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

教育   2024-10-23 10:30   北京  



让- 雅克·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出身贫寒,少年时当过学徒和仆役,青年时当过家庭教师,一生主要靠抄乐谱为生。自学成才,38岁应征论文《论科学和艺术》获奖,在知识界初露头角。


卢梭个性鲜明,情感丰富,人品正直,晚年著两卷本自传《忏悔录》,坦陈生平是非。因思想激进,受教会迫害,长年流亡,又因气质敏感和患妄想症,与法国思想界决裂,在贫困和孤独中离世。


让- 雅克·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卢梭的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等,成为政治学经典,对法国大革命有重要影响。


50岁时,他出版了《爱弥儿》,成为教育学经典。其中提出了自然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发展,尊重儿童的主体性,注重道德教育。《爱弥儿》全书共5卷,约58.4万字,堪称煌煌巨著。


《爱弥儿》的出版,奠定了欧美新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础,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社会对个体自由和自主性的重视,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周国平先生编选的《给孩子的哲理》,堪称西方哲学家的小型沙龙,在其中,也节选了卢梭的哲学思想精粹,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其中论教育的内容——

让- 雅克· 卢梭肖像


以下内容摘编自《给孩子的哲理》(周国平选编),

完整内容参见图书


教育的主题是怎样做人

EDUCATION」


💫 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人忽视了。


💫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 或是受之于,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 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 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 在我们中间,谁最能容忍生活中的幸福和忧患,我认为就是受了最好教育的人。


💫 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 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而不要去适应他本身以外的东西。由于你培养他唯一无二地只能适应于一种社会地位,所以就使得他对其余的一切地位无法适应了,如果命运同你开玩笑,则你除了使他变成一个很可怜的人以外,是得不到其他结果的,这一点,你难道还不明白?一个大贵族已经变成了叫花子,而在穷愁潦倒之中还在夸他的出身,这岂不是可笑之至?


💫 他必须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才不至于像蒙昧人那样无所事事地过日子。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Illustration by Saul Steinber


尊重儿童的天性

EDUCATION」


✨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


✨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儿童是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让特异的征象经过一再地显示和确实证明之后,才对它们采取特殊的方法。让大自然先教导很长的时期之后,你才去接替它的工作,以免在教法上同它相冲突。


✨ 当我们看到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它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我认为他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的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时,我们心里是怎样想法的呢?我们还有一个错误是,要他们去注意那些同他们没有一点儿关系的问题,例如他们将来的利益啦,成年人是多么幸福啦,长大时别人将对他们多么尊敬啦;这些话对没有一点儿远虑的人来说,是绝对没有什么意义的。


✨ 由于你们从他们幼年时候起就对他们讲一种他们根本听不懂的语言, 因而就使他们养成了种种习惯:爱玩弄字眼,爱打断别人的一切讲话,自己认为自己同老师一样的高明,凡事总爱争辩,总不服气。


✨ 由于大家不愿意把孩子教育成孩子,而要把他教育成一个博士,所以做父亲和做教师的不论骂他、夸他、吓他、教他、改他的缺点、答应给他东西和对他讲道理,都操之过急,做得不是时候。


✨ 特别是不要为了叫他赞成他不喜欢的事情而同他讲道理,因为常常在不愉快的事情中谈论道理,只会使他觉得道理是令人讨厌的东西,使他还不能明白道理的心灵从小就对道理表示怀疑。


✨ 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少让他们养成驾驭他人的思想让他们自己多动手,少要别人替他们做事。这样,尽早就让他们养成习惯, 把他们的欲望限制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就不会尝他们力不从心的事情的苦头了。


✨ 种种手段你都试验过,而没有试验的手段,只有一个,可是能取得成效的,恰恰就是这个未曾试验的手段:有节制的自由。


✨ 最坏的教法是,让他在他的意志同你的意志之间摇摆不定,让他同你无止无体地争论在你们两人当中究竟由谁做主;我觉得,事事由他做主, 反而比你做主要好一百倍。


✨ 我在这里可不可以把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大胆地提出来呢?这个法则就是: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


✨ 你说你了解时间的价值,所以不愿意有分秒的损失。可是你没有看到,由于错用时间而带来的损失,比在那段时间中一事不做的损失还大, 一个受了不良教育的孩子,远远不如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孩子聪明。你看见他无所事事地过完了童年的岁月,就感到惊奇!唉!难道说让他成天高高兴兴的,成天跑呀、跳呀、玩呀,是一事不做、浪费时间吗?


