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良子(徐春良):辽师大中文系毕业,公务员退休,为朗读者撰写多篇诗歌、散文。以文为乐,愉悦自我。
棍棒之下
原创:良子
我们这茬人,小时候没挨过打骂的少。
我们骄傲,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哺育我们成长。可是,如果你犯了错,有了过失,无论在家里或在外边,父母不会轻易放过,多数要受皮肉之苦,所谓棍棒之下出孝子是也。
我的爸爸妈妈都没读过书,没学过教育学、心理学,他们的教育更多是用自身的行为给你打个样。犯了错以后,很多时候是被简单粗暴地收拾一顿。
爸爸妈妈常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走正道,走歪门邪道早晚会翻车掉沟里。要懂得长幼尊卑,不可恃强凌弱。要把别人给予的帮助记在心里,要懂得感恩,知恩图报。告诫我们占小便宜会吃大亏。处事待人应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我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我很小时大姐就出嫁了,姐夫是一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回家探亲时像VIP,爸爸妈妈特别待见。二姐结婚晚,她住家的时候没见到父母打骂过,可能因为是女孩子的缘故。大哥是长子,爸爸妈妈自然是寄于厚爱。妈妈生弟弟的时候,爸爸已经四十多岁了,老儿子老疙瘩就受偏爱甚至于宠爱和溺爱。偏偏二哥和我是“中间分子”,家里的活计要多干,犯了错就逃不过挨打受骂。
(家乡的细河)
其实我们兄弟真的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从不打架斗殴,学习也不用父母操心。挨打受骂都是因为诸如夏天去了大河游泳、冬季里滑冰贪玩等鸡毛蒜皮的事。
说棍棒之下的事,主要指教育方法。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就是恨铁不成钢,极少下狠手打你。我的爸爸妈妈多是吓唬,惩戒性地给你点皮肉之苦。听过邻居家孩子挨打时狼哭鬼嚎,也看到过前面跑个半大小子,后边大人拎着棍子追赶的情景。家长打骂子女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好像是天经地义。
我家大哥挨揍的时候最少,他是膝盖“软”,犯了错立马下跪,给爸妈认错。这一跪就浇灭了爸爸妈妈的怒火,气也缓下来,训斥几句以后就让大哥起来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哥正读初中,批斗老师的事他不沾边的,跟着学校宣传队演出。爸爸妈妈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大哥却乐此不疲。因为他不和爸爸妈妈顶嘴对抗,总能做成自己的事又不至于被责骂。今天用在工厂废料堆里拣来的零件装个半导体收音机,赶明个又弄个二胡拉起,他是不闲着地折腾。二哥脾气倔犟,挨打也不求饶,甚至跟爸爸妈妈“叫号”:“要打就把我打死算了!”这种“打死不服软”倒是让爸爸妈妈进退两难,打重了不是,轻描淡写也不是,多数是罚跪了之。至于我这个老三,稍有风吹草动就跑。自己有了过错时察顔观色,觉得情况不妙就立即躲开,挨骂就听着。你要打我就够不着,跑起来你也撵不上我。有时在房前屋后找块空地闲坐着。如果是秋季还可以寻点瓜果尝尝。呆的时间长了,特别是到了饭点,爸爸妈妈就该喊着让我回家吃饭。这时候我仍不靠前,而是要爸爸妈妈表态,承诺不打我才肯回。回家后也时刻准备着,如果爸爸妈妈反悔,又要动手时,那么就再逃脱。爸爸妈妈的承诺多数是算数的,偶尔抓住我也就打一巴掌完事。
