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李小七:至情至性的思想者徐金奎

文化   2024-08-28 08:18   湖北  


展示罗田风物 | 倾听罗田心跳  | 传播山水文化 | 亲近美丽家园


一  见  如  故  乡         

罗  田  是  老  家         


 



 

至情至性的思想者


 

作者|李小七





罗田文联: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率真!几乎所有真正了解徐金奎老师的人,都会用这种词语去评价他。因为率真,徐老师的教育教学以及为人、为文,都经常会激起震撼人们心灵的浪花。


其实本真的人应是坦荡和赤裸的。后天的教化和社会的羁绊才使人学会并习惯了矫饰和遮掩,读者们也习惯了那些蒙着一层纱帘的文字:或造作、肤浅,或艰涩、隐晦,当然也有华丽和堂皇……但徐老师的文章,却敢于直面各种“形式主义”“教育现象”,这是非常鲜见的,更不用说以“让人灵魂震颤的真切”去袒露这些了!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美”!她美得天地动容,心旌摇荡!她美得欲语还咽,掩卷长啸!


金奎老师在本书中,就是这样直白地袒露着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的。


垂首静思,朦胧中看到读书时代的金奎老师:瘦弱,矮小,胆小,怕事,参加工作后,诚实而用真爱温暖着孩子,敏感且执着倔强地追求事业,他是一个惹人怜爱的率真率性的可爱老师。他的《一生一世骆中情》,我在《大别山南蕙兰香》一书中仔细读过,他对骆中的挚爱深情是从生命中汩汩流出的,那极朴实的文字、极饱满的激情和极虔诚的感恩令人动容。



他经历了物质极度贫乏、吃糠咽菜的幼年时代,走过了天真烂漫而卑微的童年时代,营养不良的羸弱矮小,在幼小的心灵刻下了辛酸而压抑的印痕。但我看到,带着儿时创伤的他,正是得益于这些伤痛的“营养”才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坛精英”!弱哉金奎!美哉金奎!勇哉金奎!胜哉金奎!强哉金奎!


金奎从读书到教书在骆中近40年,最令人感动的是教学生涯中的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学时代,酷爱读书,向往骆中;工作后,因为喜欢数理化而不愿教语文,但却执教语文一生,而且教出了名堂,成就了精彩,教成了名师,教成了正高;他热爱写作,从电视台口播新闻起步,到《黄冈日报》,到《湖北教育》《广东教育》《山东教育》,到《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中小学校长》《教育文摘周报》……他一步一个脚印,打造出了一片教育的新天地。我是不断克制着一种冲动才能连续读下去的,中国教育史长卷中这段精彩的历练,也在他教育人生史册里谱写了辛酸、执着、倔强而又亮丽的篇章!


▲ 徐金奎在课堂上


让人掩面而泣的作品常有,让人欲哭无泪但心却在流泪的作品不常有,通篇率真却又读来荡气回肠的作品更不常有!由“俗”中来而又真能傲临“俗”之上的人,才是真正的脱俗之人。


生活中的金奎老师如他的文字一样脱俗。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从不清高绝不造作,永远学不会世故,任何时候都以真面孔示人,就是得罪人也得罪的坦坦荡荡。在我看来,这固然是缺点,但也何尝不是优点。金奎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行走在大别山山区学校但绝不戴面具的乡镇教师。诚然才华横溢,但却朴实无华。我见不少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天真烂漫”,说“痴痴地看他在台上发言似乎看着《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说真话的小孩儿”,此言确实一语道出了徐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的风格。


▲ 徐金奎和学生在一起


金奎老师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人,是个很容易流泪的人。最难忘的是2012届学生在高三上学期,学生给徐老师夫妇庆祝22周年结婚纪念日。当时,班长叶芹代表全班同学的祝福、樊新的感谢短信、硕大的庆祝蛋糕以及颁发给他们老师的“给力教师”证书,让金奎老师情不能自已,泪眼婆娑,彻夜难眠。


