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PTSD,大家可能都不陌生。
小怡听得最多的就是:“我都要PTSD了……”
好像在大众的眼里,它表示的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然而,事实却是真正患有PTSD的人,他们的感受却远比我们想得痛苦百倍。
前段时间,深圳公寓爆炸案,很多人目睹了一名女生坠楼,愿逝者安息。同时也有一批目睹的人表示感到非常的无助、绝望,一直很想哭,晚上甚至无法入睡……
图源丨小红书截图
同时,也就在不久前,发生了多起空难事件,令人悲痛的是济州航空事件只剩余两名幸存者……他们经历的伤痛要多久才能治愈呢?
台湾复兴空难中存活下来的空姐描述自己这辈子再也无法坐飞机了:
图源丨网络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种亲眼目睹或经历战争、事故、自然灾害或性暴力等创伤性事件期间或之后而感到极度恐惧的感受,持续时间不足一个月且持续超过3天的情况,可能为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 ASD);如果持续时间超一月,可能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也就是大家常说的PTSD[1]。
创伤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并直接受创伤性事件影响的人更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2]。
与其他心理健康问题一样,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大约有70%的人在一生中会经历创伤性事件[3],且会有5.6%的人会继续发展患创伤后应激障碍[4]。
之前最出名的美国“9·11”事件,就曾有44%的美国成年人报告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5],在事件发生后的两个月,还是有21%的成年人报告自己仍然存在“相当大”或“极大”的痛苦困扰[6]。
图源丨小怡[7-8]
什么情况可能会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性事件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2、7]:
长期或反复的创伤;
严重的事故,如车祸;
严重受伤或突发疾病;
自然灾害,例如龙卷风、地震、火灾、洪水和海啸等;
人为灾害,战争、恐怖袭击和酷刑折磨(比自然灾害更可能导致PTSD);
性侵犯或性虐待(几乎46%的性虐待受害者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出现PTSD);
身体虐待;
辱骂;
欺凌;
亲人的突然去世。
之前演员霍思燕就曾表示自己无法看见“香蕉”,看见就会恶心和哭泣,只因她曾回家看见母亲的遗像前摆着的香蕉。她将这种至亲之人去世的创伤与香蕉相联系,成了她内心的一道伤痕。
图源丨网络
人们常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能抚平一切伤痛。然而,内心的创伤却并非如此,有些伤痕,不是坚强就能愈合。它并不会随着时间而磨平,反而时不时还会想起那段痛苦的经历。
如果在遇到创伤事件后,能够获得家人足够的接纳、保护、和安全感,对个人的恢复会有非常大的幇助。同时在这基础上,看心理师或医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治疗也是有必要的。通过面对创伤,来帮助有创伤性事件的人更快地走出伤痛,找到内心的安全感,例如:
创伤聚焦认知行为疗法(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9-10]
以创伤为中心的认知行为疗法(TF-CBT)帮助来访者识别引发焦虑想法和情境,了解对自己的负面看法的思维模式,处理与创伤相关的提醒和情绪,并帮助减少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有关的适应不良行为。
暴露疗法——即去面对因创伤而伤害到的自己的部分(Exposure therapy)[11]
通过反复接触创伤记忆,帮助来访者启动内在自行适应的运作,使来访者的身心缓解或者不再有条件反射地只要一接触创伤触发联想物(如文中霍思燕对香蕉的反应)就生出恐惧反应。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师或医生会在来访者回顾创伤记忆过程中受控地进行——来访者会感到难受但他能够自行平复稳定情绪的基础上。
一般来说,治疗会分为两个阶段[12]:
首阶段是帮助来访者建立自行平复稳定的过程。心理师会先概述治疗并了解患者过去的经历,然后再做心理教育(让来访者了解 PTSD、对创伤和暴露的常见反应)及呼吸再训练帮助来访者管理焦虑等等。
第二阶段是在来访者准备好能面对创伤后,帮助来访者启动内在自行适应。当来访者准备好面对创伤记忆时,心理师会与来访者共同制定暴露计划,确定需要暴露的情景和记忆。
在心理师或医生的帮助下,逐步且安全地暴露于创伤相关的情景、记忆或刺激,帮助来访者习惯这些刺激,处理和修改情感内容,而有助于减少恐惧和回避的反应。
抗抑郁药物
……
但是具体的治疗方式需要咨询专业心理师和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虽然直面创伤很难,但要相信再黑暗的夜晚也终会迎来黎明。
怡禾有专业的心理师和医生,可以尝试点击下方在怡禾小程序上进行咨询,寻求他们的帮助。
参考文献
相关阅读
专业校对:马信诚心理师
责任编辑:刘斯雅
封面图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