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宝福,网名超越,退休干部。热爱生活,喜欢文学。愿意用文字抒发表达情感,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丝绸之路千古情
(四)绿洲的生命之源
原创:李宝福
绿洲是西北人眼中的天堂,是古丝绸之路沙漠中驼队和商人们的希望。茫茫沙漠中有一片绿洲,才有存活的企盼和期待。新疆的坎儿井就是吐鲁番盆地成为绿洲的源泉和万物的希望。
在新疆,坎儿井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风景,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生命之源。走进大美新疆,坎儿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千百年来,正是因为有了坎儿井的存在,才有了丝绸之路上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绿洲。才有了繁衍生息的人群,才有了文化的延续,才有了称之为“大美”的疆域。
第一次听说新疆有坎儿井,是在小学五、六年级的课本中知道的,当时觉得很神奇,也很向往。今天,我在听着“我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溶化灌农庄……”那自豪美妙的旋律,带着对新疆人民的尊敬和崇拜,走进了新疆,走进了大美天山,走进了千百年来新疆人民用坎儿井的生命之水浇灌孕育的生命绿洲——吐鲁番!
大自然中,有许多事物是很奇妙的。坎儿井水系使天山山脉的冰雪与吐鲁番火焰山的高温酷暑由对立而统一,这是人们改造自然、巧妙利用天山水系的结果;而火焰山水系把吐鲁番“水”与“火”融为一体,则是大自然的杰作。天山冰雪融化的水流到出山口处,大部分转为地下潜流,火焰山则像一座天然大坝,使潜水位置升高。于是,潜水便从山体的沟沟堑堑中溢出,形成火焰山水系的泉涌和溪流。
尽管吐鲁番的戈壁滩依旧是那样苍茫,天气依旧是那样炽热,风依旧是那样横冲直撞。可是由于有了纵横交错的坎儿井,进村入户,于是,家家有清水,户户垂杨柳,绿树成荫,水渠成网。在那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绿洲里,在那枝头累累的果林里,似乎很难找到荒凉的影子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坎儿井,是那样的明亮清澈,是那样的朴实。坎儿井的清泉,浇灌着吐鲁番大地,使火洲戈壁变成绿洲良田,生产出驰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奇妙的坎儿井就是吐鲁番的生命之源。
参观过坎儿井的人,无不为它设计构思的巧妙,工程的艰巨而赞叹。坎儿井是我国新疆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勤劳的丰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人文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我怀着探秘的心情,尾随导游走进坎儿井的坑道里。没想到里面光线那么昏暗,几乎看不清两米以外的东西,让人感觉似乎进入了神奇的迷宫。顺着斜坡往坑道深处走了一段,眼前忽然变得明亮起来,神秘气氛就消失了。我便睁大两眼寻找我心中的坎儿井。
在我的心中,坎儿井既然叫井,一定是个圆形的井口,顺井口向下看,就能看到井中的水。东瞅西看,就是没看到熟悉的圆形井口,心里很是疑惑。又往前走了几步,忽然发现地面中间有一条暗渠。凭借电灯的光源仔细观看,便看清暗渠宽度大约一米,深度不足一米,随着坑道的走向往前延伸。渠道中流淌着清凌凌的活水,看不到跳跃的浪花,听不到琴声似的鸣奏,就那么静静地流淌着,活水究竟要流向哪里?我找不到答案。
边往前走边思考,忽然明白过来,原来这就是坎儿井,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其实它就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地下运河。暗渠里流淌的不是平常的水,而是祖祖辈辈吐鲁番人,在艰辛地开凿暗渠时,汗珠掉在地上汇聚而成的生命的琼浆!
在游客的赞美声中,清水在我的眼前淙淙流过。井水清澈见底,令人惊奇的是,这里还有小巧玲珑的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不时吐出一串串晶莹透亮的小泡泡,和淙淙的流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赏心悦目。
据导游讲,坎儿井的水年年月月流,日日夜夜淌,无穷无尽。坎儿井的水来自天山上的积雪。雪水融化后一部分从地面上流走,被称为径流;另一部分从地下流走,被称为潜流。坎儿井就是将潜流引出地面,进行灌溉利用。
顺着坎儿井的暗渠前行,一道凉风从横井口中吹出,使大家感到心旷神怡。大家纷纷用手捧水品尝,那清冽甘甜的味道好像精品矿泉水沁人心脾。这个井口外面的四周都是房屋,一道窄窄的明渠绕屋流淌,淌进了方正的屋舍,淌进了浓荫的葡萄园,淌进了碧绿的农田,更淌进了农民的心扉。
走出坑道,参观坎儿井博物馆,才知道吐鲁番地区开凿坎儿井的历史长达两千年。整个区域内现存坎儿井暗渠一千五百多条,纵横交错,形成了相互衔接的渠网,连起来计算长度达五千公里。五千公里若是一条直线,大约可以纵贯中国南北。坎儿井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是新疆人创造的一大奇迹。
吐鲁番是有名的火洲,冬季无雪,从春到秋降雨很少,这里干旱少雨、草木难生,年均16毫米的降水量和3000毫米的蒸发量,有时,气温高达四十九度,简直就是个大火盆,似乎要把人烤糊,注定当地是极端缺水,极不适宜人类生存。
但世代居住在此的火洲人没有被这个问题吓倒,他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咬定水一定能够寻到,一定能够引来,一定能够用好。为实现心中目标,就算千难万难,他们也迎难而上,义无反顾。不但将这里建设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屯田中心,而且还神奇般地扩大了绿洲并繁衍生息下来。他们历经万难寻到了水。
一道坎儿井就是一股不朽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吐鲁番“火洲”、“风库”的生命线。坎儿井这条地下运河,是吐鲁番万绿的根源,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的绿洲,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的文明与发展。
