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讲述我与数学的故事。
2014年,我认真学了数学。
01
缘起
上学的时候数学学的最好,可能有些天分在身上。
觉得数学最简单,所以也愿意花功夫。
因此,数学成绩一直不错。
后来,我考了中学数学教师资格证。
系统原因,在学校里没有教过数学。
从教学系统出来后,有幸带过几个学生。
且从2019年到现在,也没有带过学生了。
数学就这样被我搁置了。
一天不做题自己知道,一个月不做题,别人就看出来了。
清华大学的学生退学了重新考清华也考不上——需要手感,脑回路得一直【热】。
我的数学脑回路冷下来了,这一冷就到了2023年。
不过,我挺喜欢写关于数学的文章。
学过高等数学,看过不少数学科普,能够综合思考。 带着这些再去辅导自己的孩子,会看到背后许多东西。
写着写着,就收到了许多认同。
有人会问我,问的问题很有启发性; 有人会求我做题,中学的勉强可以,高中的我只有部分会做了——
知识点已然生疏。
为了更好辅导自己孩子,也为了别人的信赖,我决定再次学数学。
如今已经39岁的我,每天都会学习一会儿数学。
还会把当天的学习感悟写成文章,发到自己的账号上。
无论是做题、读数学科普,还是输出,这个过程让我很快乐。
02
过程
没事儿歇歇不好吗?为什么要学最难的数学?
因为:
我的心智准备好了;
我获得了心流体验。
一、心智准备好了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高等数学我总学不好。
那时候心理内耗比较大,刚19岁,还没跟自己的青春期和解。
也有许多迷茫,学不会,遇到难题只觉得烦躁。
对于数学我内心是抗拒的。
如今,经历一些事情,内心趋于平和、协调,也有了方法和做事能力。
所以,再去学一些东西,可能没有那时候脑子转的快,但是感觉不一样了。
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我不惧怕学习任何东西,我要找到方法、我要付出努力把这事儿办成。
虽然这种想法有些狂妄,成年人都知道:
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能成的。
但相信、努力、找方法,是我们能给不确定的有力回应。
另外,当你对一件事说【我愿意】的时候,顶级天赋也就来到你身上了。
这不,我再次学习了微积分,获得了比大学时候更深的体会。
也能做一些题目了(不能说都会做,但简单的积分、微分、求极限还是可以的)。
当心智准备好,学习就不成问题。
我也终于理解了好多孩子为啥学不好——
心智没有准备好,智商虽然在线,但内心戏太多,对这件事的心魔没有破除,就会有很大的阻碍。
这在觉得数学难,自己学不会的孩子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害怕,就征服不了。
二、心流体验
心流体验是你全然专注在一件事里,并从这件事中有收获时的一种体验。
这种体验很幸福,当你体验过,你就总想拥有。
学数学就带给我这种感觉。
一开始我复习初中知识,用很短的时间刷完了几十套中考卷,把初中知识串了起来。 再后来我刷高考数学真题,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去磕。
总结、练习、向高手学习……这些以前老师反复强调的招式都用了。
才明白当时老师说的都是【真理】。
现在我在重新学高等数学。
每一步所选的内容都跟我的能力相匹配,又稍微有一些挑战,这就是所谓的在学习区吧。
学得好不好,做一做题就知道,数学这东西,你自己就感受到反馈。
做对了,理解了,有收获,很开心。
另外看着自己写的学习感悟被许多人点赞,也是令人喜悦的反馈。
目标——学习内容——反馈,这就是在刻意练习中创造心流的条件。
因此,每天的数学学习都在给我【充电】,而不是消耗我的电量,这件事在滋养我。
到现在可以回答那个问题了:“歇着不好吗?为什么要学数学?”
不好,歇着脑子容易废掉。
学数学很纯净,而且数学是确定的,给人秩序感。
从这件事中得到了巨大的快乐。
03
走向何方?
我不知道这件事要走向何方,能不能给我带来实际利益——
目前也有,但不多。
然而,那都不重要了。
仅仅享受这个过程,就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而且我还建了一个数学学习群,跟大家一起“快乐”。
当一个人能够有一个长足的爱好,并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多么美好。
之后的努力之于ta就不算辛苦了。
这件事只会给ta更多。
这就是马太效应——优势会产生更多优势。
此时:
ta的每一份努力,都带来收获。
这收获不长成于辛苦,也不长成于轻松,因此它不沉重也不轻盈。
它长成于心之所向,灵魂自洽,它美好又充盈。
正所谓,越努力越美好。
本文结束,谢谢阅读。
想跟我 一起做题,这里有一个数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