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槐,笔名:关外溏。1957年生于本溪湖,回族。1975年于十五中完成学业后,为桓仁县知青。1978年考入沈阳师范学院政教系,毕业后任本溪师专政史系助教、讲师。从1990年起至2017年,先后担任本溪市社会主义学校秘书长;中共本溪市委统战部办公室副主任、基层处副处长;本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副局级调研员。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本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本溪市第三、四、五届社会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基层统战工作理论本溪研究基地研究员、辽宁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在本溪地域文化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有:著作《本溪医药历史文化》(副主编),获本溪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一等奖;著作《本溪宗教史话》(为策划者之一和道教篇与伊斯兰教篇主笔);文学评论《本溪戏剧60年评说》,获本溪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另有多篇反映本溪地域文化的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在省内外发表。
本溪武术名家海河和他的弟子
原创:杨槐
2013年5月3日下午,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三善武术馆内。
一位65岁的中国老者,正在轮番较量几位俄罗斯年轻人。
只见穿黑衣的青年刚一出手,老者瞬间一个“鹰捉”指间发力,将黑衣俄罗斯人腾空打出;接着,另个穿绿衣的青年才一搭手,又被老者上步“崩拳”击溃;第三个披紫衣的青年凶猛打来,老者右手遮拦,左手一记“炮拳”直捣颌下……
三个精武小伙儿接连败北,老者发出霸气的微笑。
这位老者,就是闻名遐迩的辽宁本溪武术名家海河。
受熏“尚武民风”
《中国武术名家人才数据库》记载:
海德库,又名海河,回族,辽宁本溪人,中国尚派形意拳联合会副主席,著名武术家,1948年7月29日出生。辽宁本溪市螳螂拳研究会会长、辽宁省螳螂拳研究会副主席、辽宁省李文彬拳法研究会主席。
几近耄耋之年的海河,已经卸任了上述头衔。但老本溪湖人一提起武林中的海河(海德库),仍记忆犹新地津津乐道,说他的武道启蒙与其少儿时代所处“溪湖这嘎达”的尚武民俗环境有着剪不断的历史渊源。
海河
自古回族人就有习武的风俗。
元代末年,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中,已拥有一批回族穆斯林将领。
这些能征善战的穆斯林辅佐朱元璋打天下,为建立明王朝立下汗马功劳,故民间有“十大回回保国”的传说。
至明中叶,回回拳术脱颖而出,这就是著名的查拳,由应唐王皇诏参与平定“安史之乱”的中亚波斯穆斯林查密尔所创。
明代晚期,回回武术已较为普遍,并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兵围陈州,有礼拜寺掌教率三百余精武穆民组成的清真营。明史也曾记载,明末有马守应为首的回民武装参加起义军。
这时,心意六合拳的十大形也已问世并流传。
顺治年间,清军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二百多年的统治。
在前明代将领中,一些不甘向清称臣的回族将士逃亡关外,遂把习练的武术带到辽东。
清代,回族穆斯林倍受歧视、欺压和屠杀,因此不断爆发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他们尚武、团结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在战火中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
当时,一些清真寺内纷纷设立习武场,每日晨昏拜后便聚在一起习枪弄棒,切磋武艺,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回回武术大师。
相传,康熙年间本溪湖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清侠士神弹子李五,将回回贯市弹腿及回回内功同时带入辽东,使该地武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乾隆时期关内发生灾荒,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又有大批移民涌入关外。
