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我们帮孩子解决听得懂、却不会做题的问题。
01
前言
讲解决方案之前,请你先想象一个场景:
你需要指甲剪剪指甲,于是你在家里翻找,找了好久都找不到。
因为你不知道指甲剪放哪里了,你家的东西摆放随意、散乱。
需要什么,你不能很快找到,尽管你知道它就在家里。
这跟做题有什么关系?
现在你遇到一道应用题,它需要你知道差倍关系。
你明明记得老师讲过,可你不知道怎么在你大脑中找到它。
知识在你脑中是混乱的,没有章法的,需要时,你就不能快速提取。
两种情况是不是类似?
我只是想通过例子,让你明白:
看似听懂,把知识存入大脑了;
犹如你买了一堆东西在家,胡乱对方;
该用、输出的时候,无法正常输出。
所以,一听就懂,一做题就废,孩子缺的是“对知识的整理”。
我们需要教孩子这个具体的动作:学完整理。
02
知识的输入
学习、听课就是在输入。
做题、考试就是在输出。
输入端做不好,输出就受限,这好理解。
那么输入端做好,就是多往大脑里塞知识吗?
不。
知识留存率有限,能用上的知识才叫知识。所以:
输入多少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整理知识,分类摆放。
其实分类摆放就相当于学过之后的深入理解。
你去购物,买回来一大堆东西,就随意往客厅一堆吗?
不是。
肯定要分门别类:
厨房的归厨房;
卫生间的归卫生间;
卧室的归卧室……
甚至你要更细一些——卧室床头柜第一个抽屉里放什么。
学习也是。
当你听讲来、你背诵、你读到一些知识点,不能放在大脑里就不管了。
我们也需要整理它们:
最好是当时学的时候,就想想应该放在大脑房间的哪个位置。
当时来不及,就事后复习的时候判断一下。
当你整理好,下次提取的时候,就能快速找到。
这样你的输出就会更顺畅。
不过,这么做有几个前提:
事先把自己的大脑想象成一个房子,每个学科一个房间。
每个学科的知识点就往这个房间的各处放。
把你知道的知识点都归归类,码放整齐。
这样做好后,有了新知识进来,你就能当场分类,以后便不麻烦了。
至少你知道要放在哪个房间,事后再仔细整理也好。
如此:
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回忆一下房间了,效率非常高。
考试的时候能迅速提取某个知识点,或者跟题目相关的一系列知识点。
我在这儿讲的时候,看起来挺容易。
其实在引导孩子的时候,这不仅是个动作要求,还是习惯培养。
可以做个计划:
每天提醒孩子、每天都去尝试等等,逐步养成这个的习惯。
这个投入是非常划算的!
在孩子今后的学习中,都大有助益。
03
为何
因为整理的过程就是思考。
因为大脑喜欢记住成体系的东西。
我们的记忆是有规律的。
大脑不会什么都记住——那样信息就过载了。
大脑会记住那些经过我们深思熟虑的、它认为重要的东西。
当我们把知识搬进脑房,再分门别类,不就是在思考嘛!
而这些东西分门别类放“柜子”“墙上”“书架”……上,它们都是成体系的。
成体系的东西显得重要有思考抓手,而零散的东西,大脑很快就会忘记。
遗忘是学习的大敌,我们需要不断花时间去复习,哪儿那么多时间呢?
一次就记得牢一些不好吗?
更重要的是,当你整理过后,你理解的也更深刻了——
你想想是不是?
你培养了跟知识的关系。
另外,如果你问:
整理之后所有的题我都能做出来吗?
不可能。
总有一些题型你没见过。
你知道需哪方面的知识,可你不知道如何展现、如何求出未知数。
这不是整理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其他的做题技巧。
你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本文结束,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