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宝福,网名超越,退休干部。热爱生活,喜欢文学。愿意用文字抒发表达情感,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丝绸之路千古情
(二)敦煌壁画舞动的灵魂
原创:李宝福
中学在地理和历史课本上读到的敦煌,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一张美丽的画,也是一个美丽的梦。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让我魂牵梦绕的古诗词,还有文人们描写敦煌的大漠、狂沙、石窟、佛像至今还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在真正的到达敦煌莫高窟之前,我已经在梦里多次地梦见了她,在常年狂风吹拂的鸣沙山边,莫高窟仿佛是一位凌空欲飞的仙女,她已经静静地在大漠风沙中沉睡了一千多年。
带着对丝绸之路的向往和探索,我从长安一路西行,穿越河西走廊,走进敦煌莫高窟。当我站在莫高窟的鸣沙山下,走进莫高窟的石门,看那栩栩如生的佛像,斑斓多彩的壁画,聆听雷音寺玄奘西行取经的梵音禅韵,讲经传佛的片段,鸣沙山驼队缓缓前行响起的阵阵驼铃声,似乎已经将丝绸之路的兴衰过程展示在我的面前。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火花,在这飞天的艺术里已经让我看到了古韵的溢彩。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党河和疏勒河下游最大的绿洲上,历来都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藏满故事的地方。
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上古时期,敦煌地区就有人类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的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长补短,相互交融,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为人类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
敦煌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曲折宛转的北塞山,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建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順依山势建成大大小小,疏密适中的一排洞穴,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是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尤以丰富多彩的壁画著称于世。岩壁正中,一座紧贴山体而建的檐角飞翘的七层阁楼是最为显眼的标志性建筑,将岩壁一分为二,远远望去,气度非凡,蔚为壮观。
在这里,我非常荣幸地遇见了披星戴月守护敦煌60载,长期从事石窟考古、石窟保护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推动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法制化管理和“数字敦煌”工程建设。在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敦煌女儿”。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在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樊锦诗老前辈。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樊锦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并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看到敦煌莫高窟建筑、洞穴、壁画、泥质彩塑和周边环境,现在都恢复保存的非常好,彻底改变了以前在书本上和照片上看到的解放前被风沙侵蚀列强破坏盗窃造成的破败不堪景象,由衷地为我的国点赞!
走进敦煌莫高窟景区,移步换景的学习观察,我才知道敦煌莫高窟建在鸣沙山东崖上的来龙去脉。
根据历史记载,在前秦建元二年,曾经有位僧人名叫乐尊,云游天下时经过鸣沙山,忽然看见这里有金光闪耀,好像万佛降临。于是他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后来又有一个名叫法良的禅师也来到这个地方建洞修禅,因为这处洞窟是在沙漠的高处开凿的,因此就把洞窟叫做“漠高窟”。后来又因为世人把“漠”与“莫”通用,所以便改名为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古时是内地与西域的重要连接处,更是中国与亚欧的贸易关口。佛家人认为,在印度,是释加摩尼成佛的地方,因此这里还是佛家弟子追寻真道的必经之路。
古时这里并不繁华,而是有大片的黄沙。或许正是美丽干净的黄沙才征服了来这里的僧侣,平静的黄沙让风带动舞出美丽的韵律,让僧侣们在这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和佛教财富。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民族石窟建筑艺术的瑰宝。随着丝绸之路的广泛传播,佛教开始传入中原,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位于长安,举国上下开始大量开凿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山西的云冈石窟、天水的麦积山石窟以及敦煌的莫高窟都是在那个时期开始兴建的。他们素有中国四大石窟之称,在这其中,莫高窟的名声更是家喻户晓。