这些人中回族亦占较大比重,他们云集辽东并于奔波生计之余,以清真寺和居住地为中心习武练功,当时本溪湖地区街头巷尾经常可见。
有资料记载,解放前在河西街及红土岭一带,多有成群结队的回族人习练传统武术功力训练器材的石锁和石礅,以歇人不歇马的方式使很多人得到锻炼。这样的民风一直盛行到上个世纪60年代。
1960年。
12岁的海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跟随叔父海朝英开始学习以腿功、腿法为主的教门基础拳——“十路回族弹腿”。
有《十路弹腿歌》云:
“回回先师西域传,名曰弹腿奥无边。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跺转环。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插花如箭弹。世人莫看招法单,多踢多练知根源。”
拳谚“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表明,弹腿是回族最具特色的一个拳种。
坊间传说,古时沧州某阿訇观肥瘦两只雄鸡争斗,肥鸡将瘦鸡啄的遍体鳞伤,但瘦鸡火线御敌,斗志不减。肥鸡逼瘦鸡于垒下,欲置其死地而后快。不料瘦鸡急速仰卧,张开两爪,狠弹肥鸡,终使劲敌胸毛脱落,鲜血淋漓,惨叫而遁。阿訇观后,灵感大发,深悟其妙,于是创立十路弹腿,遂成弹腿演绎之始。
海河先生介绍,弹腿门的练习内容,主要分为基本功法、套路兵器、实用技术三大部分。尤其在攻防意识和实战技能方面,素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弹腿四只手,人鬼见了都发愁”的威誉。
近代回族弹腿名家有王正谊(大刀王五)、杨鸿修和王子平等。王子平大师曾运用弹腿的冲扫踢蹬、盖捶劈打等绝技,打败了来自俄国、英国和德国的大力士。
正是这些,鼓舞和激励着少年海河以一韧、二苦、三钻、四恒的精气神,勤学苦练弹腿基本功,为日后风云际会的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汗洒“名家之路”
习武之道贵于专一。
所谓“心要专,莫喜新厌旧;师要专,莫乱投门子;功要专,莫求全失精;志要专,莫见异思迁;时要专,莫忽长忽短。”
但在此前提下,传统武术习练还必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具有俯仰天地、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
形意拳大师姜容樵先生认为:“汇各家各门之长,聚而精,方悟一国之术。”
为此,少年海河在专一习武基础上,开启了程门立雪、白首北面的好学不倦模式。
1962年,海河师从保定的刘老师,开始学习罗汉拳和罗汉刀。
1968年,又从师于杨松青先生,学习回族武术代表拳种查拳。
1974年,海河正式拜螳螂拳名家倪庆礼先生为师,学习梅花螳螂拳。
螳螂拳,为明末清初陕西省淳化县的王郎(王文成)所创。
王郎初练少林功夫,后与习通背功的张琦比武失败。回乡途中偶遇螳螂斗鸟,由此得到启发。后经仔细观摩,苦心钻研,他集十八家拳法精华,取螳螂活动特点,编创出“崩补”“八肘”两套拳,取名“螳螂十八凑”。
此拳,上肢上下旋转,四面环绕,手的招势犹如朵朵梅花;发劲时“张如弛”,发劲后“缩如珠”,兼有螳螂斗鸟之长。故后来易名“太极梅花螳螂拳”,亦被简称为“太极螳螂”“梅花螳螂”。
习练梅花螳螂,海河深得倪庆礼先生的喜爱及其真传。
遗憾的是倪师英年早逝,后来海河又拜师螳螂拳名家高绪刚,继续深入研习梅花螳螂拳。
1985年,海河拜中国武术八段、辽宁省武协副主席、尚派形意拳第二代传人苏立志为师,学习尚派形意拳,并成为第三代传人。
尚派形意拳,为形意巨子尚云祥所传,因其练法独特,与世间流行的形意拳多有不同而故名。
据海河先生讲,尚云祥以“崩拳”驰名武林,时人称颂“半步崩拳打天下”。其门弟子众多,较著名的有靳云亭、许笑羽、吴湛禅、陈子江、辛健侯、张定一、李文彬和吕可有等人。
李文彬,生于1918年的辽宁海城。
自幼酷爱武术,八岁开始习武,师从多位武术大师,并成为尚云祥大师的关门弟子。李先生以其扎实的基本功、高超的领悟性、不懈的意志力,深得尚云祥先生的偏爱。李文彬的弟子,有苏立志、武高辉和李宏等尚派形意拳名家。
从1987年开始,海河追随中国(国际)尚派形意拳联合会主席李宏先生,深度钻研尚派形意拳,颇得李师的指导和亲授,进而对尚派形意拳械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与体会。
李宏系李文彬先生之子,也系中国尚派(氏)形意拳第二代传人。他从小跟随其父学练长拳、通臂、太极和形意拳。从1988年至今,先后在国内《武当》《武魂》《精武》《中华武术》,以及台湾《力与美》、日本《武术》、美国《功夫》等刊物上累计发表武学论文30余篇。
海河追随李宏先生习武,如鱼得水,功夫大长。
1995年,师从北京德胜门外冰窖胡同金会泽先生,学习程派八卦掌。两年后,又拜天津的谢东原先生学习了传统绵掌。
这一时期,学而不厌的海河,还拜师山东蓬莱邹伍侯学习了白猿拳。
不断的奋斗就是走向成功之路。