万里长城虽然屹立了几千年,但早已失去了他初创时的军事御敌作用,现在只能作为一种历史的存在,供人们观看和凭吊;京杭大运河作为商旅交通和漕运的载体,曾经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可现在一些区段连河床也找不见了。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工程唯有坎儿井仍在生生不息地流淌,发挥着一如既往的作用,它既没有古长城的恢弘壮阔,也没有大运河的隽永悠长,即使在空中俯瞰亦难见其真容,但它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日复一日地为茫茫戈壁输送着生命的源泉。
行走在火洲大地上,望着一条条由土包串联而成的“项链”自天山向绿洲伸展,不禁深深为祖辈们化不可能为可能的壮举所震撼。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组成的坎儿井就像一部不朽的史诗,记录着火洲人民咬定目标、迎难而上;尊重规律、顺应自然;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博大智慧和大爱情怀。
由坎儿井,我想起了位于川西大平原上的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诞生于战国时期,它的实际年龄比坎儿井还要长。都江堰和坎儿井这两项水利工程的共同点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利用自然力创造的。不同点是都江堰利用的是地表水,坎儿井利用的是地下水。在修建方式上,都江堰是李冰父子利用岷江的丰水和枯水期,建造了尖鱼嘴和宝瓶口两项工程,使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川西大平原,造就了川西千年粮仓;而坎儿井则是利用地势的高低,通过挖掘竖井和横井的方式,将地下水巧妙地引出来,造就了新疆大地上的片片绿洲。
新疆,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它拥有我国七分之一的疆土,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依稀可闻古丝绸之路上的阵阵驼铃声,到处可见伊斯兰拱顶式建筑的苍老容颜。新疆之行,那些高大的、惹眼的美丽景象,给了我许多心灵上的震撼,但是在我心中默记的、永远挥之不去的仍然是那静静卧伏,汩汩流淌在丝绸之路上的坎儿井。
吐鲁番民间有一则流传甚广的传说:远古的时候,有位年轻人赶着羊群来到吐鲁番,走了很久,除了看到无尽的荒野,怎么也找不到水的影子。当他陷于绝望之际,忽然隐隐约约看到很远的前方有一点点绿意,他想:“绿草和清泉是一对天生的情人,有绿的地方就必定有水。”沿着绿地,他左找右找,却始终没有找到水。“地上没水,难道水在地下?”灵光一闪,他便拼命掘土找水。一丈没有,两丈没有,三丈没有……一直往下挖,皇天不负苦心人,水终于从沙隙中涌了出来。
这个故事与其说是美丽动人的传说,不如说是吐鲁番先祖们历尽千难万难才寻到水源的真实写照。说吐鲁番没水,是事实。16毫米一年的降水,几乎可以忽略。
茫茫戈壁,白天烈日悬空,夜晚星光灿烂。古代交通工具主要靠腿力,稍好一点靠马力、驼力。要找到水源,不靠近天山脚下,是不可能的。说吐鲁番有水,也是事实。天山上的万古冰川无限积雪,融化后便是天量,虽绝大部分被自东向西的火焰山牢牢挡在里面,但也有一部分通过山体豁口流出来,再从地表砾石迅速渗入地下。渗入的水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隐藏地下成为了潜流。然而,再潜再隐,也骗不过这方土地上辛勤劳作的人民,他们在经年累月的生产生活中,最终追踪到了它、寻觅到了它。祖祖辈辈用辛勤的汗水浇筑起了坎儿井这道流淌着生命甘泉的万里长城。
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古人常说,万物有道,即万物都有它运行的规律。尊重顺应,则事可成、业可兴。火洲坎儿井工程就是先辈们在极为简陋、甚至原始的条件下,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创造出来的惊世杰作。他们巧妙顺应了气候特点。坎儿井虽被称为井,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井,而是地下集水、运水的通道。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我们说一个地方好,经常会用“水草丰茂”这四个字。水丰才会草茂,草茂才会万物和谐。由此可知,水丰是万物和谐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水的滋养,万物就会不和谐;万物不和谐,作为万物中最有灵性的人类,其生存自然也就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因为吐鲁番有了坎儿井,才使这个自古就有“火州”之称的极度干旱地区变成绿洲。与吐鲁番绿洲文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楼兰古国,两地相隔一个罗布泊。吐鲁番得益于坎儿井引来天山雪水,不仅创造出绿洲文明,还孕育出独特的吐鲁番文化。而曾经兴盛八百年之久,在古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地位的楼兰古国,却因为缺水,于唐朝初年就神秘地消失了。
吐鲁番正是靠坎儿井引来了水源才变成了绿洲,避免了同楼兰古国一样神秘消亡的结局。有了坎儿井,就有了甘泉,有了乳汁,有了生命之源,吐鲁番就能发展为绿洲明珠。而缺少水的楼兰古国则早已被风刀刻蚀成雅丹。可见水就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任何繁荣终将是浮云。从这个角度出发,坎儿井居功至伟,人们怎么赞美它都不为过。
几千年的坎儿井修建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愚公移山”史。一条坎儿井从开工到结束,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正是一代又一代挖井人接续奋斗、前仆后继,才建成了超过5000公里,规模庞大、令人叹为观止的戈壁滩地下水网。
坎儿井不愧为是新疆的生命之泉,养育了这片沙漠绿洲的一代代子孙。于是,美丽的吐鲁番捧出了甘甜的葡萄和哈密瓜;于是,无边的绿洲回荡起一首首爱情和幸福的歌声;于是坎儿井成了吐鲁番人世世代代保存的一笔永远离不开的财富!
甲辰龙年金秋随笔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