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可萤 | 老站长

文摘   2025-01-20 09:24   浙江  





老站长





文/黄可萤


“老站长”,这是我父亲在宁海汽车站工作时的同事、和许多熟悉他的同志们对他的尊称。


父亲在1952 年就来到了宁海汽车站,那年28岁的他,受当时浙江省交通厅公路运输局的委派,背着铺盖只身来到宁海,筹建宁海汽车站,并担任解放后宁海汽车站的第一任站长直至退休。说起我的父亲,还真是有许多故事。


父亲是一个老革命、老交通。那是在1948年(民国37年)余姚

快解放时,他在余姚一家私人的“姚江汽车公司”开客车。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已经觉得时日不多,就疯狂反扑抓革命同志。在一次余姚开往庵东的半道上,遇到了国民党的拦截搜查,当时车上坐着一个年轻的韩姓地下交通员,因为经常坐我父亲的班车,他们互相认识,大家只是心照不宣。这时,那个韩姓交通员见有国民党拦截,急中生智把一个纸团丢到我父亲的身上,父亲马上领会到这肯定是重要的东西。当客车慢慢地停在拦截车辆的铁架子前面时,这个纸团早已经被我父亲塞进他自己的鞋子里了,当时对开车的驾驶员可能是放松一些,没有仔细搜查,最后,车上乘客也都虚惊一场,这个交通员也安

全地把信件送到了目的地。原来这个韩姓年轻人是余姚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三五支队”的交通员。很巧,后来他被调到宁海邮电局做了一名机要员,专门送机要文件到宁海各地的乡镇和机关单位,1973年我在长街汽车站工作时,他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所以他看见我就会说:你的父亲是个老革命、老交通,还为我做过掩护呢。几年前我碰到这位已有九十多岁高龄的老韩时,他还念念不忘地和我聊起那次脱险的经历呢。


作者父亲晚年的生活照


我父亲个子瘦小,由于解放前生活艰苦,造成了他比实际年龄要大得多的样子,看起来就有点老相。另外,当年他对客、货运输业务的老练和精通,在宁海是独一无二的“一把手”,从1952年28岁来到宁海一直到1984年60岁退休这整整32年里,一直担任宁海汽车站的站长,从一个年轻的站长变成了年老的站长,所以,就连整个宁波地区的同行也都习惯性的称他为“老站长”。


从1958年起,我县的番薯、棉花、生猪、禽蛋、蚕豆等农副产

品都已经开始外调,主要的调运地为宁波、杭州、上海等地,那时宁海汽车站还没有自己的客、货运输车队,要把鲜活的货源及时调运到外地,就需要大量的货车。当时的车辆,都是由浙江省公路运输公司宁波分公司统一调度安排,车辆不够怎么办?鲜活货物运输不及时怎么办?父亲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守候在调度室的电话机旁,四处联系车辆,宁波、杭州、台州等地的兄弟车站,都成了他依靠的力量。


常常几天几夜不合眼,回家往往是嗓子沙哑,脸色疲惫,他对我说,凡是季节性的物资,以及鲜、活货物的调运工作,就像打仗一样,工作做好了,及时完成了,路上没有造成货物损失和禽类死亡的,那就是像打了胜仗一样,我才安心。


作者父亲在1948年(民国37年)的驾驶证考核表格(当时的驾驶证是有的,但一下子找不到了,很遗憾!)


1958年的六、七月份间,宁海开展移苗并丘工作,由于这项工作有很强的季节性,所以前来我县支援的外地人员很多。当这项工作结束时,县委下达任务:三天内,把前来我县长街等地移苗并丘的12400人员,安全及时的送回余姚、慈溪等地。时间紧任务重,当时的客车大都还是老式的木炭车,每辆车最多也只能坐30-35人,有时东门的白峤岭上不去,还要车上的旅客下车推着才能翻过岭,而且运力也大大不足。因此,除了组织宁波分公司和我县的客车全力以赴外,父亲就利用他在省交通厅公路局的人脉关系,向温州、台州、金华等地的客运汽车站发出紧急求援,集中调集了100余辆汽车,只用了36个小时,就如期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当时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宁海汽车站荣获了 1958年度省级先进单位的称号,父亲也当选为当年召开的宁海县第三届人大代表。