Illustration by Saul Steinber


警惕书本知识

EDUCATION」


💎 如果我们把人的知识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所有的人共有的, 另外一部分是学者们特有的,那么, 把后者同前者一比,就显得是太渺小了。


💎 当人们还处在没有真正的思想的年岁时, 有天才的人和没有天才的人之间的区别在于,后者光接受虚假的观念,而前者能看出它们是假的,因此就一个也不接受;所以两者都如同傻子:一个是样样都不懂, 而另一个是觉得样样都不称他自己的心。


💎 谁否认过在学者们的学识中有千百种真实的事物是蒙昧无知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的呢?然而,有学问的人是不是因此就更接近真理呢?完全相反,他们愈是前进,便愈是远离真理,因为在判断上的自负自大比知识的增长快得多;他们每学到一个真理, 同时也就会产生一百个错误的判断。


💎 我们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就没有时间锻炼自己的思想,结果,学到的知识固然是多,但培养的智力却少。


💎 我对书是很憎恨的,因为它只能教我们谈论我们实际上是不知道的东西。


💎 我们始终要区别,哪些倾向是产生于自然, 哪些倾向是产生于偏见。有一种求知热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想使别人尊敬他为一个学者,而另外一种求知热的产生,则由于人对所有一切在目前或将来同他息息相关的事物有一种自然的好奇心。在儿童时期学习的东西中,需要抛弃那些不适合于我们天然的兴趣的东西,而且要把学习的范围限制于我们的本能促使我们去寻求的知识。


💎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 我要不厌其烦地一再说明这一点:要以行动而不以言辞去教育青年, 他们在书本中是学不到他们从经验中学到的那些东西的。当他们无话可说的时候,硬要叫他们练习口才,当他们没有什么事情要说服别人的时候, 硬要他们坐在教室的板凳上感受豪迈的语句的力量和巧言服人的妙处, 这是多么荒唐啊!所有一切的修辞法,在一个不懂得辞令的用处的人看来, 纯粹是咬文嚼字的伎俩。一个小学生知不知道汉尼拔为了坚定部下越过阿尔卑斯山的决心是怎样修饰其辞句的,这有什么关系呢?反之,你不给他讲那些美妙的辞令,而是教他要怎样一个说法才能说得校长放他一天假,我担保他倒是很专心听你讲措辞的方法的。


💎 我这样使孩子们摆脱了种种的功课,从而就替他们消除了使他们最感痛苦的原因——读书。读书是孩子们在儿童时期遇到的灾难, 而你却单单要他们在读书中消磨他们的时间。


Illustration by Saul Steinber


道德教育切忌说教和虚伪

EDUCATION」


💌 向孩子们进行的或可能进行的种种道德教育,差不多都可以归纳成如下的一套对话:

老师:不应该做那件事情。

孩子:为什么不该做那件事情?

老师:因为那样做是很不好的。


💌 在道德教育方面, 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而且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甚至教人为善这一条, 如果不从属于这个教训, 也是虚伪的、矛盾的和有害的。最高尚的道德是消极的,同时也是最难于实践的,因为这种道德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的。


💌 我们好善厌恶之心也犹如我们的自爱一样,是天生的。良心的作用并不是判断,而是感觉;尽管我们所有的观念都得自外界,但是衡量这些观念的情感却存在于我们的本身。


💌 既然良知向所有的人的心都发出了呼声, 那么,为什么只有极少的人才能听见呢?唉!这是因为它向我们讲的是自然的语言, 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事物已经使我们把这种语言全都忘记了。


💌 要打动别人的心,自己的行为就必须合乎人情!所有这些完人是既不能感动别人也不能说服别人的。人们往往认为,由于他们没有情欲,所以由他们去克制学生的情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你想纠正你的学生的弱点, 你就应当把你自己的弱点暴露给他看,就应当让他在你身上也发现他所体验到的斗争,使他照你的榜样学会自己克制自己。


