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人眼中的武汉小吃|记武汉热干面

民生   2024-11-15 06:01   辽宁  

05

记武汉热干面

原创:陈祥利


武汉管吃早餐叫“过早”。一个“过”字,寓意着时空的转换,形象地告诉人们,武汉人的早餐是在移动中完成的。这话一点不假。因为在外面吃早餐已经成为武汉乃至湖北人的一种习俗,而由此催生的早餐业也特别发达。毫不夸张地说,武汉是全国小吃品种最丰富,“过早”最方便城市。每天清晨,遍布大街小巷早餐店、摊点热气腾腾,“过早”的人川流不息。一般的早餐店经营面积都不大,店内只有几张桌子,坐不了几个人。倒是在店门口或人行道边摆上不少方凳和小矮凳。在店里吃的差不多都是老人,而绝大部分年轻人是坐在店外或站在路边三下五除二解决了,有的上班族起晚了怕迟到,干脆端着碗,旁若无人地边走边吃。虽然每个早餐店和摊点经营的品种有所侧重,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干面都是主打食品。


热干面是武汉人的真爱,曾被评为武汉十大名小吃之冠。无论男女老少、高低贵贱、市井平民、达官显贵、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还是像我这样半道落户的“客家人”,就好这一口。顿顿吃不够,天天吃不厌,吃了还想吃,不吃心就欠。我退休以后,每年都要离开武汉回老家陪父母几个月,每次回武汉,第一次过早,必定是热干面。


热干面属于市井小吃,世俗风味,地域性极强。有点像“洪山菜苔”,只有“宝通寺”附近种的那一片才正宗。出了那片就走味,出了湖北就种不活。热干面亦是如此。不然北京的炸酱面、山西的刀削面、臊子面、兰州的拉面、重庆的小面、福建沙县的馄饨面、河南的烩面在全国各地都有卖的,但你在湖北以外见过卖热干面的吗?所以说呀,热干面俗,但俗的尊贵,有点皇帝闺女不愁嫁的意思,高高在上,坐等上门,愿者光顾,从不迎合。


也许正是“孤岛”效应形成的神秘感吧,对外地人有很强的吸引力,是外地人来武汉必品尝的小吃。有些外地人在武汉生活过一段时间,吃过热干面的,回去后,记忆随着岁月的消蚀,忘掉了许多事情,但对热干面却是念念不忘。我每次和家乡战友或外地战友聚会时,热干面必定是话题之一,当兵时在哪个地方吃过热干面,味道如何如何。现在口味变没?价格怎样?等等。有一次,我到大连和战友聚会,专门带了一箱方便热干面,原想就在酒席上每人泡一碗,回忆回忆武汉味道,可是他们都不同意,说是要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品尝美味,省得家人总说他们吹牛。我的老父亲,早年来武汉我家里住过几次,到了晚年,似乎对武汉什么印象都没有了,就记得那“黑乎乎”的面条好吃,以至于我为他快递了几年的“大武汉”牌的方便热干面。


对于武汉人来说,热干面不仅是美味,更重要的是凝结着浓浓的乡情。儿时的童趣,小伙伴的友谊,妈妈的味道,家庭的亲情,都随着热干面融入了血脉,终生难忘。我在法院工作时,就遇到这样一个案子。姐弟俩因老房子的拆迁款发生纠纷诉至法院。法官在走访中了解到小时候因家庭经济困难,姐弟俩经常同吃一碗热干面情况,就在调解时故意拖延至中午,然后让书记员买来热干面给他们吃,加上是适时的劝导,竟吃的姐弟俩热泪盈眶,和好如初。后来,我们专门以此拍了微电影《一碗热干面》,竟获得了中央政法委主办的第五届平安中国十大微电影奖和最高法院的金法锤奖。


热干面还是武汉地区物价的风向标。社会的发展,物价上涨是必然的。无非是涨价幅度的大小和频率的快慢。其中有些生活必须品的物价上涨总是起起伏伏的。比如猪肉就和生猪的存栏数成反比,生猪存栏高价格就低,存栏少价格就高。蔬菜也是一样,淡季高,旺季就低,坏天气高,好天气就低。而热干面则不同,只有起,没有伏。一旦涨价了,不但不会降下来,而且还预示将有一轮全面的涨价。原因很简单,人人都要吃热干面,热干面涨价了,就意味着服务业和制造业人力成本提高了。导致了理发店的理发师、饭店的服务员,物流的快递小哥,工厂的工人收入相应涨起来,才能保证生活水平不降低。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算不得学术成果,但作为一种建议提请政府有关部门重视民生必须品的价格还是有必要的吧!


近些年来,热干面的名气越来越大,尤其是在2020年的武汉抗疫战中,简直就成了武汉的代用名。英雄的武汉人民战“疫”胜利,叫“热干面再铸辉煌”,武汉生活走上正轨,叫“热干面又热气腾腾”。甚至在武汉解封的那天,央视还专门播了著名主持人在路边店里大口吃热干面的新闻。具体形象生动地告诉人们,武汉胜利了。现在的一些明星大咖一到武汉就先找个地方吃上一碗热干面,并想方设法透露给小报记者登出来,以吃热干面为荣,拉近与武汉的认同感。凡此种种,我除了为热干面骄傲外,忍不住套用现在最时髦的句式夸一句:厉害了,热干面!


小吃大名气,

当属热干面,

风味传天下,

声望齐武汉。

号称小吃王,

过早最抢眼,

老少喜这口,

天天吃不厌。

早上来一碗,

整天都舒坦,

若再配蛋酒,

快活似神仙。

和面多放碱,

面条压滚圆,

煮熟凉油掸,

吃时滚水涮。

年轻牙口好,

轻涮面性弹,

年老怕硌牙,

多煮面软烂。

淋上芝麻酱,

撮点香葱盐,

撒些萝卜丁,

剩下自己选。

喜辣加辣椒,

爱酸把醋添,

喜甜加点糖,

爱香卤汁点。

还有蒜姜水,

豆角萝卜干。

恰如武汉人,

包容心胸宽,

弄潮口味重,

敢尝天下先。

吃先挑三挑,

面似雾中仙,

然后转三转,

佐料裹住面,

色泽金油润,

香冲两江岸

未食乡情浓,

食之知楚汉。

一天未食之,

口里有点淡,

两天未食之

心中有点欠,

三天未食之,

身上有点软,

一月未食之,

两眼泪涟涟。

到此难再续,

笔者已垂涎,

看官意如何,

来碗解解馋?


武汉



声明

1、印象本溪遵守互联网有关法规制度,履行相关义务,作品均为腾讯官方审核通过后发布。

2、正式发布的原创作品遵循署名作者文责自负的原则,印象本溪不持任何观点和立场。

3、对于涉及政治敏感、地域歧视、攻击谩骂等易使本平台被违规处理的文后留言,印象本溪不会进行精选。

4、作品在使用来自网络的图文素材时,感谢原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权,欢迎原作者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及时予以删除。

5、印象本溪是本溪百姓的情怀平台,只关注本溪的人文历史等方面话题,无商业用途。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

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印象本溪
印象本溪专注本溪人文历史、自然风景;和本溪相关的儿时情怀、旧时记忆,致力于原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