父亲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对同事也是处处关心。一次,站里的同事老张突发急病,住院开刀并急需输血;父亲知道后,毫不犹豫赶到医院验血并要求献血,医院的医生都认识我父亲,他们看着父亲身体那么瘦小单薄,都劝他不要输血了,但父亲执意输了 300cc血。


工作中,难免有人找父亲帮忙,但是他从不收受人家的礼物。七十年代,国家有政策,在国家困难时期精简下放的一批老同志,可以重新招工、复工复职。一天,家住力洋前横的一个老同志找到我家,他是在国家困难时期,从当时的宁海汽车站精简下放到农村的。由于这些历史问题档案记录不详,只有父亲这个当时的知情者和老领导出具证明,才能重新招工、复工复职。那时父亲因年龄和身体等原因,已经退居二线,但为了这位老同志,父亲连夜回忆、翻阅资料、查阅档案、写出证明,使这位老同志及时按政策恢复了工作。后来,这位老同志特地从家里捉了一只老母鸡,送给我父亲表示感谢。父亲招待他在家里吃饭,但决意不收礼物,使得这位老同志百感交集。后来我在父亲追悼会上的悼词中说:父亲“一生清白、两袖清风”,受到了在场的父亲老同事、老领导的一致认同。


作者父亲的站长臂章和徽章


文革期间,我父亲也逃不过冲击,白天,他戴着写有“顽固不化走资派”的白布袖套,在车站的各个场地里扫地、洗车、搞卫生;晚上,还要接受造反派的批斗和检查。同时,车站里的调度工作还得照样干。这样,白天黑夜都得不到休息。有几个老同事,就故意找借口和我父亲一起干活,他们其实是在分担我父亲的劳动任务。由此也看出我父亲的为人,和在同事心目中的地位。


退休以后,父亲仍旧关心宁海的公路交通运输事业。有人请他去辅导货运工作,他就毫不保留的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有人到家里来,请他介绍宁海交通发展史,他就会滔滔不绝地讲上半天;他在家天天看报纸,还把一些重要的宁海新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新闻,剪下收集起来,他说:“看着宁海的交通事业发展这么快,我这个老交通的心里真是感到由衷的高兴”。


2004年2月2日下午1时30分,父亲因呼吸及心肺功能衰竭,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说来奇怪,那天下午3时,当父亲的灵车开出县城关医院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了鹅毛大雪,霎时间整个宁海县城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但当灵车驶进殡仪馆,大雪却又戛然而止。从宁海城关医院到殡仪馆半个小时的路程,整个县城突然像是穿上了一件素服,这场大雪,好像是特地为我父亲送行而下。一些前来为我父亲送行的亲朋好友们,对这个奇特又不可思议的天象巧合,个个惊异万分。纷纷都说,这大概是宁海人民送给你父亲这个老站长最好的礼物和纪念吧。


喜看今朝: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客运枢纽、公共交通,宁海的交通事业变化巨大,如若天堂有知,我的老父亲,这位人们心中的“老站长”定会喜笑颜开!



作者简介

黄可萤

黄可莹,原名黄可萤,祖籍金华浦江,曾作为知青上山下乡到长街插队落户,任过宁海货运站调度室主任、宁海客运站站长、上海沪甬物流公司经理。作品曾在浙江日报、浙江经济生活报、浙江交通报等报刊发表过不少新闻报道,期间曾连续十二年被宁波日报评为积极、优秀通讯员。

□编辑:海燕文化

□图片:黄可萤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评论和点赞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微信idmuziyehan09 关注海燕文化
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谢谢您的支持!


海燕文化工作室
嗨,你好,朋友! 很希望能够与您通过文字寻找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并将之升华为一种饱满的精神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