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记忆 | 济世千年陶弘景的璀璨人生

2024-10-14 14:56   江苏  

济世千年陶弘景的

璀璨人生

— 南/京/记/忆 —

中医

祖庆年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数千年的中医药发展史上,诞生了诸如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数量众多的中医药学“大咖”,这其中有一个南京人,他曾出仕为官,后又退隐山林,他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他在医药、宗教、化学方面的著作和思想影响深远。他就是陶弘景,今天我们来韶韶他精彩传奇的一生。






士族少年承家学




陶弘景(456~536)生于江东名门,字通明,丹阳秣陵(现南京)人。他经历南朝宋、齐、梁三代,在齐时曾任侍读,入梁后,辞官隐居句曲山(今句容茅山),钻研学问,修道炼丹,游山访药。晚年自号华阳隐居,后无疾而终,谥贞白先生。据传其曾在今南京上海路小仓山下陶谷新村附近居住过,后人为纪念他,曾建有“隐仙庵”。

 


▲陶弘景画像


其祖父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受此影响,陶弘景从小便文武兼备。据《南史》本传记载,陶弘景幼年时,常“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习”,因而练就一手好书法。十岁时读了葛洪的《神仙传》,开始仰慕神仙,十五岁写就的传世名文《寻山志》流露出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道家思想。


因其有“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刻苦钻研精神,于六经诸子史传无所不通。17岁时便因博学多识而与江学文、褚炫、刘俊一起被时人称为“外明四友”。20岁因才高闻名,出仕南朝宋廷,被封为诸王陪读,曾与萧衍等一起学习,后官拜左卫殿中将军。


虽然身在庙堂,但少年时那颗慕仙的心始终未泯。于是,陶弘景拜道士孙游岳为师,受符图、经法、诰诀,遍游名山,寻访仙药真经。南齐永明十年(492),他36岁,决意出行归隐。于是上表陈诚,以表自己解官归隐之意。武帝看了他的解官表,深为感动,不但下诏批准了,而且给予赏赐,对他的炼丹修道之事给予支持。


归隐后,他毕生孜孜不倦地研究学问,本传上称他“顾惜光景,老而弥笃”。由于他的勤奋努力,最终在自然科学的不少领域,如天文、地理、数学、生物、药物冶炼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辞官归道创山宗




据说陶弘景出行入山时,临行公卿相送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克道,时人都说是宋齐以来所未有之盛事。他来到句容的句曲山停了下来,并于此山建馆隐居,自号华阳隐居,故人称他为陶隐居。自此,陶弘景开始了他的长达四十余年的隐居修行生活。隐居后,传上清大洞经箓,开道教茅山宗。他的思想结合老庄哲学和葛洪神仙道教,糅合道、佛二教观念,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认为“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他在静修的同时整理道教经书,撰成《真灵位业图》。

 


▲茅山航拍图


陶弘景是上清派的重要传承人。他在茅山期间,弘扬上清经法,撰作了大量的道书,特别是撰写了带有教派史性质的《真诰》。该书对上清经的传授历史作了系统的叙述,对上清经的来源、出世作了详尽描写。由于陶弘景在茅山期间主要传授上清经法,并对上清经法的弘扬做了不少工作,加上他本人的名气很大,甚至在当时朝野中有很多信仰者,所以从他开始,茅山实际上成了上清派的中心。再加上继陶弘景之后的茅山历代传人,大都是较有学问和名气的上清道士,所以茅山一直保持着它在上清派中的中心地位。这样,从陶弘景开始,茅山实际上代表了上清派,于是人们便将这之后的上清派径称为茅山宗,并以陶弘景为茅山宗的创始人。





承先启后著医书




作为医药家,陶弘景最大的贡献是在药物学上,他深受葛洪的影响,一心追求炼丹。为了获得炼丹的原料,他常年跋涉在深山幽谷中,采集各种动、植、矿物标本,并校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著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原书已佚,在敦煌发现残本)。《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有的最早药物学专著,约成于公元开始纪元之时,总结了汉以前的药物知识,共收药物365种。而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增收新药一倍,达到730种。

 


▲《本草经集注》内页


陶弘景鉴于《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法,难以准确区分药物的性能,易于造成医疗差错,加上医药知识的发展,新药不断出现,而《神农本草经》“三品混糅,冷热舛错,草石不分,虫树不辨,医家不能备见”,亟待整理补充。于是陶弘景对原有药物,作了认真的整理和校订,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汇集汉以后发现的新药,首创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和医疗属性进行分类的新方法。他把700多种药物按天然来源分为玉石、草木、虫鱼、禽兽、果菜、米食和有名未用等七类,又把药物按药性分为寒、微寒、大寒、平、温、微温、大温、大热等八种,还具体规定了丸、散、膏、丹、汤、酒的制作过程,在我国药物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还介绍了一些有特效的药物,如槟榔治疗“寸白”(绦虫),茵陈治黄疸,栝楼治消渴(糖尿病)等,直到今天仍有临床价值。他还对葛洪的《肘后救卒方》加以增补,成为《补阙肘后百一方》,是一部普及性的医疗手册。(关于葛洪与《肘后救卒方》请点击:你知道中国最早的抗疫祛病应急手册吗?






炼丹实践成化学




作为炼丹家,陶弘景在炼丹过程中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并最终在无机化学方面获得不少卓越的成就。例如﹕他明确区分了天然产水银和人工炼制朱砂而得的水银,称前者为“生”水银,后者为“熟”水银。发现汞可与某些金属形成汞齐,汞齐可以镀物。指出水银“能消化金、银成泥,人以镀物是也”。发现胡粉(碱式碳酸铅)和黄丹(四氧化三铅)不是天然产物,而是由铅制得。指出胡粉是“化铅所作”,黄丹是“熬铅所作”。


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之一是记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消石也。”所谓“紫青烟起”是钾盐所特有的性质。陶弘景这一记载,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


陶弘景还最先记述了我国古代灌钢冶炼方法,他指出:“钢铁是杂炼生鍒作为镰”,这里所说的“生”是生铁,“鍒”是熟铁,“杂炼生鍒”是将二者混杂起来冶炼。由于生铁含碳量高而熔点低,因此,将生铁熔化,然后灌入熟铁中,发生强烈的氧化作用,除去渣滓,渗入碳分,就能得到品质优良的钢。这种灌钢冶炼法是我国古代炼钢技术上的重大成就。

 


▲陶弘景《井栏铭文》


陶弘景著作很多,除《本草经集注》外,尚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虽然大多没有流传下来,但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他被列为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是当之无愧的。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窦予然

发布:梁 刚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讲述南京故事、传承古都文脉、弘扬方志文化为主。来稿一经采用,即根据相关规定支付稿酬。
文章字数在500~3000字均可,配相关图片;音频类(同时提交文本)不超过3分钟;漫画图片需加相关文案。投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投稿邮箱:dfz2095@163.com

 



希望您的关注  感谢您的转载

期待您的点赞  欢迎您的投稿


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方志南京
弘扬方志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传承古都文脉,讲述南京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