1997年4月,在第二届河北深州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上,海河以“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的恢弘拳势与刚猛劲力,展现出在速度、力量和准确性方面的惊人绝技,荣获成年男子组传统形意拳一等奖。
2000年10月,海河在辽宁省第二届“国强杯”传统武术暨绝技演武大会上,又勇夺男子一类拳一等奖。
2001年6月23日,山东省烟台市举行“嘉诚杯”螳螂拳名家表演群英会暨太极推手对抗赛。海河先生以其“形意合一、势快招连、刚柔相济、变幻莫测”的技击风格,摘取螳螂拳优胜奖的桂冠。
……
2013年7月,第七届国际武道联盟旅游文化节暨第13届中国梁山全国武术功夫争霸赛在山东省梁山县举办。
来自德国、菲律宾以及中国国内闽、豫、皖、鲁、渝、黔、浙等20多个省市45支代表队共682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领导嘉宾,云集八百里水泊梁山切磋竞技。欢呼雀跃声中,由来自辽宁的本溪尚派形意拳研究会,表演凌厉刚猛的集体“尚派形意双刀”;本溪尚派形意拳研究会名誉主席海河先生,则献技颇显功力的“尚派形意五行连环拳”。
2016年3月,国际武道联盟总部主席杨维为海河先生题词:
“向海德库老师学习——学习他敢于迎敌无所畏惧的民族气节;学习他大义凛然见义勇为的豪迈气概;学习他不耻下问卑躬好学的求知欲望;学习他热爱武术精研苦练的执着精神。”
2018年6月,来自国内外的100多名武术爱好者和文艺工作者汇聚齐齐哈尔,利用武学、表演和书画等多种形式,纪念“武有大成、书成一家,画成一法”的中国武术大师李文彬先生诞辰100周年。
海河作为来自辽宁的嘉宾代表致辞,表达了对李师生平的敬佩以及逝去的惋惜,表示要珍惜尚派形意拳这一前辈留下的瑰宝,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弟子“青出于蓝”
冷兵器时代结束后,有人说武术已失去了原有的性能和功用,况且武字创立本身就有“止戈为武”的寓意。
其实,这是对甲骨文“武”字的一种误读。
历史上楚庄王止戈为武、停止征战之说,与武字所示“古战场上保家卫国杀伐之术”的本意,风牛马不相及。
著名古文字学者于省吾阐释道:“武从戈,从止,本义是‘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动,‘止’即表示行动也;征伐者必用武器,‘戈’,即武器也。”
海河先生认为,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瑰宝,永远不会失去其技击的本质抑或灵魂的功效。习练武术不仅会培养出克敌制胜的技击能力,而且还可锻炼健康身心,磨砺坚强意志,培养爱国情操,树立民族精神。
所以,他在自身辛勤、努力、奋斗和实践的同时,积极投身于中国武术传播与育人工作,广播桃李,言传身教。
早在1992年,海河就开设了本溪市第一家武馆——本钢文化中心业余武术馆,亲任馆长并培育新人。
2001年,又于本溪市武术协会旗下,正式成立尚派形意拳研究会担纲会长,由此正式将尚派形意拳引入山城。
海河收徒,并不局限于本市或本族,而是致力于面向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推广尚派形意拳和中华传统武术。他曾先后应邀到浙江、江苏、四川、云南、陕西、山东、河北等省份及俄罗斯,广泛开展讲学授艺活动,足迹遍及中外诸多地区。
他对待弟子和学生是严师。
石慧先生回忆道:记得有一次,师父教我们练刀。看我们练了一会,就叫停了说,“剑走轻灵,刀要霸气。你们练的动作很标准,但缺乏迅猛的气势。记住,要气势,不要架式。”说完就接过我手中的单刀,做了一个尚派形意连环刀中的进步刺刀动作。当时师父上身穿了件圆领衬衣,外面敞怀套件牛仔服马甲。牛仔服的质地是很结实的,但师父一个上步刺刀,因为动作特快,马甲衣襟微微敞开,刀从腰间向前猛刺,护手盘刮到马甲衣兜口,只听“嘶拉”一声,整个衣兜都被扯开了。当时师兄弟面面相觑,被师父的速度和力道惊的瞠目结舌,这一瞬间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他对待弟子和学生似慈父。
石慧先生如是说,那时我们还年轻,有的师兄弟才十八九岁,师父总是担心我们长身体,所以每天早上到拳场问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吃饭了吗?”有的师弟没吃饭,师父总会掏出钱来,让其去附近的早餐店买几个馒头和米粥回来,师父看着他吃。师弟吃了两个馒头说吃不动了,师父说“不行,必须吃了,文人练字儿,武人练劲儿。吃的太少哪有力气练武术。”师弟又埋头吃了起来,我们这些吃过饭的都在“幸灾乐祸”的偷笑,直等到他吃完了才开始练功。
海河大师明白,自己肩上所承担的对中华武术文化保护发掘和传承弘扬重任的份量。
严师出高徒,艺精靠磨炼。
他的弟子们在全国、省、市各级比赛中的成绩均都名列前茅。众弟子中,还有的担任了市、县级武术协会主席职务,也有的考取了中国武术七段。
2013年5月2日,海河率本溪市尚派形意拳研究会参加了“中俄友好年武术名家表演”。
海河与他的弟子和学生,以精湛的技艺和不凡的身手为中国队增光添彩,赢得武林同仁们的一致赞许。
