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中 | 澎湃新闻十年:以系统性变革打造自主可控平台的典型样本

文化   2024-10-17 09:05   北京  

2014年以来,各级主流媒体为了建设现代传播能力和重构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纷纷打造自主可控平台。经过10年的积极探索和发展,绝大多数媒体要么面临着日活用户数较少、传播力较弱的问题,要么遭遇着营业收入偏低、自我持续盈利能力较弱的困境,而澎湃新闻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初步实现了现代传播能力建设和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的重构,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型主流媒体。澎湃新闻何以能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媒体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成为主流媒体打造自主可控平台的典型样本?秘诀就在于其通过系统性变革不断迭代创新。


1


起步早,转型快

起步早帮助澎湃新闻以较低成本获得了一定规模的铁杆用户。互联网讲究的是“唯快不破”。澎湃新闻创办于2014年7月22日,赶上了移动互联网和媒体客户端快速成长的红利期,获客更为容易且成本更低。而反观后来者,获客已经不易,要留住这些用户则更加艰难,并且往往需要投入十倍以上的成本。

以互联网媒体尤其移动互联网媒体为目标实现彻底转型。我国绝大多数主流媒体在自主可控平台打造中,并不是把互联网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媒体作为融合目标,而只是以“传统媒体增强”作为目标,把自主可控平台作为工具和手段,幻想着以传统媒体来融合互联网媒体,导致实践中犹犹豫豫、首鼠两端,浪费了大好的转型窗口期。澎湃新闻上线后,东方早报开始逐步压缩报纸版面,并于2017年1月1日正式休刊,全员转型工作随即开始。澎湃新闻是国内主流媒体向互联网转型中极少数舍弃母体的案例之一,这充分显示了其彻底转型为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毅然决心和信心。


2


高价值,聚内容

澎湃新闻是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中最重要的全媒体内容供应商之一。起家于传统媒体的澎湃一直守护主流价值、提供认知增量,创造了大量高价值的原创内容,澎湃新闻拥有超过400名记者与编辑,通过APP、iPad、PC和WAP四端,综合利用图文、视频、VR、动画等全媒体新型传播方式,为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全天候的优质时政、思想、财经、文化类内容。同时,澎湃新闻采取“借船出海”的策略,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建立了强大的矩阵传播网络,在全网110余个渠道进行分发。尤其是在后真相时代下的事实核查方面,澎湃早在2021年就开始布局全球领域的事实核查,并重点打造出覆盖面更广、更具专业性的全球事实核查平台——澎湃明查。

聚合各类内容以满足大规模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要吸引和留住大规模的用户,单靠主流媒体自身的原创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澎湃新闻打造了一个专业且开放的内容生态矩阵,通过“澎湃号”这一开放平台,聚合“湃客”、政务、媒体等各领域的专业创作者,共同提供更为丰富的高质量内容。截至2024年6月,已有超过2万个政务账号、2万个媒体账号以及近5000个个人或机构“湃客”入驻,形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内容创作者生态。此外,澎湃新闻还将原来的互动社区产品“问吧”进一步升级为“澎友圈”,通过打通内部各种用户关系,进一步强化用户生态、内容生态和舆论生态,从而打造出全新意义上的交互社区。


3


定位准,体制活

根据外部环境及时调整自身定位。定位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思路,思路决定效益,效益决定发展,良好的定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2014年7月22日上线以来,澎湃新闻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外部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阶段的需求,对其定位和战略布局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从创立之初澎湃新闻就担当着国内媒体融合转型先行者的角色,它是国内第一个直接切入移动客户端的新闻转型产品,第一个定位于互联网原创新闻生产的新媒体,第一个实现国内最大规模传统媒体采编团队整体建制向互联网转型的媒体。十年的发展之路,澎湃新闻经历了从打造新媒体,到打造平台,再到打造生态的定位迭代。其定位和战略布局可以概括总结为:2014年7月是“移动优先 内容为王”;2017年7月是“主流化、平台化、生态化、全球化”;2020年7月是“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2023年7月是“坚守媒体初心 拥抱AI时代”。

采取更为灵活的体制机制。相比于互联网企业,国有媒体面临更多的体制约束,向互联网转型困难更多。例如,面向社会进行多轮融资就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澎湃新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体制机制创新,采取了更为市场化的体制机制,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A轮和B轮融资,较好地解决了发展中的资金难题。


