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从宁海古诗词看宁海春节风俗

文摘   2025-01-24 06:03   浙江  



从宁海古诗词看宁海春节风俗





文/应可军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古代诗人们写春节的诗词也是层出不穷。从这些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古至今人们过春节的欢乐场面,了解到历朝历代宁海人“过大年”的各种习俗。


宁海《光绪县志》记:“……腊月二十日拂尘祀灶,岁前数日,亲戚各以牲馐果饵相赠,谓之馈岁;除夕具牲醴祀神,谓之送岁;以酒馔祀其先,召亲邻聚饮,谓之分岁;明烛烧香,炽炭燔薪待旦,谓之守岁,……写春帖易门神,谓之从新……元旦早起,庭设香案,男女礼拜神祗及祖宗祠庙,越日,男女序拜尊长,出谒亲邻,谓之贺岁……”


具体的宁海地方文献者已经写过不少,今天,我重新翻阅一遍《宁海竹枝词》,竹枝词确实是民俗的万宝全书。论是在内容题材方面,还是在语言技巧方面,都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竹枝词以平常语写平常事和平常景,既有诗人“感于事,动于情”的文体意识,又汲取了民歌刚健清新、委婉含蓄、通俗明快的风格,显示出华美、隽永、流畅的气韵。竹枝司长于纪事,泛咏风土,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岁时风俗,以至政治事件、社会兴革,皆可人诗,所以不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长期以来、海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真实情况借词得以保存,成为珍贵的史料。竹枝词提供的史料被应用于历史、社会、民俗等诸多研究领域。如今,尚有大部分竹枝词散落于各地民间,需要我们去搜集、整理和研究。关于宁海老底子过年的竹枝词具体有:宁海人特别喜欢看戏,所以也造了不少古戏台,如看戏的古诗词有。


看 戏


孙至美:《夏樟竹枝词》

春祈秋报戏班班,兴味均储演剧间。

淑性陶情何所以,胜编青史任存删。


孙至道:《夏樟竹枝词》


椅凳安排个个勤,胭脂水粉和均匀。

前堂姐妹后堂嫂,相约今宵看戏文。


蒋明伦:《鹤井竹枝词》

下洋古庙戏常陈,岁岁春来乐赛神。

依欲往看嫌太远,同行必约老成人。


蒋明东:《鹤井竹枝词》

映日楼头日欲斜,书声郎朗到侬家。

劝郎多把文章读,漫看楂乡镜里花。


鲍淦:《大湖竹枝词》

沙头古庙戏尝陈,春到年年乐赛神。

惹得山头并洞下,大家相约望亲邻。


鲍谦:《梧岑杂咏》

元宵灯火闹芳春,演剧年年为赛神。

近日桑园歌拍好,弋阳旧調喜翻新。


鲍序悦:《梧岑竹枝词》

中秋夜月满屏山,俎豆西林讵等闲。

为演梨园争祝寿,当筵歌咏列仙班。


冯秉元:《鹤井竹枝词》

新演梨园春日斜,大家看罢笑喧哗。

吴歌楚舞寻常见,不及侬家镜里花。


冯松泉:《旗山竹枝词》

鳌山灯火庆元宵,凤管鸾笙紫玉箫。

遥望绮纨丛集处,钗光髻影满河桥。


王振刚:《白岩竹枝词》

一年最乐戏文场,男换新衣女换装。

昨夜看过蝴蝶梦,今朝又做绣鸳鸯。


王振刚:《槐里竹枝词》

梨园七阙庆新春,曼衍鱼龙假亦真。

一领青衫刚换好,松林庙里去迎神。


伍惟能:《洋岭竹枝词》

庆赏元宵演戏文,镇龙庙里闹纷纷。

梨园较旧今愈好。一种昆腔素未闻。


王任俊:《大里竹枝词》

菊花凋谢不成春,五结流转欲赛神。

更请梨园何处演?老宗祠已旧翻新。


演戏是农村的重要节目。搭戏台,唱大戏历来是我县乡间流行的一种文化活动,如今,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丰富并未减少农民朋友对戏曲的热爱,传统戏曲仍然是农民朋友逢年过节、庙会等民俗活动的重要庆祝方式之一。其它的风俗也多多。诗词有到新年,儿童知道有新衣穿。


詹鼎亨:《后金竹枝词》

皇封古庙送年忙,家要安排债要偿。

小女娇痴不解事,犹催出府买罗裳。


潘智进:《粱坑竹枝词》

送年曾到池洋庙,家务安排事事忙。

小女娇痴不解事,还催出府买罗裳。


还有压岁钱

徐镛;除夕忆曾祖

阅尽今年忆去年,望公不见意怆然,

儿孙不解仙游去,犹想来分压岁钱


吃年夜饭有方岳的

守岁团栾谢两侯,堆盘水陆有珍投。

鲟香透白琼瑶片,虾醉殷红玛瑙钩


春节要有鞭炮,赶一次市集


鲍谦:《梧岑杂咏》

街巷残年爆竹催,楼头吹入市声来,

都缘世事勾留住,不到黄昏不肯回。


吃过年夜饭,在除夕夜,节目更多。放爆竹、祭祖先、挂灯笼、贴窗花、吃年夜饭、守岁、放压岁钱……在岁月的酿造中,除夕越来越厚。


宁海诗人写除夕的诗词真的很多,现在摘选几首如下:


舒岳祥:《庚辰元旦试笔》

数我初生岁,今为第二年。

光阴六十过,行辈几人全。

试把新诗写,闲将好梦圆。

儿孙扶出拜,苏酒让渠先。


方岳:除夕

生菜春盘草八珍,灯前殊未觉家贫。

几从荼垒中间事,第一屠苏最后人。

衰病不图今夕健,须臾又是隔年春。

东风自此无閒暇,万里乾坤一夜新。


许继:除夕

风雪送残腊,春生除夜深。

往来宁少间,消长自相寻。

无术遣贫病,有怀观古今。

灯前儿女乐,应未识予心。


释汉兆:除夕同朱无言居士守岁作。


长恩祭罢理芸编,沈水香焚缕缕烟。

残雪未消犹旧岁,春风初度欲新年。

扫将俗事心空矣,添个诗人兴洒然。

相对不须愁寂寞,烧灯煮著诰因缘。


友情链接:
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一
应可军民间文化专辑二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海燕文化
□图片提供安宗光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评论和点赞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微信idmuziyehan09 关注海燕文化
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谢谢您的支持!
学会快乐的生活,
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


海燕文化工作室
嗨,你好,朋友! 很希望能够与您通过文字寻找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并将之升华为一种饱满的精神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