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溪县大山里养蜂的那些事
谢大伟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这说明某一地方环境造就了某一地方的人,或者说某一地方的人利用了地方的特点创造了适应环境的生活生存方式。
辽东本溪县有着良好的植被和丰富的森林资源,这一特点,为祖辈流传下来的养蜂技艺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至今仍能看到许多地方的农户家在养着蜜蜂。
本溪县地区农民养殖的蜜蜂普遍是本地的“山蜂”,这种蜜蜂适应性强,蜂蜜质量好,易于饲养,广受大众的喜爱。它不同于所谓的“家蜂”,“家蜂”的繁殖不好掌控,繁殖率也低,蜂蜜产量也低,这就是它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
本溪县山蜂养殖分布主要在东部中部南部森林茂密地区,其它山势较低的地区相对较少,这其中“蜜源”是决定的因素。
太子河上游的东营坊地区,原兰河峪地区,汤河流域地区,草河上游地区是养蜂的主要地区,一些背风向阳的村落,山里的石崖下面,随处可见许多“蜂桶”矗立,给人一种如临诗境的感觉。
山蜂源于何处已无从查考,只好认为它是先辈们从野蜂中驯化出来的,它们身上保留着许多野性,比如在树洞中或岩缝中筑巢的习性,因此,人们就选择了人工凿筑“蜂桶”来养殖它们。“蜂桶”的制作:选择比较顺溜的约直径一尺,高二至三尺左右的木墩,如果中心中空者最好,用长凿子从中心凿透,形成壁厚约一寸的中心空桶,在它的顶部钉上木板封闭,在它的下面锯三个小口,用来进出蜂子,这就叫“蜂桶”,蜜蜂就从顶部筑巢居住。“蜂桶”上面要盖有防雨的木片,石片,瓦片,铁制品等,有的蜂桶选择在石崖下面就是防雨。
蜂通常指所有蜜蜂总科(Apoidea)的昆虫,主要分为两类:胡蜂科(Vespidae,如黄蜂)及蜂族(Anthophila),和蚂蚁同属膜翅目,普通蜜蜂只是其中一科,所有的蜂都以花蜜和花粉为食物,并在为虫媒花授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蜜蜂在巢室内产卵,幼虫在巢室中生活,营社会性生活的幼虫由工蜂喂食,营独栖性生活的幼虫取食雌蜂贮存于巢室内的蜂粮,待蜂粮吃尽,幼虫成熟化蛹,羽化时破茧而出。
家养蜜蜂一年若干代,野生蜜蜂一年1~3代不等。以老熟幼虫、蛹或成虫越冬。一般雄性出现比雌性早,寿命短,不承担筑巢、贮存蜂粮和抚育后代的任务。雌蜂营巢、采集花粉和花蜜,并贮存于巢室内,寿命比雄性长。
雌雄和职蜂生活在同一巢中,但在形态、生理和劳动分工方面均有区别。雌性个体较大,专营产卵生殖;雄性较雌性小,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个体较小,是生殖器发育不全的雌蜂,专司筑巢、采集食料、哺育幼虫、清理巢室和调节巢湿等。意蜂和中蜂都是社会性种类。此外还有熊蜂属、热带无刺蜂属、麦蜂属等。
一个蜂桶的蜂子是一个种群,其中只有一个“蜂王”,雌性,它负责产籽繁殖,有若干个雄性蜂子负责交配,其它全是负责干活的“工蜂”,雌性,不能生育,负责采蜜,喂养幼蜂,自卫等等工作。这被称为“一窝蜂”。
