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像一个个锚钉,锚住了我的童年和乡愁

教育   2024-10-30 11:50   北京  



对于童年的我来说,无论是对于写作,还是对古建筑的认识,那都是醍醐灌顶的时刻。铁塔、龙亭、相国寺,家乡开封的古建筑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是幼小的世界里理所当然的存在,从来不必花心思去想:

什么是建筑?

什么是古建筑?

它们为什么在那里?

有什么不同?……


但这些古建筑就像一个个锚钉,锚住了我们的童年和乡愁。

开封城俯瞰  图源网络


孩子眼中的建筑世界

文 | 刘珊珊  黄晓

本文首发于2024年12月23日《中华读书报》


“什么是古建筑?”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略显困难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可能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他们开始发现身边有些建筑略显特别。


对我来说,这一时刻发生在小学二年级。当时老师要求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为了这愁人的作业,我向父亲求助。


“当你想到家的时候你想到什么?”父亲问我。

“大概是铁塔?”我回答。


我的家乡是八朝古都开封,家住铁塔脚下。每天清晨,我和小伙伴们会翻越两道院墙进入铁塔公园,一路登上塔顶,当作晨练。


开封佑国寺塔 


“那你就写铁塔。”父亲说。

“可是……我不会写。”


以文采著称的父亲,将女儿不会写作当成莫大的耻辱,决定带我去考察铁塔。


奇怪的是,他把我放在自行车前杠上,并未骑去铁塔的方向,反而背道而驰,越骑越远,把我带到了位于城市中心的龙亭公园。


我一路诧异地跟着父亲,爬上唐僧在《西游记》电视剧里觐见李世民时登上的龙亭高台,又被带到高台东侧,看向日出的方向。透过刻着诗句的石牌坊,父亲抬手一指:


“看,那是什么?”

“铁塔!”我惊讶地叫道。


原来如此!原来铁塔不仅仅是矗立在家门前的华丽高塔,它还是一枚定海神针,在茫茫城市中定住了家所在的方向!


开封城俯瞰  via:China-Travel-Guide.net


对于童年的我来说,无论是对于写作,还是对古建筑的认识,那都是醍醐灌顶的时刻。铁塔、龙亭、相国寺,家乡开封的古建筑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是幼小的世界里理所当然的存在,从来不必花心思去想:


什么是建筑?

什么是古建筑?

它们为什么在那里?

有什么不同?……


但这些古建筑就像一个个锚钉,锚住了我们的童年和乡愁。


因为有这样的童年经历,翻开贾珺教授的《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一书,我感到无比亲切,又无比欣喜。


这本书是备受好评的“给孩子系列”的第18册。这一丛书已经出版过叶嘉莹选编的《给孩子的散文》、戴锦华选编的《给孩子的电影》等等,都是邀请当代最为博通的大家,为孩子量身定制的佳作。


《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及“给孩子系列”(右滑查看)


翻开书,我首先读了讨论佛塔的第八章,名字叫“浮图万千——中国古代佛塔建筑”。书中果然提到了开封的铁塔,这座“佑国寺塔的塔身以褐色琉璃砖包镶,宛如铁铸,人称‘铁塔’”。我也是在长大之后才知道,铁塔其实是座琉璃塔,因颜色如铁而得名。作者由此引申,提出中国还真有座铁塔——山东济宁的崇觉寺塔。


崇觉寺塔同样铸造于宋代,历经九百多年,全无锈蚀,见出工艺之不凡。


山东济宁崇觉寺铁塔

图源《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


书中常常有类似的笔法,由一座建筑联想到另一座,闲闲叙来,过渡自然,将古建筑的系统知识娓娓道出。


佛塔这章的开篇是“天竺东传”。唐僧师徒到天竺取经,作为佛教代表性建筑的佛塔,同样起源于天竺,也就是今天的印度。佛塔的原型是供奉释迦牟尼圣物的“窣堵坡”,一路向东传入中国。


“窣堵坡”作为墓塔,不能登临,以示对佛祖的尊敬。但在宝塔传入之前,中国已经有通天的高台和“仙人好楼居”的楼阁,能否与天相通或与仙人对话,登临成为关键。于是,天竺的佛塔与中土的楼阁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独有的楼阁式佛塔。作者写道:


“中国佛塔借鉴域外的建筑原型,创造出千奇百怪的本土形式”,它们就像“佛祖的法相化身,变幻无穷,精妙绝伦,深刻体现了佛教文化与本土民族传统艺术的融合”。


《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中的佛塔图(西安大雁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山西洪洞飞虹塔、潭柘寺塔(右滑查看)


文化与我们每个人一样,都会受到外来的启发,借鉴他人的智慧;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结合自身的特点,才能在交流中完成创造,既千姿百态,又不失己之所长。


