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伪,作为中国古书画鉴藏体系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长期以来就在书画的鉴定与收藏过程中如影随行。中国古书画的作伪可谓由来已久,至少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至宋代达到第一次高峰,其后经过元代的蓄势,至明清再度迎来作伪的盛况。
张珩《怎样鉴定书画》
文物出版社1981年6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
左为文物出版社1982年8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的《古书画鉴定概论》
右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年1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古书画伪讹考辨》
近代张大千仿《八大山人和石涛合作山水图》此轴曾经罗振玉误鉴为真迹 原藏于辽宁省文物总店
南宋人仿唐代卢楞伽《六尊者像图》六帧之一,高脚桌椅晚至五代才开始流行,且“降龙伏虎”始出于宋代,唐时均未出现,左下“卢楞伽进”四字款识墨色浮垢(徐邦达语),为宋人伪添,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鲜于枢《行书醉时歌等唐人诗十二首》(款)(局部)行书正文与鲜于枢风格不类,册页最后名款和钤印皆为后添(详见下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全册末尾名款”枢“与二方钤印”鲜“(细朱文)、”伯几印章“(白文)皆为后添,此册行书正文后还接有一纸,原作者题下款识及钤印,后被”减“去裁掉,并“添”鲜于枢名款及印章(红圈处),“添”、“减”和“改”这三种方法都是属于改天换面的手段。
北宋米芾《拜中岳命诗》此卷后有元代倪瓒款跋文,为后人临写后,“拆”去真迹,“配”以此临本接裱(红圈处),而米芾此诗帖本身为真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拜中岳命诗》卷末的倪瓒款跋文临写本,此跋“用笔滞钝,但形式还象倪书”(徐邦达语),非倪瓒原迹,作伪者“拆”下倪瓒跋文真迹后,或往别处“添”真跋“配”伪作
明代戴进《洞天问道图》,全景气韵不全,现存画心遭多处裁割,四边山石林木残缺明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