每年的初夏阶段,蜜蜂就会开始“分窝”,就是由一窝蜂子分成两窝。“分窝”是属于“净身出户”,蜂王在培育的新蜂王出窝时,留下一部分工蜂,自己带着一部分工蜂出走,到新踩好的窝去,建立新家。
养蜂人会事先准备好许多备用蜂桶,留蜂子分窝时用。
蜂子分窝分好几步,首先有工蜂先“踩好点”,选中未来的蜂窝地点,一般选在无风晴好的天气出行,分窝的蜂子出来后,会临时停在附近的小树上聚集,等到众蜂聚齐后就开始升高飞离,有经验的养蜂人会在蜂子出窝聚集时就采取“收蜂子”,不能等蜂子跑了才行动。
“收蜂人”头戴有面纱的草帽,拿着专用工具“蜂帽”,缓缓接近蜂群,用“蜂帽”罩住蜂群,待蜂群慢慢移进蜂帽中后,再轻轻提起蜂帽,走到准备好的蜂桶处,将蜂子放进蜂桶中,迅速封闭蜂桶,等蜂子情绪稳定后,就在里面筑巢居住了。
蜂子在分窝初期出来聚集时,要格外注意抓紧时机,否则到时候容易“跑窝”,一旦“跑窝”就很难追回,一般遇到“跑窝”,养蜂人会拿着铁锹追赶,用锹铲土抛向蜂群,将蜂群打落在地,然后用蜂帽再收起,我就亲眼看过蜂子“跑窝”。
蜂子看蜂群的强弱,每年可“分窝”一至三窝,有些蜂群太弱,可能不分窝。
蜂子的产蜜量要看年头如何,风调雨顺的年头花开的好,蜜源就充足,那么蜂蜜的产量就高,如果阴雨天太多,低温寡照,花自然就不好,就会影响蜂蜜的产量。每窝蜂子的产蜜量也差异很大,有的能产几斤的,十几斤的,最高的能产二十多斤蜜的。
收割蜂蜜,一般在秋天收割蜂蜜,这个过程叫“透(tǒu)蜂蜜”,将蜂桶中的蜂蜜带坯子一起全部或部分挖出,放在准备好的纱布上面挤压出蜂蜜来,这样出来的蜂蜜叫“生蜂蜜”,“生蜂蜜”质量好,这是最多出售的。也有将挖出的蜂蜜与坯子共同熬煮的,出来后可得到蜂蜜和“蜂蜡”,这样的蜂蜜叫“熟蜂蜜”,质量与卖价都不如“生蜂蜜”。
鉴别蜂蜜质量的好坏,好的蜂蜜粘稠度非常高,显得很硬,将匙子用力往上“崴”,可以扭弯了匙子把,这就是纯蜂蜜,如果轻松就能“崴起”蜂蜜来,那就不是纯货,而且越稀越不纯。据我侄子讲,他们的蜂蜜能卖到200——300元一瓶,想想现在市场上卖的蜂蜜是多少钱?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了。
山里人养的蜜蜂属于“坐着吃”的,就是蜂桶固定在一个位置,附近有什么蜜就采什么蜜。而一些外地来的“放蜂”者,是追逐着各地花开的季节,到处移动采蜜的,这样属于“走着吃”的,每年都能看到一些外地来的“放蜂”者。
在大山里安置蜂桶,使它置身于森林之中,这样可有效地缩短蜂子的飞行距离,因而能提高产蜜量。
春夏季最多的就是“槐花蜜”,而大山里面的各种花蜜齐全,尤以“椴树蜜”质量最好。
冬季的蜜蜂需要保温,养蜂人会用旧棉被围住蜂桶,蜂桶顶部抹着黄泥可以保温。在不采蜜的季节,为了保护蜂群的活力,还要喂蜂子白糖,来补充一些蜂群过冬储存的蜜的不足。
在冬季温度零度以上的中午时候,一些蜂子会到蜂门外来活动,就是来排泄的,很冷的时候不出来。
本溪县有个叫“蜂蜜砬子”的村子,就是因为这个石砬子当年曾有野蜂窝在上面,它流出的蜂蜜被人们发现了,因此这个地方就被称为蜂蜜砬子了。
“收蜂子”全过程
“蜂帽”
毒蜂“马蜂子”
凿蜂桶
这是我在温泉寺拍蜜蜂时被蜜蜂蛰到的照片,一共蛰了三处,脑后一处,脑顶一处,眼角一处,为了拍照,我硬是顶着被蛰,也坚持拍了下来。
欢迎关注作者的头条号
(见图片右下水印“头条@鸿雁b”)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