本书介绍了七类建筑,佛塔之外,还有宫殿、坛庙、陵墓、宗教、住宅和园林,涵盖了中国古建筑的各种形式,并关注到它们所承载的功能和生活。


古代建筑里等级最高、最能代表所处时代营造水平的,非宫殿莫属。第四章“壮丽重威——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介绍了自商周以来的台榭传统、周代确定的三朝五门制度、殿宇从冂字形到工字型的空间变化……每一项都与帝国的威仪相关。


第五章“祭祀圣地——中国古代坛庙建筑”,介绍了中国人如何通过建筑与天地、山川、祖先、前贤建立联系。天坛、地坛、五岳庙、北海祠、关帝庙……既承载着与神灵世界的沟通功能,又成为现世世界的重要组成。


第六章“屹立如山——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介绍人们死后的建筑世界,“不但要保证逝者安眠,更要为子孙后代带来长久的福运”;


第七章“神佛世界——中国古代宗教建筑”,介绍佛寺、道观、清真寺、基督教堂等建筑,它们象征了超脱凡尘的彼岸世界。


《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中的民居图(安徽黟县宏村古民居、云南玉溪华宁冲麦村“一颗印”住宅、内蒙古通辽蒙古包、西藏尼木碉楼民居、贵州从江侗族村寨吊脚楼)(右滑查看)


以上各类都可以称作“大建筑”,它们占地广阔、体量巨大、用料考究,每一座都会成为当地的代表性建筑。相比之下,第九章“民居大观——中国古代住宅建筑”介绍的各地民居则可称作是“小建筑”,它们作为人类的栖身之所,比其他建筑出现的更早,数量更多,与人们的生活也更密切。书中讲到江浙的大宅、山西的大院、福建的大厝、藏羌的碉楼、云南的一颗印……形形色色、琳琅满目。


七类建筑里我最感兴趣的,要数最后一章“宛自天开”的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宫殿、坛庙、佛寺气派庄严,引人欣赏,令人震撼;但若要想象一处空间,身处其中,流连忘返,大概许多人会选择园林建筑。尤其对于孩子,花园是他们的乐园。孩子们的身体还未长成,与大人相比,他们与园林的距离更近,对园林的观察和体验更加细致入微。古人甚至常常将私塾设在园中,为孩子营造一处亲近自然的学习环境。


园林寄托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充满诗情画意。第十章指出园林的主要特色就是“如诗如画”:以模拟自然为最高宗旨,讲究格局自由,妙趣浑成,景致佳美,意境深远。书中各座园林的小标题洋溢着诗画之美:拙政远香、留园冠云、网师小筑、狮林真趣、惠山寄畅……


拙政园取意潘岳《闲居赋》的“筑室种树,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主厅远香堂取意周敦颐《爱莲说》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寄畅园取意王羲之《答许掾》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将眼前的园林美景与传世的诗文名篇联系起来。


《给孩子的中国古建筑》中的园林图(济宁荩园、佛山梁园、苏州寄畅园、网师园、北京礼王园、承德避暑山庄)(右滑查看)


这种诗意之美在全书无处不在。各章、节以及小节的标题,全部是四个字,为读者呈现出木构体系的“鬼斧神工”,建筑特征的“内外兼修”,发展历程的“源远流长”;从中可欣赏中国建筑的“灵动线条”“飘逸屋顶”,感受“斗栱如花”“庭院深深”的意境,共同合成一部中国古建筑的“木之乐章”。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图书

《给孩子的中国建筑》

贾珺 著

活字文化 |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6月


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写给青少年的建筑通识书。

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

探访遍布中华大地的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民居、园林……

让孩子透过古建筑,看懂5000年中华文明史。

延伸阅读

清华贾珺×北大李若辰:怎么看懂古建筑这部“木头的史书”?

从清华博导变古建“导游”,他带孩子感受卯榫之奇、园林之美…

故宫老院长:家长最好让孩子远离“宫斗剧”

试图考古《黑神话:悟空》的人,掉进了知识黑洞…

“黑神话:悟空”爆红,中国古建筑在发光

“胜造七级浮屠”,浮屠到底是什么?

“万儿八千撑不起一个研学营”…暑假研学的“坑”怎么避?

《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带孩子重新认识脚下的大地

微信号|tochildren

长期征稿|1480368982@qq.com

▼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点亮更多精彩!

给孩子
诗人北岛发起并主编的“给孩子”系列推出线上儿童阅读推荐平台,持续\x26quot;给孩子一部好作品\x26quot;,让孩子在优质阅读中亲近、探索、进入人文的世界,成为终身阅读受益者。
 最新文章