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 聊 -
老门西三个闹市
南/京/记/忆/
王裔华
老
门
西
三
个
闹
市
昔日城南老门西有三个重要闹市:彩霞街、新桥和仓门口,这是门西人生活必经之地和进行货物交易的地方。那明灯错落、招牌悬挂、车轮滚滚、吆喝声声的闹市,充满了老城南特有的生活韵味和地方风情。
交通便利通南北
闹市一般以便于流通的街巷为中心,贯通东西南北。彩霞街紧靠内秦淮河畔,原有大彩霞街和小彩霞街。闹市区主要集中在大彩霞街,与小彩霞街、颜料坊、牛市、船板巷、升州路、评事街、柳叶街等相连相邻,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
新桥位于长乐路西头和集庆路东头,南面钓鱼台和北面船板巷穿街而过,十字相交,纵横分明。仓门口由集庆路以新桥为起点向西延伸,与鸣羊街、大仙鹤街相交。仓门口在古代是屯粮之地,与西边的仓坡、仓顶相互呼应。彩霞街和新桥闹市各有上浮桥和新桥相伴。上浮桥是一座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平面桥,距上浮桥不远有个渡船口,与闹市紧密相连,水上运输给这里增添了一些商贸色彩。新桥则是砂砖结构的单孔拱形桥,是门西一条十分重要的交通要道。依桥河边经常停靠一些用来运送果菜、粮食、木材等生活用品的小木船。那时汽车很少,小板车、三轮车、马车、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每天车铃声、马蹄声、吆喝声交杂在一起,使闹市人头攒动、闹而有序,冬去春来、经久不衰。
大菜场是闹市的主要聚集点。三个闹市各有一个大菜场。新桥菜场起初在钓鱼台与殷高巷接口处,利用的是一个大宅门的场地经营,后在新桥东面长乐路西头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较大的综合菜场,同时经营各种生熟食品,是门西最大的菜场和副食品商店。彩霞街菜场也是在上浮桥西面经过改造扩建的,其规模虽不如新桥菜场,但品类也很丰富。仓门口菜场在集庆路与大仙鹤街连接处,占地面积不大。三个菜场每天上午熙熙攘攘、人流如织。逢年过节时,更是从早到晚灯火通明。
商铺林立民为先
闹市是由各种类型的商铺支撑起来的。这些店铺倚门而开,或破墙开店,或在街边设立固定摊点,店铺大小参差不齐。店铺经营项目齐全,油条烧饼店、茶馆、杂货店、酱菜店、鸭子店、豆腐店等,应有尽有。有的经营年代悠久,几代相传,具有自己的经营特色,远近闻名。
▲20世纪40年代南京编织店
彩霞街的老字号经久不衰。这里最有名的是四鹤春菜馆,当时店内上午经营小吃,中午和晚上经营饭菜,主要特色是淮扬菜。紧靠四鹤春菜馆的是魏洪兴板鸭百年老店,冠名为“雪花牌”的板鸭曾获国家银质奖。在上浮桥西南头有一家卖菜肉锅贴的,店铺不大也很简陋,但生意不错。三个闹市都有豆腐店,彩霞街的豆腐店是其中年代最久,相对比较大的。彩霞街因为靠近秦淮河,水上运输竹木方便,加之附近做木器和竹器店铺较多,运输、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竹器产业就在此逐渐形成。那时家中的竹床、竹椅大都是在这里购买的。
▲20世纪40年代南京酒坊
新桥闹市店铺多、人流量大。以桥西十字路口为中心,往船板巷方向多是饭店和茶馆。紧靠新桥西头的食品小卖店不大,但市口好、品种多。那时为了省钱,家家户户一般都是用空瓶去店里打散装的酒和酱油,店里那些大小不一的提勺子都是按照存装的斤两来设置的,用来售散装酒和酱油,既精准又快捷。新桥向西延伸,最知名的是万美酱菜店,酱菜店前店后场,后面大院摆放了许多腌制酱菜的大水缸,水缸上面盖着斗笠形的铁盖。在船板巷与小船板巷接口有家王姓铁匠铺,桥尾的铜匠店里则挂满了各种规格白铁皮,那时锅壶用久烧通了,用新白铁皮换上又能用上几年。
▲民国时期理发店照片
仓门口虽然不靠近秦淮河,但各种商铺小而全。追溯过去,这里寺庙云集,其中就有凤游寺和金粟庵等。后来这些寺庙败落,大都被改建成了幼儿园、织机房、加工厂等,但仓门口的闹市依然生机盎然。十字路口东北面是朱家,屋内摆了三张康乐球台,康乐球的生意很好。朱家隔壁是其兄弟,曾倚门开了个“吃吃看”馄饨店。再隔一家是冯家切面店,逢年过节,店门前都要排上好长的队买面条。紧挨着切面店是当时最有名的王长兴面馆,这家店铺经营的小笼包、菜包、面条、酥烧饼有其特色,尤其是小煮面味道极好。王长兴面馆对过的小人书店是三个闹市中最大的书店了,店铺藏书多,而且分门别类排列整齐。位居仓门口东南角的是刘家烧饼店,常年做侉烧饼、呛大饼和油大饼,质量上乘。刘家东面是金家煤墼店,那时每家每个月都要凭煤证定量供应。仓门口的裁缝店有三家,一家是坐落在西南面的谢家,一家是与金家煤墼店相邻的王家,还有一家在王家对面,裁缝店都是来料加工,量体制衣。仓门口西边斜坡上的理发店阮师傅不仅理发手艺好,而且还会推拿和武术。
热热闹闹往事喧
人气也是促成闹市的重要因素。这三个闹市虽然没有什么宽敞的空地供人聚集交流,但平时老百姓在一个交通要道且店铺较多的地方走动交流,长此以往也就形成了城市特有的闹市。
茶馆是市民交流的重要场所,做生意的、交友的、休闲的,都喜欢在茶馆消磨时光。茶馆有时还请艺人来说书,说的都是《杨家将》《说唐》《水浒传》之类的。那时,外公经常带我到李家茶馆听书。听书是不需要买票的,只要泡上茶馆的一壶茶即可。说书人说到精彩之处,醒木一拍:“若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然后手托一只盘子走向听众讨个赏钱。
▲民国时期的南京茶馆
澡堂也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新桥附近的颜料坊玉新池、仓门口西园澡堂等到了下午正是上客时。一些老客喜欢借此会会朋友,聊聊天,有些爱唱京戏的喜爱在澡堂大池子里吼一嗓子,引得众人击掌叫好,充满了平民百姓悠然自得的乐趣。闹市中有些能干的大嫂、大妈们给平常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如仓门口豆腐店、鸭子店的老板娘,朱家、陶家、金家的女当家,她们多在井台浆洗时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由此拉近了左邻右里的关系。三个闹市附近都有水井,有点年代的仓顶大井现在已是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了。
每天经过此地的中小学生给闹市带来的人气最多。彩霞街北头的升州路小学,新桥两侧是钓鱼台小学和船板巷小学,仓门口西边有集庆路小学和凤游寺小学,这些学生大部分都要经过这三个闹市。尤其是到了下午,街上叽叽喳喳,闹声一片。学生放学不回家,喜欢在这一带转悠,有去小人书店的,有买零食的,还有走街串巷玩耍的。那时没有家长接送,放学后像放鸽子,自由飞翔,这种无忧无虑的童趣生活今天再也难寻了。
(选自《南京史志》2022年第二期,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
征稿启事
希望您的关注 感谢您的转载
期待您的点赞 欢迎您的投稿
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