晚上,金奎以激动的泪水为墨写下了《注定是个不眠之夜》。文中写道:“读完文字,我的眼睛有点模糊,我的心在颤抖。没想到我只是为学生践行了为师的职责,却会收获如此浓厚的真情、深情。对于樊新,也许是我读懂了一个孩子的心,读懂了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心。今后的日子,我会一如既往地帮助她,让她拥有美好的读书时光、靓丽的青春和快乐幸福的人生,使她心中那‘燃烧的阳光’永远闪耀。”我读到这里,字里行间,作为父亲一样慈爱温柔的徐老师,生活里那个至情至性而不乏刚强坚毅的金奎,课堂上那个潇洒幽默、指点江山的金奎老师重合在一起,给了我长久的感动。


▲ 春天诗会


铁汉柔情,热血丹心,金奎老师似乎天生就是为语文所生的。


率真至极到至情至性,我在徐老师的工作态度、学术研究上感受更为深刻。


金奎老师认为,语文课堂“接地气”才能有“文化味”,有“文化味”才有“语文味”。他说的“接地气”就是接地中之“气”,要适应特定的地域环境气候,就像“橘逾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所说,在自然界,只有地气和天气上下相接,才有春暖花开,才会出现生机蓬勃的状态。语文教学亦如此。课堂教学内容的取舍、目标的定位、策略的选择、环节的推进等,都应该既接课程目标之“天气”,又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社会经验和心理发展规律之“地气”,只有遵循这自然之道,教师走进课堂才能高屋建瓴,才能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堂的“文化味”。课堂的“聚而有神”“深而有根”“井然有序”“浓而有味”的“接地气”的课堂令我印象深刻!


▲ 徐金奎和学生在一起


“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只花了约15分钟……”那是金奎老师在《用“整个生命”备课》。“既是文题,也是精神”,文言文阅读既要立足于“言”,又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文”的内涵,使二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这是《立足于“言”,融“文”内涵》一文的观点。


毫无疑问,金奎老师是一个尖锐的人。这种尖锐让他在无意之中会让某些人不舒服。按照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评价标准来看,金奎老师好像有时候缺乏宽容。但是,就是从这缺乏宽容上,我看到了金奎老师非同于常人的一面。在我印象中,金奎老师有时候倔强认真得像一个孩子。作为他的老师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我就经常领教他的这种“尖锐”。金奎老师是一个不轻易“妥协”的人。对专业,他不妥协。这些年来,我亲见他像一个毫无束缚的小青年,敢想敢干,大刀阔斧,硬是在大别山麓这片沃土中的语文园地创下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对自己,他同样不妥协。他为人刚直敢言,不仅不曲意逢迎,甚而有时候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缺乏。他的这个“缺点”,我是深有感触的。他遇事必说,说到彼此心悦诚服为止,他逢理必争,争到双方认可真理方休,争到酣处也使我偶有尴尬之时。但也就是这些尴尬得以让我一遍遍重新审视金奎,让我最后确定这是一个值得深交的学生朋友。


▲ 课堂在野外 


他曾在《我们不要“羊头狗肉”实验学校》中十分尖锐地提出:“我想,他们敢公开理直气壮地叫‘实验学校’,一定有原因,否则,就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学校……在一个‘传统’肆虐的应试教育里,一切都能以‘新’的名义巧言令色、花里胡哨,骨子里却散发着陈腐的霉味,只换形式不换内容的‘新瓶装旧酒’,以包装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其实是沽名钓誉的‘挂羊头卖狗肉’而已。”金奎尖锐地指出了其真实内涵,令那少许些冒牌“实验学校”心惊胆战,理亏气短,更让读者一下子就成了“火眼金睛”。


在《追求本色本真的“语文味”》一针见血地指出:“本色”是朴实无华的“语文味”,“本真”是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课堂里有知识的辨识,有生命的雀跃,有展示的狂欢,有成功的快乐,这就是本色本真的“语文味”。课堂要改的,就是那些缺少本色本真“语文味”。以为改革就是花样翻新,以为本色本真就是因循守旧,必将误入歧途,找不到回归真理之路!