敦煌飞天壁画是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壁画。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莫高窟的洞窟中,几乎窟窟都有飞天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首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 年莫高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于1991年授于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怀着对千年前先贤们的敬仰,我在莫高窟的洞穴中静静地观澜,神奇的壁画,一幕幕的进入我的眼帘。壁画上的飞天,有的从天而降,一只手托着蟠桃,另一只手舞动飘带,裙袂飞扬,仿佛一位仙女来人间帮助穷苦的人们;有的倒挂在天空中,手中捧着洁白美丽的莲花,从天间把幸福送给人间;有的轻抚琴弦,低吟浅唱,婀娜多姿,让人心旷神怡,把快乐传播到世间的每个角落;有的轻落人间伸开双臂迎接客人,云雾缭绕中,她们衣带飘扬,俯瞰众生万象。仙乐飘缈中,她们舞姿妖娆笑对人生百态。
壁画上描绘的鼎盛时光早已远去,那些曾经吹过旷野的风还留在衣带上;描绘的手早已化入尘埃,从他们手底流溢出来的色彩还在;丰美的水草已成荒漠,从那里生长起来的繁荣却留在洞窟里。
敦煌壁画,这是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辉煌的历史上,在大漠孤烟的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高扬飘逸,酣畅淋漓,辉煌壮丽的国之瑰宝。
当看到壁画中一个个美丽的飞天仙女曳着长长的绸带婀娜多姿时,我的心灵也跟着飘飘欲仙,仿佛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曲曲佛音曼妙的音乐。那是生命的律动,生命在神秘的洞壁上守护,逾越了千载黄沙漫卷的风雪流年。
如果你静下心来,一定能从莫高窟五彩缤纷的窟壁上,听到历史留下的雄浑凝重的回响。千百年来莫高窟就一直在顽强而艰难地抵御着大风和沙漠的疯狂进攻,在肆虐的狂沙中站出了坚强、神秘、奔放、不屈不挠的雄姿。
走近它,依稀能听见辉煌与失落交织的文化音符,窥视到历史与现实叠加的璀璨星空;跟随着它,便走进了一方灵魂与美学集结的心灵圣地,一处厚重与灵动交融的艺术殿堂,一个欲望与信仰辉映的精神家园,一场醉了千年也不愿醒来的大梦。
我有幸观赏了再现北魏时代游牧民族狩猎的生动场景壁画。图中两个骑手正在山林中与群兽搏斗,一个在山巅跃马而起,弓张弦满,正射向扑来的老虎;另一个在山谷纵马奔驰,挽弓猛射,追逐成群的猎物。这一时期,北魏灭了北凉,统一了北方地区,开始了史称“北朝”的时代。在一百四十多年中,这一时期敦煌比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佛教十分盛行,此间的壁画,就是当时的社会生活风情的真实再现。
我有幸观赏了反映北周贵族隋国公杨坚称帝,结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政权,建立了“汉人”称帝的大一统隋朝时期“马与马夫”生活场景的壁画。壁画生动地描画了一匹疲惫不堪的红马半卧在地,不听主人使唤,愤怒的主人扬鞭向马打去,马低首扬蹄似挣扎又似反抗的场景。壁画对于研究生活在西北戈壁和草原的少数民族“人与马交互”的生活与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莫高窟,真是是一首意蕴深长的诗;是一支悠远回旋的古曲;是一个永远不灭的神话。在我的梦里,莫高窟的表情是含泪的微笑。微笑缘于她孤绝的美丽和自信,泪水则浸透着百年来她所承受的无尽的磨难。漫长时光的流逝,仿佛也无法抚慰她备受摧残依旧卓然而立的灵魂。
我似乎懂了,莫高窟处处仙乐飘飘,处处有飞天,无非是想证明,这是一个佛的国度,它能把那种和谐之美声,古典之舞姿,清纯之乐曲,载入沉重的历史,永远地余音缭绕,千年而不朽。
我们在看到莫高窟辉煌的演化历史的同时,也要牢记那里的珍贵文物曾经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被强盗列强抢夺偷盗的悲惨历史!
1900年,莫高窟的看守人王道士在清扫第17窟时,无意间发现了一间密室。密室开启后,里面藏着60万余件宝贝。王道士欣喜若狂,上报给有关部门,却无人重视。最终,这些宝贝等来了英、法、日、俄等国家的盗贼,最终被洗劫。
1907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慕名从新疆来到敦煌。他本想观摩莫高窟的石窟,却意外得知这里有一个藏经洞。当时,洞窟与经卷由王道士看守,王道士对这个外国人并不信任,因此也不给他看经卷。
时间一天天过去,斯坦因无法进入藏经阁。因此,他不得不想办法和王道士搞好关系。他找到的第一个突破口,便是玄奘,小说西游记中描写的唐僧。在中国,大家对玄奘很敬佩。于是,斯坦因故意给王道士讲很多玄奘的事迹,拉近两人的距离。他还对王道士说:“我就是沿着玄奘的足迹来的,我要把这些经书带回印度去!”
听了斯坦因编织的谎言以后,王道士信以为真。终于,他带斯坦因走进了藏经洞。翻阅了精美的经卷和帛画后,斯坦因提出了用40锭马蹄银,买下全部经卷。王道士却默默将经卷搬回了洞中,说道:“我收你200两银子,你随便搬走一些吧!”
就这样,斯坦因搬走了9000多卷文书和500多幅绢画。这其中,便包括目前藏于大英图书馆的《金刚经》写本。要知道,那是世界上最早的书籍。
不幸的是,十个月后,莫高窟又迎来了第二批外国人。这一次是伯希和的法国探险队,他在这里对洞窟进行详细的编号,他还进入了藏经洞。因为这个人是汉学家,会一口流利的汉语,所以王道士更喜欢他。
在洞窟内,伯希和花了三个星期时间,翻阅了全部的经卷。离开时,伯希和用500两银子换取了藏经洞内7000多卷文物。这其中,包括连我们自己都没有的六朝古写本。
后期,日俄也加入了掠夺,带走了敦煌许多文物。最终,藏经洞文物藏在英国的最多,藏于法国的最精,俄国的最杂,日本的最隐最秘,中国的最散乱。除了藏经洞文物,美国人还在敦煌沾走了许多壁画。当时,列强在敦煌的恶行比比皆是,导致敦煌文物如今散落在全世界十多个国家。
最终,曾经跨越了12个世纪的敦煌遗书,有3·5万件流向海外,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二。这样的文化浩劫,成了我国文化史上的耻辱。这样的悲剧,即使过去一个多世纪,也令中国人痛心疾首。
走在莫高窟美丽庄严神圣的景区道路上,浏览收藏着历经千年凄风厉雨,写满兴衰成败的历史画卷。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丰富的内涵,看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伟大构想,一定会在中国的全力推动下,步履昂扬地走向世界,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新的“丝绸之路”!
甲辰龙年金秋随笔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