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田风物 | 董志明:罗田板栗的厚味

文化   2024-08-14 09:38   湖北  


展示罗田风物 | 倾听罗田心跳  | 传播山水文化 | 亲近美丽家园



一  见  如  故  乡         

罗  田  是  老  家         


 




罗田板栗的厚味

 


作者|董志明





罗田文联: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你和罗田人闲聊当地的物产,如果他三句话还没有扯到板栗上,那么他很可能不是真正的罗田人,真正的罗田人通常在第一句就会说到罗田板栗。罗田人的话题离开了板栗,便说得不顺溜,有滞塞感;如果和一个外地人不谈板栗,言语就不是那么有底气了。可以说,罗田人对于物产的自豪感,多半是来自这刺球里的果实。

罗田人说:虽然板栗到处都有,并没有淮南淮北之说,粉、糯、甜、脆也大同小异,吃到嘴里也是满心满意的清香,但罗田板栗独有的厚味,与别的板栗还是有区别的。

摄影 | 雷建高

厚味,单纯理解为“醇厚的味道”是不准确的。它可能和历史文化、地域环境有一定关系,和罗田人对它的偏爱也有关系,和栗树的基因与土的成分也有关系。土是厚土,它带着大自然天生的良善,呵护着每一个寄生在体表的物种,是罗田板栗与土地相互依存与信赖,才酿出果实的厚味。在秋天,如果你到罗田的栗园走一走,在老栗树下坐下来和栗农聊一聊,这种感受尤其强烈。你问栗农:罗田板栗多吗?他回答说:“黑糊。”见你一头雾水,又用手举过头顶比了一个大园圈:“黑糊黑哩。”你从他那个动作上明白了“黑糊”就是多的意思。

“黑糊黑”的罗田板栗让你明白了这样一个量词,似乎对厚味又多了一层理解。但厚味实在不好表述,还是听听罗田板栗的自述吧。

▲ 摄影 | 柳良俊

我在罗田栽种的历史大约可以追索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时,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战乱频繁,我躲在大别山一隅,裹在厚厚的毛刺里,悄然酝酿着一个梦。我梦到自己在春夏之交开花,毛茸茸的花穗将暮春的山峦饰成粉绿色,绿蓬蓬的泛出植物的疯魔之气。正是这疯长的花穗,将春秋战国的阳光尽情纳入,到夏日挂果时,浆汁充盈,果子被胀得圆圆满满,刺甲里更是充满血性,像正与列国争雄的楚国将士。

中秋将至时,我的梦也醒了。迫不及待地解开厚厚的刺甲,白夹袄被秋日的金风一吹,慢慢变成栗色了。自此这种以我的名字命名的“栗色”成了我的专属色。我从笑开了嘴的刺巢里挣脱出来,被罗田的先人们采摘,炊烟升起,秋天的茶饭里有了板栗的厚味,这厚味迷漫在村舍之间,让千百年的故事得以延续。吃不完的放在竹篓里风干,稻黍不足时,这就是过冬的粮食。

从那时起,我便成了罗田人的口中之食,我的营养渗透在罗田人的基因里,于是就有了罗田人今天强健的体魄。罗田在外面的后生们想家了,一声“栗子熟了吗”就将乡愁酿酽了,老母亲便生的熟的快递过去,那边收到了,拍一张吃栗子的笑脸发过来,这边已是泪眼婆娑了。而小儿们不谙世事的吵闹,也会被大人们教训:“想吃‘栗壳儿’(用弯曲的指关节敲打孩子的脑袋)吗?我一‘栗壳儿’敲你头上五个包呢。”传说顽劣小子的“龅脑壳”,都是小时候“栗壳儿”吃多了的缘故。这也算是我在罗田留下的印记吧。

▲ 摄影 | 毛东风

《中国栗子地图》将中国的产栗区都标得明明白白,除了西部和东北高寒地区,其他地方多有分布。其中南方主产区集中在北纬三十度的大别山南一带,我以“罗田板栗”的名号,成为南方板栗的主要代表。由于地处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所以我既有南方板栗的香脆,又有北方板栗的甜糯,是不可多得的南北合一产品。我除了被做成罐头远销国内外,还可入菜谱,板栗炖鸡是板栗与鸡的完美搭配,两种味道一融合,来来往往的客人便挪不动脚了,酣畅淋漓地吃一顿,走的时候再带上两瓦罐,说是给亲家的“节礼”。

此外,路边小店的糖炒板栗也不错,义水外滩走一走,边走边剥,剥的是一种闲适的心情,生活的累赘与烦扰都可以随这栗壳剥掉,扔进路边的垃圾桶里,内心顿觉轻松不少。怕胖的女子不吃晚餐,一把栗子就够了,既是主食,又是零食。时至今日,能够兼容主食和零食两种功能的,我是当之无愧地排在首位。

▲ 摄影 | 汪利群

如今,许多城里人不知我的外貌,在罗田乡村游时,如果赶上了季节,便可到栗园体验采摘的乐趣,一些人惊呼:“怎么长得像刺猬?”好东西多是这样,多层防护,不会让你轻易得到。一不留神,果然扎手,直到生手生脚地将我从刺球里掰出来,才一边吮吸着被扎出血的手指,一边剥去粗皮和细皮,生生脆脆地嚼了,方露出满意的笑来。末了,拣大的刺球装一篓,要带给大都市的亲戚们看个稀奇。也有玩直播的,坐在栗园里,将刺球举到镜头前,让网那边的人看个究竟,一上午就卖掉三千单。栗园的主人笑痛了肚子:“怪事,往年都是卖剥好栗子,现在却是卖末剥的刺球,刺壳也值钱哩。”

▲ 抖音直播现场卖刺球

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在罗田考察后,认为这里是“世界板栗的基因库”。我所传承的,就是这个基因库里最好的基因, 因此我成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我的品种很多,除了桂花香、九月寒、羊毛栗、乌壳大油栗,还有中迟、浅刺、六月暴等一大家子兄弟,这些兄弟分布在罗田约六十万亩的栗园里,总数大约每年六万吨,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族。

罗田板栗的厚味,带着两千多年的烟火气,从大别山南散发到广袤的神州大地。如果以罗田为中心,将能吃到罗田板栗的各省市连一根红线,那么中国将会被红线布满,红线成了输送罗田味道的脉络,甚至延伸到海外。这被红线串起来的味道,既是历史味、地理味,也是民俗味和乡愁味,更是栗树在壤土里孕育成长并演化出更为优质的“罗田基因”的生命原味。


▲ 摄影 | 徐志华






作 者 简 介



董志明,网名龙图,湖北罗田人,六十年代生人,自由职业者。已出版散文集《众生》。




关注 | 董志明:那渐行渐远的罗田方言
获奖作品 | 董志明:圣人堂,寻一幕老秋
清明怀想 | 董志明:身前身后,世事苍茫
关注 | 董志明:一颗“恩桃儿”的今生前世







文字作者:董志明

编  辑:罗田文联

初       审:方雪娟

终       审:王雅萍

联系微信:wypxy423

联系电话:0713-5051905

投稿邮箱:617722372@qq.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往期精彩!

罗田文联
正常宣传,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