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就是2025年农历新年,辞旧迎新,大家与家人的关系拉得更近,由此而衍生的故事肯定也少不了。
婆婆与儿媳,各自有着自己的年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家庭角色和自我认知,以及对生活的期望。
正是这些特质的不同,当两人被某些关系(我们稍后谈谈这些关系)“挤压”到同一屋檐下时,彼此的内心一定有一种戒备、猜疑和焦虑。
所以,一个大前提就是:婆媳是来自不同世界的两个人。
图源丨图虫创意
婆婆是谁?
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其实很值得去琢磨。婆婆首先相对于儿媳,是一名老年人。当一个人逐渐年迈,无论是男是女,无论社会角色或家庭角色如何,她都必须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衰老。
根据埃里克森(Erikson)社会心理发展阶段,老人的心理其实拥有着不少的特质,同时也是他们的危机。简要来说有以下三点:
1.对于过往人生经验的一种荣耀感
2.对于过往的叹息、悔恨和厌恶
3.对于当下生活的不适与茫然
把这三个特质套用在婆婆这个角色上,其实她们的很多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当然不一定要被接受),甚至是被怜悯的。
例如,婆婆的育儿方式不受儿媳待见,就体现了婆婆思维的固化,以及她对当下孙辈健康状况的一种惶恐。又例如,婆婆有时会歇斯底里,其实透露了她拥有一段并不完美的婚姻。
所以,无论是婆婆自己还是儿媳,都要意识到,老年人的心理发展危机,是需要被处理、被帮助的。
图源丨图虫创意
儿媳是谁?
很多年轻女性都有过这么一段经历:与老公相恋时,浓情蜜意无话不说;在新婚燕尔时,耳鬓厮磨乐不思蜀。一切的改变就在有了孩子之后,尤其是当婆婆作为帮手进驻到小家庭后,矛盾骤然凸显。
其实这种情况还真不仅仅是华人所特有的,甚至可能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常态”。
早在1983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学者们就研究过,当孩子作为一个“纽带”出现在家庭里时,亲妈会把母亲的职责和角色从女儿身上转移到下一代身上,而婆婆的职责和角色,反而会由于孩子的出现,而变得模糊起来。儿媳可能会想:
“你是我的亲妈吗?好像没有血缘关系;你会像个母亲一样照顾我的孩子吗?好像我比你更懂孩子的需求……”
而与此同时,不少身为儿媳的女性,还会经历产后抑郁的困扰。婆媳关系在心情抑郁的情况下更显得复杂化。
排除那些快熬成婆的儿媳,年轻的儿媳们其实是在经历着一重又一重的考试,一步又一步地在学习如何去应对身边的各种关系,和生活的变化。
对于她们来说,生活是崭新的、陌生的,甚至是带有不确定性的。因此,她们也是需要被帮助的。
图源丨图虫创意
丈夫很重要,但“界限”更重要
聊了这么多婆媳话题,丈夫/儿子去哪了?他究竟是个娶了媳妇忘了娘的浑小子,还是对妈妈言听计从的妈宝男呢?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界限感”。
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绝对不应该是一锅粥的形态。而应该是界限清晰、互相尊重、礼尚往来。无论家庭成员对自己有多大的恩惠,他们也没有权力去驾驭你的婚姻、牺牲你的幸福,更没有权力去侵害你的身心。
界限感是一种自我形象的勾勒,是一种自我权利的表达,是一种点到为止的尊重,是一种泾渭分明的交流。当关系还没有形成时,就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展示你的界限感。例如,让对方感受到:欢迎你来到我的生活,但请勿操控我们的生活。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婆媳间出现不和与纷争时,经常会采用一个双维度的标准。
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另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义务履行的均衡。
而这时,丈夫经常会被抬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如果丈夫本人没有很好的界限感,那么事情就会越闹越糟。
所以,尽管丈夫看似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但他并不一定是调和婆媳关系的最佳人选。当一个男性的自我意识足够强大,界限感特别清晰时,他绝对能够平衡好母亲和妻子的关系,至少也能单方面处理好一边的关系。而当他本身也是个缺乏界限感的人,当婆媳关系的压力架设在他头上时,三人的关系就会变得不可收拾。
图源丨图虫创意
做好自己,过好年关
几点参考意见,送给即将抱团辞旧迎新的婆媳们:
01
别人的生活不是你们的生活
这个时代的信息量太大了,不但耳旁充斥着三姑六婆的热心“建议”,眼前还时常涌来各种微信公号的渲染。健康的生活永远是平静而清淡的。
外界的信息往往是说者无意,可是如果听者有心,那就容易耗损心力,自挖陷阱了。这类情况尤其容易出现在逢年过节,亲戚互相串门的时候。记住,没有人能为你画出生活的方向,你要自己走。
02
了解冲突的意义
冲突在任何中是必然会发生的。大多数的冲突只是各自陈述观点(也许很激烈),但切莫将它看成一种攻击(除非对方已做出身体上的攻击,那请直接报警)。
因为对方的言行举止都只代表她的体验和感受,如果你认定她是错误的,那么请用正确的做法演示出来。
03
审视一下丈夫是不是调解矛盾的人选
不要理所当然地把丈夫/儿子当成是解决矛盾的杀手锏。首先要看到,婆媳两人的年龄加起来也许差不多100岁了,两个成年人的一点冲突,为什么还要借助第三方呢?如果丈夫也没有主见,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可以先强大起来,然后成为生活的掌控者呢?
04
婆媳”未必要成为“母女”
几个月到几年的时间,要让两个陌生人变成母女相亲相爱,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所以,或许让我们放下“母女”这个沉重的期待,仅仅是去认识一个不同时代的朋友,帮助老一代人实现更多的价值,理解新一代人所面临的无助和惶恐,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我价值的提升吗?
没有一段关系不需要经营与维护,就算是父母也需要关爱和理解。最后,祝天下婆媳新春和睦!新春快乐!
*本文首发于怡禾心理的《过年回家如何面对婆媳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阅读
排版编辑:刘斯雅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