💌 只有在你变成了他的知心人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做他的老师。


💌 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 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生活的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


Illustration by Saul Steinber


幸福在于控制欲念和减少痛苦

EDUCATION」


👐 人的聪明智慧或真正的幸福道路在哪里呢?正确说来,它不在于减少我们的欲望,因为,如果我们的欲望少于我们的能力,则我们的能力就有一部分闲着不能运用,我们就不能完全享受我们的存在;它也不在于扩大我们的能力,因为,如果我们的欲望也同样按照更大的比例增加的话,那我们只会更加痛苦;因此,问题在于减少那些超过我们能力的欲望, 在于使能力和意志两者之间得到充分的平衡。


👐 痛苦总是多于快乐, 这是我们大家共有的差别。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人的幸福只能消极地看待,衡量的标准是:痛苦少的人就应当算是幸福的人了。


👐 人愈是接近他的自然状态,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别就愈小,因此,他达到幸福的路程就没有那样遥远。只有在他似乎是一无所有的时候,他的痛苦才最为轻微,因为,痛苦的成因不在于缺乏什么东西, 而在于对那些东西感到需要。


👐 除了体力、健康和良知以外,人生的幸福是随着各人的看法不同而不同的;除了身体的痛苦和良心的责备以外,我们的一切痛苦都是想象的。有多少君王由于失去了他们从未见过的土地而感到悲伤啊!有多少商人只因想插足印度而在巴黎叫喊啊!


👐 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于你的能力,你就不会再痛苦了。紧紧地占据着大自然在万物的秩序中给你安排的位置,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使你脱离那个位置。


👐 自然人的幸福是同他的生活一样简单的;幸福就是免于痛苦, 也就是说,它是由健康、自由和生活的必需条件组成的。


👐 我们的自然的欲念是很有限的,它们是我们达到自由的工具,它们使我们能够达到保持生存的目的。所有那些奴役我们和毁灭我们的欲念,都是从别处得来的;大自然并没有赋予我们这样的欲念,我们擅自把它们作为我们的欲念,是违反它的本意的。


👐 始终是偏见在我们的心中使欲念旺盛如火。一个人如果只注意于现有的东西,只看重他确实了解的东西,他的欲念是不会冲动起来的。有了错误的看法,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


👐 任何一种欲念,只要你能够控制它,它就是好的;如果你让它使役你,它就会成为坏的欲念了。


👐 任何一个身体健康、无冻饿之虞的人,只要他抛弃了他心目中臆想的财富,他就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富有的人了。


👐 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


👐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 在这盖满了大地的许许多多的财富中,我将寻求我最喜欢和最能占有的东西。为此,我的财富的第一个用场是用来买得闲暇和自由,其次是用来买得健康,如果健康可以用钱买得到的话。


👐 在变化无常的人生中, 我们要特别避免那种为了将来而牺牲现在的过于谨慎的畏首畏尾的做法;这种做法往往是为了将来根本就得不到的东西而牺牲现在能够得到的东西。我们应当使一个人在什么年龄就过什么年龄的快乐生活, 以免花了许多心血之后, 还没有过快乐的生活就死了。


👐 当我们不知道我们应当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聪明的办法就是什么事情也不做。在一切格言中, 这是对人最有用处的格言,同时也是人们最最难于奉行的格言。如果你还不知道幸福在什么地方就去追求幸福,那就会愈追愈远,就会走多少道路便遇多少危险。


👐 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


👐 企图在衰败的王权下疯狂挣扎的这个破落的国王,你们爱怎样称颂他就怎样称颂他,可是我是看不起他的;我认为,他只不过是靠他的王冠生活,如果他不是国王,他便一文不值;但是,如果他失去王位而能够不靠王冠生活的话,那么他的品位倒是远远在国王之上了。他已经从国王的地位——懦夫、流氓或疯子都可以取得这个地位——升到了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取得的人的地位。这时候,他战胜了命运,敢于把命运不看在眼里,他一切都依靠他自己。