(四兄弟)
我家兄弟是幸运的,偶而受次打骂也毫无怨言,更没有留下任何仇恨在心,因为爸爸妈妈明事理,打的正当,骂的合理,每次挨了打骂都觉得应痛改前非。爸爸虽有些倔犟,但勤劳能干。妈妈勤俭持家,吃苦在前,待人热心肠。爸爸惩罚你以后就不再言语,倒是妈妈责骂你以后她自己会很伤心,她一边流着泪一边诉说生活的艰辛,数落你的不是,见到这种状况我也会心里难受,后悔自己犯了错,觉得不该让父母多操心。他们是平凡之人,养育我们长成不容易,我们兄弟打心里敬佩他们。
说到溺爱与棍棒,那也是因人而宜。我家四弟受到的“老疙瘩”待遇让人嫉妒。四弟小的时候恃宠而骄,都满地跑了还要赖在爸爸的背上不下来。我曾在端午节里逗他玩,抢了他的一口鸡蛋吃,这小子大哭不止,结果我挨了妈妈一巴掌。我抡着锤子在门前的小河里“震鱼”,就是用锤子砸河里的石头,把藏在石头底下的鱼震晕。有一次锤子砸下去,有石头渣子飞起,把一旁看热闹的四弟小腿肚子划个小伤口,这小子见有血流出,大声哭喊唤来了爸爸,我就为这“不当行为”挨了一棍子。虽然说不太痛,我却长了记性,再去震鱼时,坚决甩掉这个“跟屁虫”。
(爸爸和我去部队看四弟)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受家长打骂很普遍。我下乡在学校做民办教师时,村里的学生家长直言不讳地告诉我,要严加看管他们的小孩,有句原话是这样说的:“我家孩子要是不听老师话就给我揍,替我给小兔崽子‘松松皮’,只要不打坏了就行。”
当教师有师道尊严。个别教师也有体罚学生的现象,罚站是最多用的手段,严重者用教鞭(一根细长的指示板书的木棍)去击打学生,作用恰如以前的戒尺,有象征警戒和惩戒的意义,用来维护教师的权威和课堂纪律。
(教鞭和戒尺)
我曾经用一黑板擦击打过干扰我上课的外班男生,打得他满脸粉笔灰。当时这小子哭着跑回家去告状,并搬来他哥哥,想和我理论理论。他爸爸得知后,给儿子一顿臭骂。这位大叔见到我非但没生气,还替儿子道歉,这倒是让我有些不舒服。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句老话,早前家长对孩子的打骂、老师对学生的责罚、师傅对学艺徒弟的惩戒等都体现这种教育理念,也确实有作用。我个人觉得适当的惩戒有必要,关键是要做到惩戒而不伤害,宜于受教育者接受,而且能达到惩戒的目的。
现在简单粗暴的教育可是行不通。现在的孩子懂事以后就骂不得,更是打不得。
我曾经和外孙子发生过“冲突”。我的外孙子应该算是个比较优秀的孩子,我和他姥姥只是希望他更优秀。有的时候对他顽皮的行为不满意,苦口婆心给他讲道理,他倒是道理都懂得,就是没记性。我威胁他如果再不听劝、记不住、不改变,就来个姥爷揍外孙,他毫不畏惧地瞪着眼睛,跟我说那是家庭暴力,我硬着头皮强词夺理:“我是姥爷,不是你家成员,打你一下有什么了不起,不是暴力。”你给他以脸色,他并不特别在意,依旧粘着你,脸上挂着笑,姥爷长姥爷短地叫着。
我们太偏重于望子成龙,希望小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在竞争激烈、压力山大的社会有一席之地。所以,当教育遇到阻力时就焦虑烦躁,甚至寄希望于棍棒之下,对于现在这些孩子,这招不灵了。
我们这辈人在棍棒之下生长了敬畏之心,固化了有过错就得受罚是理所当然的认知,受惩戒时,虽然说也觉得伤自尊,但却能知耻而后勇。
受惩戒被伤害只是个别现象。《大宅门》里白敬业赌钱输光了十二万两白花花的银子,白景琦一怒之下,动手打折了白敬业的腿,像这种现象现今还会重演吗?
(《大宅门》剧照 白景琦怒打白敬业)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