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时亮 | “0”的前世今生——自然周期律补遗

文摘   2025-01-24 06:03   浙江  



“0”的前世今生

——自然周期律补遗





文/谢时亮



“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有,是个极为重要的数字。它在数学中的作用是其他数字所无法替代的,已经成为含义最丰富的数字符号。“0”这个数字的出现是人的计数和计算观念的一大飞跃,“0”的发现被称为人类伟大的发现之一。(《“0”的发现——万分艰难只为它》《重大发现见证人类前进足迹》P90)


人们以前是不知道用“0”这个数字的。公元500年前,“0”的发现始于印度。从“空格”  到小黑点·最终演变为“0”。


1202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才将包括“0”在内的印度——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现代的零的概念和印度——阿拉伯数字中的零号,在此之后才逐渐在全世界流行。所以说印度人对“0”的发现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据说,大约1500年前,一位罗马学者从印度计数法中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非常方便。他非常高兴,见人就说“印度人想出这个办法真好!”他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


没多久,这件事就被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教会的势力非常大,教皇在听到这种言论后非常愤怒,他斥责说,数是神圣的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现在要使用它,就是亵渎我们的上帝!因此,他下令“马上把这个人抓起来!”于是,那位学者被抓了起来,教皇还下令对他施加酷刑。就这样,“0”被那个教皇命令禁止了。直到最后,“0”才在欧洲被广泛使用,一个数字要在社会实行竟然如此艰难!但是历史的车轮是滚滚向前的,最终罗马数字逐渐被社会淘汰了。


听完这个故事,你肯定会认为罗马教皇的行为有点荒唐,令人捧腹大笑。但“0”的出现,谁也阻挡不住。历史上类似这样的事也实实在在地发生过。(同上P91)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要复杂和微妙得多。1加1有可能等于2,也有可能等于0。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


0的故事,实在有趣;0的内涵,实在深邃。


我们是否觉察到:现实世界“0”的影子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大家知道,如果没有“0”,世界就无法表达……


大道至简——世界就是“0”与“1”的无限组合。


作者简介

谢时亮

谢易辰,原名谢时亮,男,1953年3月生,浙江宁海人。乡村医生,业余社会科学爱好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业绩:《辞图说》《语言系列成果表》;学术结晶(三维实体·三优经纶·三律语言),三联教学法(词族·图表·数字)。1969年重习《汉语拼音方案》时,潜意识中萌发了对汉语言文字(字际·词际关系)的探幽之意。1978年自费赴杭、沪、京谈文字改革。1982年《词素群系律》一文中首次提到“辞图”的雏形--“词素群系图”。1985年《概念实验》中,“辞图”正式登台亮相。1987年有此一说“辞书图谱化”。2003年撰写《辞图·意码·词牌》。2004 年撰写《现代汉语纲目辞谱说》。2005年提出“词汇系统树”“词汇线路图”“语言三定律”。2006 年撰写《谢氏语言假说》。2010年《辞图说》初稿,次年电脑打印《辞图说》。业余语言文字工作爱好者的“学术生涯”大体是:70年代,文字改革(流连忘返.欲罢不能);80年代,语言研究(山穷水尽·柳暗花明);90年代,汉字编码(逆水行舟·东山再起);21世纪,词汇探索(庐山真面·升堂入室)。《一箭三雕话辞图》《问鼎教育话辞图》《大道至简话辞图》;一生心血一创举,一颗词树一辞图。拙作《施政纲领之我见》评为“世界重大学术成果”获“特等奖”;《谢氏语言假说》荣获“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简洁教育计划》荣获“学术论文一等奖”。

□编辑:海燕文化

题词: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欢迎转发请注明出处评论和点赞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微信idmuziyehan09 关注海燕文化
点击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谢谢您的支持!


海燕文化工作室
嗨,你好,朋友! 很希望能够与您通过文字寻找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并将之升华为一种饱满的精神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