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夫 | 童年勇气之旅:二八大杠骑行成长忆

文摘   2025-01-27 11:34   浙江  



二八大杠骑行成长忆





文/李邦夫


在七十年代的乡村画卷里,自行车,那不仅仅是一串金属与橡胶交织的音符,它是我们孩童时代梦想的翅膀,是勇气与自由的化身。每当记忆的闸门轻轻开启,一群娃子围绕着那二八大杠的雄壮身影,尝试着骑行的画面,便如老电影般,一帧帧在心头缓缓播放,那份纯真与执着,仿佛穿越了时空,依旧鲜活如初。


初入小学的门槛,我们仰望着大人们骑着自行车,在乡间小道上风驰电掣,那份对速度与自由的渴望,如同春日里初绽的嫩芽,蠢蠢欲动。于是,几个小伙伴秘密结盟,誓要学会这驾驭风的本领,仿佛一旦掌握,便能解锁通往新世界的密钥。


那时的自行车,多是二八加重型,轱辘沉稳如老磨,辐条粗壮似筷,而那根横亘车身的大梁,更是威严无比,彰显着不屈的力量。全车皆由钢铁铸就,虽略显笨拙,却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重负。我记得,父亲常骑着它,后架上驮着两大筐沉甸甸的蔬菜,穿越几十里的尘土飞扬到集镇,只为换回一家人的温饱。


对于我们这些小家伙而言,学骑车,无疑是一场冒险与挑战。家中唯一的车,大人需用;我们身量未足,脚尖勉强触及车蹬;无师自通,摔了一跤又一跤;路上练习,危险重重,唯恐归家时伤痕累累,再添一顿责备。然而,孩童的倔强如野草般顽强,我们约定夏日再战。夏日衣衫轻薄,身躯灵活,大梁之下,轻松穿梭;麦秸垛成了天然的护垫,摔落其上,软绵绵,无痛无惧。


夕阳西下,放学铃声一响,我们便如离弦之箭,飞奔回家,推着心爱的战车,直奔打麦场。从推车前行,到单脚蹭地,寻找那飘忽不定的平衡;再到掏裆骑行的尝试,或如踩缝纫机般上下蹬踏,或如大人般让车轮滚滚。每一次成功,都是心中的狂欢,如同摘取了星辰,那份激动,难以言表。


随着技艺的日益精进,我们对速度的追求也日益狂热。摔跤,成了这段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伴侣。老人们言,善游者溺,诚哉斯言。速度飙升,刹车却成了摆设,即便有,也不敢轻易触碰,能握紧车把,已是万幸。一不留神,便四脚朝天,痛并快乐着。


打麦场,这个夏日的竞技场,见证了我们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有人如勇士般冲向麦秸垛,钻出时,满身麦香,笑靥如花;有人则不幸直接摔落,膝盖破皮,胳膊肘见血,或满嘴麦秸,泥泞满面。更有甚者,摔得动弹不得,只能静待大人救援,如战场上的伤员,而自行车,也满身伤痕,如同经历了烽火洗礼的战马。


就这样,我们在磕磕绊绊中,学会了骑行,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坚持。如今回首,那些学骑车的日子,依旧清晰如昨。成功之路,从非坦途,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那时的我们,虽伤痕累累,但心中却充满了成就与喜悦,因为我们不仅学会了骑车,更学会了成长,收获了那份属于童年的快乐与自豪。


作者简介

李邦夫  



李邦夫:中共党员;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正高级专家,主任医师,是宁海县为数不多的全科医学专家。供职于宁海二院(原城关医院)、塔山卫生服务站和东观卫生服务站站长、全科主任医师(全科医学正高)、中共党员、从事基层全科医疗临床工作30余年,对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同一疾病能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多方位治疗,尤其擅长心血管病、消化疾病、呼吸疾病、皮肤ll型度烫伤(自制暴露疗法)、带状疱疹(自制外敷疗法)的诊治。

□编辑:海燕文化
□图片:愚者多闻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评论和点赞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微信idmuziyehan09 关注海燕文化

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投稿邮箱:ccff505@163.com

谢谢您的支持!


海燕文化工作室
嗨,你好,朋友! 很希望能够与您通过文字寻找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并将之升华为一种饱满的精神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