4


重技术,迭代快

采取技术与内容双重驱动发展模式。互联网本身就需要技术驱动,但我国主流媒体长期以来普遍存在重采编轻技术的现象,导致我国主流媒体的转型效果整体一般。澎湃新闻深刻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并有机结合自身的内容优势,采取技术与内容双驱动的发展模式。自2014年APP正式上线发展至今,澎湃新闻实现了由新媒体到全媒体、从平台化到生态化的技术升级,成为互联网新型主流媒体,能够提供全链条的内容生态服务。

快速迭代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互联网服务和产品,需要快速迭代创新,澎湃新闻高度重视创新,不断迭代和优化产品和服务。2014年7月澎湃新闻APP1.0正式上线以来,澎湃紧跟技术前沿,不断推出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2015年,澎湃“问吧”问世,开拓中国第一个“新闻问答产品”,作为澎湃迈向互动社区的崭新一步;2016年,创办的外宣英文新媒体SixthTone上线,迅速吸引了西方中国观察家们的注意;2017年,澎湃问政官方权威政务平台上线,它提供了一体化的政务互动服务,包括信息发布、官方辟谣、在线问答等多维度;2018年,湃客平台上线,标志着澎湃新闻平台化方向的进一步探索,并推出新媒体整体解决方案“澎π系统”,实现了从内容输出到技术输出、产品输出的跨越,迈出了建立自主知识技术体系的坚实一步;2019年,Sixth Tone APP1.0正式上线,澎湃新闻同时推出“澎湃号”和“澎友圈”;2020年,澎湃新闻开发澎湃APP8.0、π系统2.0、Pai视频素材交易平台、内容风控服务,打造“澎湃全链条内容生态服务商”生态系统。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人工+智能+制度的“清穹”内容风控平台,实现了对内容风控的机制建设、人员培训、监测评测、内容审核等方面的全方位介入,可以为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2021年,推出深度记录中国的开放性平台SIXTH TONE×、IP SHANGHAI、全球事实核查平台“澎湃明查”;2022年,推出澎湃智媒开放平台、IP CHINA矩阵计划、数字内容生态实验室;2023年,推出AIGC创作平台、24h直播频道、正能量视频共创平台。


5


下载高,效益好

澎湃新闻的下载量和阅读率高。得益于澎湃新闻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规模的高质量忠诚用户。截至2024年8月,澎湃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超2.68亿,每日全网阅读量达4.5亿。此外,澎湃新闻拥有强大的传播网络矩阵,各平台新媒体账号近110个,其中官方微博粉丝数3243万、微信粉丝数突破400万,头条号粉丝数2436万、抖音号粉丝数4180万,微博热点话题总阅读量近1200亿。值得强调的是,每年官方微信有超2000个10万+阅读量的爆款诞生。

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基于大规模的用户基础和传播价值,澎湃新闻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其年收入已从初期的千万级别增长至目前全年数亿元的规模,并从传统的“广告+版权”收入结构,发展到了当下“广告+版权+政务+智库+技术输出”等多元化的收入格局。此外,作为一个优质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平台,澎湃新闻这几年已经锻炼出类似4A公司的营销全案解决能力,从创意策划、文案撰写、H5制作、条漫绘制,到视频编导、创意拍摄制作,到最后多渠道多平台的分发传播,已经形成了整体的制作传播能力。特别强调的是,澎湃通过技术或管理输出的方式,先后为文汇报、上海证券报、郑州日报下属“正观新闻”、荆门日报下属新媒体“九派通”、芜湖传媒集团下属“大江资讯”等多地媒体融合转型项目提供赋能服务。依托“澎湃研究所”,澎湃新闻也已经发力媒体智库业务,通过一手调研、数据支撑、创新传播,围绕智库、内容创投、文创,打通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力量各种资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澎湃新闻通过系统性变革,成为我国主流媒体打造自主可控平台的典型样本,为国内类似的主流媒体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益经验。未来,澎湃新闻将以“建设新型全球主流媒体,成为国内领先、影响全球的头部新闻平台”为方向,对我国媒体的深度融合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十年,澎湃新闻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一方面,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到AIGC,再到现在的生成式AI,澎湃每次都踩在了技术发展与演进的鼓点上;另一方面,采取“技术+内容”双驱动策略,尤其是在内容方面对新闻类别实现了全覆盖,包括思想、艺术、评论等内容。主流媒体自主可控平台的打造,当然还有其他类型的探索,需要更多同行者进行多种模式的探索,共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和新型主流媒体建设。

作者郭全中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金熠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陈琦

本文刊发于《传媒》2024年18期


传媒
《传媒》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国家级新闻类专业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宗旨是服务传媒、引领传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