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利(左) 陈兴林(右)
赵家利和他的《史河风》
◇
原载 《史河风》2024年第1期(总第77期)
文 丨陈兴林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随着时间的流逝,2024年是《史河风》创刊20周年年庆。《史河风》是固始县乃至河南省屈指可数的有省内资刊号的文学杂志,是享誉省内外的文学爱好者精神乐园;是中原侨乡固始根亲的桥梁、纽带;是海内外华人了解固始的窗口。说到《史河风》,不能不说一说她的创办人——主编赵家利先生。我是《史河风》成长及其主编辛勤工作的见证者、亲历者、参与者。与其说她创办20年,不如说她创办已达30年。我见证了她从一张不定期的校园油印小报,破茧成蝶成为而今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省内外著名期刊。她从襁褓中走向成熟,涅槃重生,艰难而又艰辛的发展历程,倾注了创办者赵家利先生矢志不渝的一腔心血与汗水。个中滋味,自有他自己知道。作为见证者,我们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
《史河风》主编赵家利先生早年(上世纪80年代)毕业于潢川师范,是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文学狂热分子。人长得白皙、精干、聪明、睿智,十分帅气,再加上饱读诗书、博学、多才,是许许多多妙龄少女梦中的白马王子,崇拜偶像。我与他相识四十年了。那是在民师中师函授班,那年暑期,教我们函授班的语文老师生病住院了。上课时,辅导站站长领着一个十分文静的大男孩来到我们教室,站长介绍说,这是刚刚潢师毕业的赵家利同学,他中文水平十分了得,今后由他教我们函授班语文。我们这些民办教师用狐疑的眼光打量着他,有些人甚至窃窃私语:“小毛孩,能行吗?”
上课了,他胀红了脸,腼腆中透着羞涩。讲读课文时,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开始,我们像过去上课一样心不在焉,后来,在他充满激情的讲解中,我们越听越认真,过去嘈杂的教室此时非常宁静。我们心里越来越佩服这个稚气未脱的小老师。一节课下来,他都没有正视我们这些坐在下面的同学。后来才知道他拘谨的原因,原来坐在下面的同学中,有几位是他小学和初中时期的老师。真的是青取于蓝而胜于蓝了。
我们因为有共同的爱好,接触渐渐多了起来。他不嗜烟酒,也不打牌,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那时,我们在一起谈《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也谈雨果《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大仲马 《三个火枪手》和小仲马《茶花女》……屈原、李白、普希金、歌德、徐志摩、郭沫若……也是我们相聚时的话题。共同的志趣让我们相谈甚欢。
因过往甚密还闹出过一个笑话。一天夜里,我梦呓中一次次念叨:“家利,家利。”第二天早上刚起床,妻子虎着脸突然问我:“家丽是谁?”我不假思索张口就答:“是我的密友。”“密友?你做梦都在喊她的名字,一定是个大美女吧?”妻子恼火地无端猜测,“也是你念念不忘的情人吧?”我一看后院着火,连忙解释道:“家利是个男人,是我中师函授语文老师,也是我的文友,哪天我介绍你们认识一下。”不久,我真的把他接到我家,误会才算消除。
我偶尔也喜欢写点小作,最先与他分享,请他指教,他也从不推辞,积极中肯地提出意见、建议。他科班出身,为人厚道、谦逊。君子之交淡如水,几十年来我们相濡以沫,他是我的良师诤友。
后来不久,他陆续出版两本诗集《五指与爱情》、《向南的书房》,这两本书当时十分畅销,很快售罄。赵家利诗作多篇刊登在大报大刊上,被许多名家看好,因诗结识了陈有才、时红军、赵宏兴等诗坛大咖,多篇诗作获得大奖。爱屋及乌,看到他取得的成就,我也为之高兴。
1989年陈淋一中成立,赵家利被调往任教,从此一中掀起了文学潮。我依稀记得,那是在1991年左右,他自己编辑刻板,印制了校园文学小报,因为陈淋一中位于史河西岸,故冠名《史河风》。多么有创意,多么有诗意的名字,从报名中可以看出创办者深厚的文化底蕴。报名由他的恩师著名诗人中国作协会员,信阳市作协主席陈有才先生题写。小报问世,石破天惊,陈淋一中的学子们有了发表作品的处女地;文学爱好者有了学习创作的乐园。一时间,陈淋一中学生读书写作,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陈淋一中有了校报《史河风》,此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外埠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青睐,许多文人墨客纷至沓来,他们参观、学习、调研、考察。特别是史河彼岸的安徽叶集一些小有名气的作家们,对赵家利慕名而来,看到他办的《史河风》校报,读着他的诗集,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更是顶礼膜拜,甘愿投其“门下”,纷纷为《史河风》撰稿,并与赵家利协商合作,联袂共办杂志《史河风》。《史河风》走出了校园,走出了河南,形成期刊的雏形。
《史河风》办出名了,需求量越来越大,办刊的费用与日俱增。刻板需要业余时间加班,随着版面增加,赵家利几乎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而且蜡纸、油墨、纸张也要自掏腰包购买。当时,他工资很低,一个月钱全部用来买印刷品,有时钱不够还要通情达理的妻子掏钱帮忙。几年来,他舍不得添一件新衣服。妻子看到他褪色的衣服和忙碌的身影,嗔怪道:“家利心里只有《史河风》,他嫁给了《史河风》。”是啊,为了自己心爱的事业,夙兴夜寐,虽累则快乐着;虽穷,穷且益坚,又怎能坠青云之志?
