备,1997年,二十九岁的她和二十出头的大学生们同场竞技,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考取了211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研究生。


左一为朱再清教授


1997年秋天开学季,工作十二年的她,已是六岁孩子的妈妈,作为一个研究生走入大学课堂,和那些小弟小妹们一起畅游知识海洋,历时三年完成研究生学历教育的学习,获得硕士学位,作为专业教师留校任教,再圆讲台梦,站在更高的讲台上了。从此教学、科研、写论文就是她工作的重心。


重新站在讲台,她面对的是大学本科生。大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有些她也解答不了;尽管很努力,科研中的拦路虎也打跑不了。她觉得这个讲台不好站,科研进展也不顺,事业进入“瓶颈”。她思虑再三,决心再放手一搏——考博深造,于是边工作边备战考博。老天再一次垂青勤奋努力的人,2004年,三十六岁的她考上211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于是,一边跟着导师搞科研,一边从事本科生的教学,2008年,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从此,她好像雄鹰插上翅膀,在教学、科研的天空翱翔,写了一篇又一篇的论文,带了一批又一批的研究生,由助教一步步晋升为教授!


▲ 朱再清教授(正中)和她的学生


更没有想到的是朱再清这么一个柔弱女子,有一个铁打的肩膀。她一肩挑着教学科研的重任,一肩挑着几家的重担。


她娘家姊妹四个,她是老三,二姐招婿顶门立户。二姐有一儿一女,聪明伶俐,二姐夫原是河铺镇双凤坳中学语文教师,二姐的日子原本幸福美满。可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二姐夫与同事一起走访学生,骑摩托车掉桥不幸身亡。自此她就扶助二姐拉扯两个孩子长大,支持完成学业。暑假,她把俩孩子接到身边,辅导功课,督促他们学习,直到暑假结束,添置了新衣、新学期的用品再送回上学,从小学到高中十年如此。这两个孩子也很争气,兄妹俩先后考上一中、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完成学业后在省城工作、安家。孩子们的学业、工作,乃至结婚成家,都少不了她的引导、支持。


她更是一个孝顺女儿。2004年,她母亲中风偏瘫住院,她请假陪护,帮母亲擦身、梳头、洗脸……悉心照料。母亲出院,她接到武汉继续医疗、照料,直至母亲生活能基本自理,才送回家。此后的15年,她和姐妹合力照料母亲,直到老人家八十五岁高龄离世。她母亲出殡那天,我对陈教授说:“你是个孝顺女婿,你岳母会保佑你的”。他笑着说:“有一次和老娘开玩笑说,老娘,你死了,不要吓我哈。老娘说你这半个儿胜似亲儿子,我么会吓你呢,我要保佑你撒。”有陈教授的支持帮助,朱再清才能圆自己的梦想,才能帮扶姐妹,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 朱再清教授(后排右二)和家人


朱再清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闺蜜。她对我关怀备至。1988年,我身体不适,他托人带来偏方。后来由于各自工作调动频繁而通信中断,我们天各一方。2000年前后,她写信到我原工作的学校,辗转联系上,我们再续前缘。有一年武汉一所中学招聘老师,她还帮我们想办法搞调动,尽管此事没有成功,我们也很感动。后来我儿子在武汉上大学,她关心我儿子的生活学习,为调和我们母子矛盾做了很多工作。我有什么烦心事,她是倾听者,是宽心丸。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的同学朱再清,不忘初心,执着追求,勤奋努力,好学上进,从中师生到博士生,从中学讲台站到了大学讲台。她有担当,有作为,孝敬父母,友爱姐妹,关爱晚辈,事事处处都是楷模。


她,是真正的教授。


▲ 朱再清教授(左三)和学生





作者简介

晏阳春,罗田义水学校退休教师,爱好文学,喜欢游山玩水,偶尔用文字记录生活,曾有散文《野菊花的记忆》刊登于《黄冈日报》。







文字作者:晏阳春

编  辑:罗田文联

初      审:方雪娟

终      审:王雅萍

联系微信:wypxy423

联系电话:0713-5051905

投稿邮箱:617722372qq.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往期精彩!


罗田文联
正常宣传,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