Illustration by Saul Steinber


让生命贴近自然

EDUCATION」


✊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 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 就全变坏了。他要强使一种土地滋生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使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城市是坑陷人类的深渊。经过几代人之后,人种就要消灭或退化;必须使人类得到更新,而能够更新人类的,往往是乡村。


✊ 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历史最悠久的职业,它是最诚实,最有益于人,因而也就是人类所能从事的最高尚的职业。


✊ 生命、健康、理性和舒适,应该是压倒一切的,不舒适的事物决不会显得优美;苗条并不等于瘦弱,为了讨得人家的爱,就不应当有一副不健康的样子。一个人生病的时候固然是可以引起人家的同情,但是,要想得到人家的喜欢,就必须长得活活泼泼,身体健康。如果你们想找到真正勇敢的人,就请到没有医生的地方去好了,在那里,人们是不知道疾病会带来什么后果的,是很少想到死亡的。人天生是能够不屈不挠地忍受痛苦、无牵无挂地死去的。正是医生所处的药方、哲学家讲述的教条和僧侣宣扬的劝世文, 使人自甘堕落,忘记了应该怎样死去。


Illustration by Saul Steinber


人生的道理

EDUCATION」


✊ 人并非生来就一定能做帝王、贵族、显宦或富翁的,所有的人生来都是赤条条地一无所有的,任何人都要遭遇人生的苦难、忧虑、疾病、匮乏以及各种各样的痛苦,最后,任何人都是注定要死亡的。做人的真正意义正是在这里,没有哪一个人能够免掉这些遭遇。


✊ 所有一切属于人的东西都是要衰老的;在人生中,一切都是要完结的, 一切都是暂时的。如果使我们感到快乐的环境无止境地存在下去的话,则我们将因对它享受惯了,而领略不到它的趣味了。如果外界的事物一点都不改变,我们的心就会变;不是幸福离开我们,就是我们离开幸福。


✊ 我认为,不管我生活在什么地方,不管我处在什么环境,我都要努力尽我做人的使命;如果每一个人都是很合式地为自己而生活,就不会有人感到他需要什么人才能生存了。


✊ 明智的人是过一天算一天的,他在他的周围尽他每天应尽的天职。千万别超过我们的能力,别超出我们的生活。我唯一关心的是,我今天应该做什么。


✊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编选者介绍

周国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哲学研究者。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碎句与短章》,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相关图书



相关图书


《给孩子的哲理》

周国平 选编

活字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02月 


拜访西方两千年中最有智慧的头脑,

和他们一起对话,为成长答疑解惑。

周国平精心选编并撰写导读。

36本哲学经典,26位哲人  

一本系统的哲学启蒙之书   

在人生的道路上,

做一个自觉的思考者和践行者


《和孩子一起哲思》

作者:(法)弗雷德里克·勒诺瓦

张香筠 译

活字文化 策划出品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24年6月


在注意力涣散的时代,怎么养出一个沉静、专注、会思考的孩子? 

在网络游戏、短视频横行的时代,怎样让孩子不被环境牵制,独立思考,找回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拥有悠久哲学教育传统的法国,哲学家弗雷德里克·勒诺瓦在4-11岁孩子中间开展了近10年的冥想哲思教育实践。他发现,冥想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专注,思维更加活跃、清晰。当孩子们冥想后开始用明澈的心智思考,他们对爱、友谊、金钱、暴力、嫉妒、死亡、生命的意义等各种重大人生问题的看法令人震惊……

延伸阅读

“给孩子”系列:留一套可以传世的书给孩子

世界哲学日 | 周国平:如何有章法地“爱智慧”?

当孩子发出“天问”,谁来解惑?| 周国平《给孩子的哲理》面世

周国平:哲学家们是怎样看待人生的?

周国平:我们都是幸存者 | 对生命和灾难的哲学思考

童年是哲学的高光时刻,但这是种需要唤醒的天赋

周国平:可悲的不是SARS,而是SARS之后一切照旧

周国平: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

周国平:孩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微信号|tochildren

长期征稿|1480368982@qq.com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

给孩子
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推出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持续\x26quot;给孩子一部好作品\x26quot;,让孩子在优质阅读中亲近、探索、进入人文的世界,成为终身阅读受益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