2004年《史河风》随着知名度和影响力地提升,加上赵家利多方努力,终于修成正果,获得了河南省内资期刊刊号。《史河风》也由陈淋一中校园,走进了固始县县委宣传部大院,内容也全面升华,图文并茂,可与大刊比肩。已故著名作家鲁彦舟,生前耄耋之年,欣然重题刊名《史河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唯一不变的是主编赵家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是当教师工作再忙,还是任中心校校长事务再多,他都亲力亲为,专心致志编撰着他最为醉心的期刊《史河风》。每期如此,从不落下。酷暑,他看稿改稿心无旁骛,蚊子找到了好欺负的人了,饿时痛吸家利血;寒冬,印刷约稿跋山涉水,手脚冻肿也在所不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好一个狂野主编赵家利,一个“咬定青山不放松”执着专注的文人。
办刊早期经费紧张,只能以刊养刊。他为了期刊的生存,带着我们亲自到一些单位和企业拉赞助。受过多少白眼冷语;吃过多少闭门羹;经历了多少委屈。尽管困难重重,他却从不气馁,舌战群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次,我们一起到一个企业拉赞助,和老板谈了半天未果,老板乘赵家利去厕所,悄悄从后门溜走了,我们几人面面相觑。我劝他走了算了,他摇摇头说:“你们先回去,我一个人在这里等他。”看到他如此执着坚定,我们不好再说什么,就和他一起坐等着。夜幕降临,老板回来,发现我们还没有离去,老板被赵家利执着的精神感动了,最终慷慨解囊。后来,这位老板成为《史河风》最有力度的资助者,他还动员另外几个做企业的朋友一起赞助,他说:“赵主编的精神感动了我。”
杂志印出来,他亲自带领团队去发行,春夏秋冬,晴天雨天他率先垂范。他用肩膀挑过;用自行车驮过;用摩托车运过。固始县每一个乡镇都有他跋涉的足迹。
杂志发行只收取工本费,但还是遭到误解和阻力。一次,我们去一个乡镇发行书,书记、乡长看后大加赞赏,立马打电话通知本乡两所中学的校长到乡里来,商讨学校配合发行。一位女校长迟迟不到,乡领导再三催促也始终未见踪影。另一所中学校长派一名副职来应付,副职推说自己当不了家,婉言谢绝。弄得书记、乡长好不尴尬。可是,赵家利淡定地笑了笑说:“我们去学校一趟,看看学生们要不要。”结果,我们一行人到学校,一句宣传的话都没讲,所带来的《史河风》被众学生抢购一空。校长既羞愧,又震惊。原来,《史河风》早已在中学生中成了热销书,他们争相传阅,看看《史河风》中中学生专栏,自己投稿有没有采用,一时洛阳纸贵。
近年,《史河风》在县委县政府关怀下,拨有专款,免费发行。赵家利还是最忙碌的人,一个与时间赛跑人。每期投稿量几千篇,主编赵家利仍然亲自筛选,看稿、改稿、校对、赠阅、邮寄,业余时间忙得不亦说乎。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史河风》已满20岁了,不,应该过而立之年了。当年风流倜傥血气方刚的英俊小伙主编赵家利,史河风已经将他两鬓吹得斑白,迈入准老人的行列。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创办《史河风》没有给他个人带来任何收入,他无怨无悔。在当今物欲横流社会,甘于清贫,乐于奉献,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然而,他主编的《史河风》给固始县带来的社会效益无法估量。而今,她是固始县一张靓丽的名片;是县域文化的先行者;是广大文学爱好者精神家园。固始县大事要事专题报道,独辟蹊径,功勋卓著。中原固始根亲节,她是桥梁、纽带,让两岸三地,一脉相承,心心相融,让中原固始扬名五洲。更是中小学生和文学爱好者种下理想种子的沃土。
人勤春早来,功到秋华实。《史河风》从一张校园油印小报,华丽转身,演变成定期大刊,是赵家利先生一路筚路蓝缕,风雨兼程的硕果;是他心血和汗水的结晶。美哉,《史河风》;壮哉,赵家利。“乘风破浪初成名,一身正气凌云行。”愿赵家利先生和他的《史河风》更加强劲,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陈兴林,笔名长河,男,汉族。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大专学历,学校校长,副高职称,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固始县作协会员,现供职于陈淋子镇商会。曾在《战斗报》、《散文》、《百花园》、《史河风》《央视国际》《新浪》《网易》《大象》等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多篇诗、词、报告文学、散文、通讯等文稿,偶有获奖。
◆
《史河风》杂志常设有本土作家,好看小说,世象写真,人在旅途,史河诗韵,校园新生代,蓼城书画,人物等栏目,接受固始及全国各地文学爱好者投稿,力争原创首发!
一本标志固始人精神高地的文学刊物!
投稿邮箱:shfbjb@163.com
网 址:www.gsw.gov.cn
欢迎后台留言索取杂志,免费赠阅!
欢迎阅读《史河风》
主管:中共固始县委宣传部
主办:固始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编辑:《史河风》编辑部
主编:赵家利
编辑部地址:固始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史河风》编辑部
编辑部电话:0376-4990206
挖掘地域文化 弘扬现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