来自国际武道联盟总部官网的报道说:
“老将辽宁本溪的李靖,气势沉稳,关公大刀在手,震慑四方;尚派形意拳的新秀辽宁本溪的石慧,一阵拳脚器械,赢得阵阵掌声;这时场上突然飘起一柄长穗单剑,龙飞凤舞,所到之处带有阵阵清香,她就是来自辽宁本溪的付丽;随后又一本溪美女张艳,一套武当飞虹剑,可谓天边的彩虹,画出了一道美丽的人生……”
截止到目前,追随海河习练尚派形意拳的已达百余人。不少德艺双馨的高徒如刘兴毅、牛向军、孙晓东、刘成,以及石慧和袁帅等,则成为海师的入室弟子——尚派形意拳的第四代传人。
孙晓东,辽宁丹东螳螂拳名家,丹东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东港市武术协会主席,著名武术家。青少年时代,他和大师兄牛向军,还有刘成等跟随车永清先生习练螳螂拳。1988年车师过世后,牛向军带领着师兄弟们到全国各大武术比赛上寻找老师。直到1995年,他们结识了本溪武术名家海德库。
从1996年开始,牛向军、孙晓东和刘成等拜海河先生为师,主修螳螂拳、八卦掌,兼习器械,30余年苦练不辍。孙晓东说,“海师每隔一月来一次东港,并且一住一个月,指导大家练习套路、散打,每天苦练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差不多每人都掉一斤肉”。
在海河先生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养下,丹东螳螂拳门人弟子多次在世界级和国家级传统武术赛事上摘金揽银。他的得意弟子孙晓东更是脱颖而出,折桂夺魁。
2002年,孙晓东获得全国武术比赛螳螂拳和畸形刀(雁翎刀)双项冠军。
2003年,在全国首届螳螂拳锦标赛上再获螳螂拳和畸形刀(雁翎刀)双项冠军。
2008年浙江举行全国国际武术比赛,他又成为螳螂拳和劈拨棍的双料冠军。
2014年8月18日,第九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在九龙国际奥体展贸中心拉开帷幕。
在与20多个国家1400多名参赛选手的角逐中,孙晓东作为唯一的丹东参赛者,参加“螳螂拳”“畸形刀(雁翎刀)”和“追风剑”,勇夺中年组三项比赛金牌。
与此同时,在海河先生点拨和时任丹东市武术协会主席牛向军的操劳下,东港市的武术事业也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东港从1998的一个武术协会、十几个会员,已发展到3个分会、10个辅导站及上千名会员。
石慧,辽宁本溪尚派形意拳第四代传人,中国武术五段,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任本溪市武术协会尚派形意拳研究会秘书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
他自幼酷爱武术,早年拜著名武术家海河先生为师,系统研习尚派形意拳、太极梅花螳螂拳,以及少林拳、白猿拳、太极绵掌和程派八卦掌等优秀拳种。而后又拜入栾门跤术大师栾建国先生门下,学习中国式摔跤。
2013年,石慧远赴俄罗斯,参加“2013中俄友好年”武术交流活动并获得金奖。
2014年,在辽宁省传统武术交流大赛上,他获得男子C组其他传统拳术一等奖。
2015年,在辽宁省首届“嘉平杯”太极拳、械、推手锦标赛中,获得传统太极拳一等奖。同年,在金华参加全国首届“武道文风”论坛中,石慧撰写的论文《罗汉功的动作要领及功效》也荣膺了金奖。
在2016年第二届中国·沈阳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上,石慧获得男子F组形意拳一等奖、传统器械(短)一等奖,并被国际传统武术联合会和大会组委会授予“优秀运动员”称号。
这一年的8月,在铁岭“世周杯国际武术交流大赛”中,石慧先生再获男子G组形意拳一等奖,以及形意短器械一等奖。
2022年8月,在沈阳市第二届武术文化节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首届武术交流大会启动仪式上,石慧宝刀不老,依然荣获了名家表演奖。
2023年7月,“乐动体彩 健康沈阳”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第二届武术交流大赛暨沈阳市第三届武术节隆重开幕。石慧先生再夺男子E组传统刀术一等奖及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一等奖。
桃李满园,教泽流芳。
当问及海河大师的爱徒石慧先生未来新的目标时,这位文武双全的弟子眼神坚定而炯炯有神。
他掷地有声地说道:
“像我师父那样,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武术,在全民健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为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溪尚派形意拳而不懈奋斗!”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