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道题引出的思维方式
这是一道中考压轴题。
第一问很好说,有意思的是第二问。
P为动点,动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是多少?
一个点到直线的距离,在高中我们是学过的。
直接套用公式。
然而,初中生没有学过这个公式。
在解决这种问题的时候,就要进行转化——
把你无法直接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等价的其他问题,通过解决其他问题来间接解决你的问题。
像这一题,我们可以放到三角形里,利用垂直关系。
我们可以做PH垂直于BC.
然后再过P点做PQ平行于Y轴。
得到一个△PH Q,其实它跟△BOC是相似的。
于是PH就跟PQ有个大小关系。
PQ是非常好算的,那么PH我们也就知道了。
这就是【转化思维】的体现。
在第三问里,依旧可以照着这个思路来。
把三角形是直角的问题,转化成三角形相似,利用相似比来算点的坐标。
比如,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时,就发现直接证明很麻烦。
他找了一个等价问题,进行了转化。
02
我们不可能总有公式
上面展示的这道题,其实用高中知识可以很直观的解决。
你不需要那么多弯弯绕绕的思想,缺什么,找什么公式就行。
这就像小学的很多应用题,当时不会做。
当我们学了方程,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但小学三年级没有方程,怎么算?
得去想办法,找解决路径。
初中没有这些公式,你也得想办法。
因为,你不可能永远有公式。
初中有高中的公式,
高中有大学的公式,
大学有更高级的公式,
再到后面呢?
没了,你要去想办法。
这时候需要一些智慧:
你要懂得分析局势;
你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要尝试。
所以,当局面有限制,去走走别的路径,收集一些解决方案、思维方向,挺好的。
就比如,学着转化。
这就是为什么,学不学奥数会两极分化:
主张学,的确是能让孩子多想想,想不出来也记住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不主张,学了没用,跟中考和高考数学不一个路子。
我的主张是:
先把课本学好。
然后,有精力就搞搞呗,没精力就算了。
因为没精力,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事——何必生活在恐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