▲ 徐金奎参加北京师范大学黄冈名师高端培训(第三排左11)


金奎是不惑之年回到骆驼坳中学的,继续承担中学语文教学这根当年曾被自己“嫌弃”过的鸡肋。我无法想象他当初的心路历程,但就我个人而言,曾经觉得他太天真太冒险了。把自己曾经不喜欢的语文教学工作当做终生执业之道,这真是强己所难,但是,金奎老师不仅化解了这道难题,更是创造了奇迹:他只用了五年时间,就被评为湖北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六年时间就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黄冈名师”,“八年抗战”评上了副高,2017年就以黄冈市总分第一名、湖北省第一位农村普高语文教师评上了正高。他不仅成功地夯实了自己的学识和职业的根基,而且一路所向披靡,过关斩将,让纯真朴实的“语文味”香艳了大别山南,影响着黄冈乃至湖北,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到今天,金奎老师已是艺名远扬,已成为了省内外中学语文界有影响的人物。


有太多的明证,包括这本书。


▲ 徐金奎新书的封面


作为他的老师和校友,也作为他的朋友,我为金奎高兴,更为他的语文事业高兴。他的许多文章都很有见地,不仅在黄冈影响巨大,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其中《课改依旧枕寒流》《学校需要灵动的教学管理》《有意见,你当老师去》《别让模式束缚了手脚》《快乐课堂,以何为本》《教师要珍爱孩子》《“墙”外的世界更美丽》《教师不读书是教育的悲哀》和《我的忘年交》这些篇目,我都仔细阅读了,有的是在报刊上,有的是在样书中,但我只是众多读者其中的一个。我至今难忘金奎的文章带给人的醍醐灌顶的豁然开朗。金奎的文章,不仅成功昭示了课堂里语文味和人情味,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生命之蓬勃。所以,他的文章超越了一般意义,而成为了既充满厚重的文化反思,又洋溢着先锋气质和开拓精神的旗帜。


金奎的语文探索,使我这个以政治研究为主的教师、教研员为之深深吸引,让我又一次真实感受到了“语文味”的厚重魅力,更让我这样一个老师和“上级”深切地体会到了他振臂一呼“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的豪情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天的金奎,虽己退出了职场,但我希望他退而不休,希望他仍能在语文园地深耕不辍,在学术上“率真”下去,“尖锐”下去,“倔强”下去,仰之弥高,钻之弥艰,直至最理想、最完美的境界。


徐金奎参加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湖北省中学语文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第二排左5)


金奎老师也有不完美,也不可能是“完人”,但他是真人,不文过饰非,不装腔作势,视教师为一生的追求,仅有这些还不足以为师为友、为欣赏之个案、为本真添更多精彩吗!而且,我坚信他也会有把赞扬作为诤言思考的人品和深刻。


缘于金奎的两口子都曾是我的学生,所以我只要从黄冈市里回到罗田,他夫妇俩总是盛情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也乐此不疲,一是可以延续师生情缘,二是而且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先生”和“后生”之间进行学术的沟通和交流,进行教科研的探究和互动。在他的家的两个书柜里满满的都是有关教育的书,立柜里放的全是他在教育、教学、教科研方面获奖的奖杯、奖章、证书,还有各类聘书。竖立着的《沉思者》雕塑,象征着他对教育的深刻反思,象征着他对教育改革痛定思痛的深思。看着这些,我耳畔回响起金奎的话:像市民一样生活,像奴隶一样劳作,像诗人一样体验,像上帝一样思考。


▲ 徐金奎参加清华大学校长培训(第二排左9)


我是搞政治研究的,我总在想:一个以这样的状态生活的人,必然是一个“真人”,他有资格成为影响教育发展历程的思想者。在罗田、黄冈乃至湖北的语文界的教学、教研史册上,他,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


李小七,教育专家,曾任湖北省中学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共黄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总支部书记。






文字作者:李小七

图片提供:徐金奎

编       辑:罗田文联

初       审:方雪娟

终       审:王雅萍

联系微信:wypxy423

联系电话:0713-5051905

投稿邮箱:617722372@qq.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往期精彩!


罗田文联
正常宣传,公益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